年薪60 萬元招聘中小學教師引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
近日,內蒙古鄂爾多斯的一則招聘公告,因其“高薪”引發了廣泛關注。該市兩所中小學招收清華、北大畢業生,實行年薪制,簽訂3年聘用合同者,每人年薪50 萬元(稅前);一次性簽訂6 年聘用合同者,每人年薪60 萬元(稅前)。相關崗位帶有編制,優秀的應聘者還能獲得住房政策或安家費用上的優惠待遇。不少網友直呼,學歷就是金錢。一面是對高薪的狂熱,一面是對人才的冷思考,這個職位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姍姍來遲
長期以來,對非一、二線城市而言,要想實現基礎教育水平的發展,通過政府財政支持,讓一些公辦學校給予教師更加優厚的物質待遇,不失為一條可行道路。鄂爾多斯憑借煤炭資源而興起,其經濟水平不亞于一些大城市,因此不難通過投入資金支持的方式吸引優秀的教育人才和資源。

@秋水依人
對人才的優待也不能只體現在薪酬上。優秀人才在就業時,往往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即便不留在北京,不少人也會選擇去大灣區、長三角等經濟更發達、對外開放程度更高的地區發展。求才的城市,還需努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在經濟發展的延續性、優惠政策的豐富性與區域合作的有效性等多方面,不斷注入新的發展動力,從而更好地吸引人才。

@迎賓
要將人才“留下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障人才政策的長期性和延續性。這則新聞之所以具有沖擊性,就在于它讓不少人深感意外,也有不少人擔心:這樣的優惠政策能不能長期維持下去?對此,當地政府需要給出明確的答復,尤其是教育部門,需要把“高薪征才”當成長期堅持與完善的舉措,而非一時的噱頭,如此才能讓有志于加入當地教育事業的人才“安心”。

@達哥
在“高薪征才”過程中,有兩個關鍵問題不容忽視。首先,不是所有中小城市都具備鄂爾多斯的經濟實力,這些城市想用“砸錢”的方式吸引人才,很難長時間持續發力。與此同時,一個城市是否有發展前景,同樣是吸引人才的關鍵。在考慮就業定居的城市時,很多人不會只看眼前的收入,更會考慮長遠發展的問題。因此,對鄂爾多斯這樣的城市而言,通過高薪把人才“引進來”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礎上,更得認真思考怎么才能把人才“留下來”,進而全面提高當地教育水平,把引進的人才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資源。

翻轉君
對于此次招聘,有人評價說,只招“北大、清華畢業生”,很像是在“打廣告”,來自頂級名校的學生,未必就是優秀的教育人才。如果各類城市在吸引人才的過程中,能繞過“唯名校論”的思路,用更加全面的衡量指標來吸引與考核人才,也許能有更多收獲。
“招聘不限畢業院校”能否帶來職教春天
近日,人社部印發《關于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要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要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理念,破除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作為限制性條件,切實維護、保障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合法權益和平等競爭機會。有人認為,這一通知標志著“職業教育的春天到了”。

@恒星不落
此舉釋放出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明確信號,將有效拓寬職校生的就業道路,幫助他們打開事業單位的大門。這也體現了不拘一格、人盡其才的選人用人標準。

@旭川
此次人社部明確要求各地在事業單位招聘中破除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給職校生以機會,鼓勵引導職校生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同等享受艱苦邊遠地區基層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傾斜政策,無疑是一次用人政策的重大改革。

@果果不酸
做到“招聘不限畢業院校”,只是實現就業公平的第一步。從現實看,要真正做到對職業教育“一視同仁”“不拘一格”,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一者,人社部的通知能否在各地、各部門落地落實,需要時間,也需要主事者觀念的改變。再者,也應該承認,高學歷人才仍有其自身優勢。從現有學科設置、培養目標、評價標準等諸多方面看,旨在養成“專才”的職校生,從整體競爭力上看,仍與名校甚至是普通高校的畢業生有差距,這也是一種基本現實。

@銀河夸克
無視能力提升,只是空泛地喊平等,并無意義。換言之,名校生、高學歷人才在職場受寵,似乎也并不違背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

翻轉君
從目前的教育管理效果看,職業院校的教育質量、人才培養模式,也有待進一步提升。如何讓職業教育跟得上政策善待,跟得上社會期待,跟得上時代前進的節拍,恐怕還需要相關從業者、主管部門下大力氣。要讓家長、學生和社會明白:大家選擇職校,不是無奈,而是一種主動作為。社會公平是社會進步的基石和前提,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是重要體現。唯其如此,才會實現人才奔涌、事業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