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興年
【摘要】? ? 工商聯是新時期下引導和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伴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工商聯信息化改革成為提升工商聯工作效能、擴大工商聯影響力的必經之路。本文從工商聯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網上工商聯建設的意義和必要性,為各省工商聯平臺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字】? ? 數字化? ? 信息化? ? 網上工商聯
引言:
新時期下要發揮好工商聯和商會的作用,促進有中國特色的民營經濟組織有序發展,發展和培養各級商會組織。引導民營經濟人士思想文化政治建設,組織民營經濟人士依法依規參與政治工作,深化民營中小企業制度改革,協調保障民生、創新以及社會環境治理,民主監督依法平等保護知識產權,把工商聯打造成“民營經濟人士之家”。
“網上工商聯”建設,正是著眼以上目標和要求,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服務、宣傳、教育、培訓和維權平臺,旨在進一步提升新時期工商聯工作的整體效能,擴大工商聯工作的影響力。
一、工商聯信息化現狀
1.1數據資源未統一管理
目前大部分省工商聯尚未建立業務數據庫,數據信息化程度低,系統數據資源分散且格式不統一,目前僅包含來往公文數據與OA系統工作數據,分散存儲在公文系統數據庫與OA系統數據庫中,會員及商協會信息、民營企業經營狀況等重要數據信息資源未在本級建立省級單位的非公有制經濟數據庫,相關調研及數據獲取,還處于傳統的紙質文件手工填、人工錄入方式。
數據上傳全聯數據庫及本地電腦終端存儲,難以支撐數據應用決策;未橫向拉通同級政府部門的數據,未統籌制定縱向各級部門的數據標準,信息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不高,信息系統的價值未能充分發揮。
1.2信息化基礎保障體系薄弱
保障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問題凸顯,無法有效支撐信息化工作的長遠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撐不足,信息化人才隊伍、保障措施相對薄弱,無法提供專業化的數據處理、采集、分析等應用服務,可持續發展機制未建立,難以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
二是信息化相關的全流程標準規范體系尚未建立,地市數據分散,系統各自獨立,未能形成統籌規劃的局面,不利于工商聯業務的協同開展,信息化應用成效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間。
1.3信息化應用手段支撐不足
信息化應用手段支撐不足為當前項目建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信息資源管理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業務開展未能形成信息化管理體系。目前大量業務應用開展尚未采用信息化手段,商協會及會員管理缺少信息化辦公的管理模式,業務開展及業務管理缺少信息化支撐。
二是已投入使用的應用系統缺乏統籌規劃,功能版本老舊已不能支撐當下的應用需求。網上工商聯系統復雜多樣,沒有統一入口,并且需要多賬號登陸,使用不方便;管網與投訴網站以宣傳對非公企業的法律政策和相關新聞信息為主,不具備業務處理功能,也未接入其他政府部門的接口或者做數據共享,大多數業務處理流程還是依靠人工走線下。
二、網上工商聯建設意義及必要性
2.1有利于拉進民企隊伍,全面提升服務質量
面對龐大的民營經濟群體及商協會群體,傳統的郵寄、傳真、電話、會議等聯絡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廣泛聯系民營經濟及商協會的需求,要解決“聯系不廣泛、服務不直接、宣傳不到位”等突出問題,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發展趨勢及技術,構建工商聯與民營經濟高效、暢通、便捷的溝通渠道,延伸工作手臂,拓寬宣傳渠道,提高宣傳效率,更加廣泛、密切的聯系民營經濟,提高工商聯對民營經濟的服務和引導質效。
通過信息化技術提升一站式服務能力,針對民營經濟實際需求,全面提升服務能力、服務覆蓋、服務效率、服務頻次;采用多樣化、有吸引力的宣傳教育模式,開展民營經濟領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民營經濟的文化建設,引導民營經濟積極參與社會光彩事業,積極引導民營經濟及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提升民營經濟的黨建及參政議政能力,廣泛聯系、積極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事務,反映社情民意,為國家獻計獻策。
2.2有利于創新服務模式,規范民營經濟有序發展
面對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政策信息不對稱、技術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工商聯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化、信息化手段,創新服務民營經濟模式,及時了解掌握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加強對民營經濟的運行監測與預警能力,更好地發揮工商聯在政府管理和服務民營經濟中的輔助作用。
通過信息化技術整合建立共享接入平臺,依據國家有關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為民營經濟提供政策咨詢、融資、科技、管理、國內外經貿合作等方面的經濟服務;通過信息化渠道結合線下服務模式為民營經濟提供搜索查詢、法律咨詢、培訓等服務;通過開展網絡化輿情收集、數據整合、調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民營經濟的信息和訴求,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預測預警[1],輔助政府決策;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法律等引導服務;通過信息化技術,創新服務能力、服務形式、服務效用,推動全國民營經濟產能共享、供需匹配和技術轉移,結合“一帶一路”、助力中國制造2025和軍民融合,助力民營經濟拓展市場、提高競爭力、樹立品牌形象、“走出去”開展民同外交等,幫助民營經濟更好地推動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服務需求[2]。
2.3有利于加強工商聯自身建設,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信息化的形勢下,要加強工商聯自身建設提高執行力,需要用網絡思維方式站在全局角度思考會員隊伍、民營經濟代表人士隊伍、工商聯組織建設問題。
要通過信息化助力工商聯組織建設、民營經濟代表人士隊伍、會員隊伍的建設。建立各級工商聯組織與商協會、會員、代表人士之間便捷、暢通的聯系渠道,支撐工商聯對商協會、商協會對會員業務工作交互的全過程管理,開展有效服務,提高會員粘性,探索建立會員自覺參與工商聯組織的活動、愿意報送發展情況的機制的服務需求。
充分利用信息化提供的交流溝通渠道,宣傳先進典型、推廣成功經驗,指導和推動工商聯基層組織和商協會的建設,發揮好基層組織、商協會組織聯系企業更密切、服務企業更直接的優勢。
2.4有利于加強數據互聯互通,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有助于加強數據共享融合。有助于促進省、市、區三級企業數據庫互聯互通,工商聯用戶可通過平臺查詢到全省相關企業數據,省聯可獲取的跨部門信息資源較多,有助于同步開放,促進全省工商聯數據信息全面豐富。
有助于優化完善多方溝通渠道。優化企業數據填報途徑及手段,提供更高效的信息傳遞渠道,加強與企業的緊密聯系,及時獲取企業需求。有助于幫助地市之間增加互助交流,可以推送好的業務經驗、組織建設。
三、網上工商聯平臺構建建議
省網上工商聯依據全國工商聯建設以及當地非公經濟服務要求,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理念和技術方法打造信息化、精細化、智慧化的一體化平臺,促進工商聯業務模式的創新和管理方式的轉變,全面提升工商聯的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通過國產化設備和應用實現信息化安全可信,通過充分對接“數字政府”應用支撐平臺、數據共享平臺,遵循系統工程的要求,通過采用分層設計,打牢共用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計算、監測、存儲、網絡資源的集約化管控和服務。
3.1全面提升業務處理能力
打造一體化的辦公和業務工作管理平臺,開啟網絡化工商聯業務工作新模式,依托全面覆蓋的辦公網絡,為省市縣三級工商聯組織開展日常辦公、核心業務工作提供一站式的工作支撐平臺;為會各級工商聯商協會及會員企業提供集成化、窗口化服務,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全面提升業務處理能力。
3.2全面提升服務引導能力
建設宣傳教育工作平臺,以網絡化打通信息壁壘,延伸工作手臂,拓寬宣傳渠道。打通工商聯與商協會、工商聯與非公有制經濟信息化宣傳教育通道、黨建工作信息化服務通道,提升服務效率、服務覆蓋面、服務引領力度,提高統戰服務引導能力。通過開展網絡化輿情收集、輿情監測、輿情分析,結合非公有制經濟的利益訴求,更有針對性提供教育引導、培訓、法律維權等服務,全面提升服務引導能力和水平。
3.3全面提升輔助決策能力
通過綜合分析工商聯數據中心融合后的非公有制經濟領域海量信息,獲取多角度的價值數據,一方面支撐工商聯領導決策,另一方面支撐各級工商聯組織更有針對性開展調查研究、服務引導等工作。通過分析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的利益訴求、社情民意、提案議案的發展趨勢情況等,提升工商聯輔助政府決策的能力。
3.4全面提升運行監測預警能力
通過綜合分析工商聯數據中心融合的工商、銀行等部門掌握的相關數據、非公有制經濟自有數據信息、互聯網上非公有制經濟公開信息和各級工商聯自有的業務信息等,建立科學合理的非公有制經濟健康數據指標體系,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挖掘分析,獲取非公有制經濟運行狀況和發展態勢信息,為決策層制定相關政策、采取應對措施提供支撐。
3.5打造全省一體數據共享池
構建省工商聯“大數據”體系,建立和完善省工商聯數據采集、提供、維護、管理的長效機制,提升工商聯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統一性,為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建設集約化管控和高度整合的數據池,構建基礎數據庫、業務數據庫、共享對接數據庫、監測評估數據庫等數據庫,通過數據處理和大數據分析、數據服務管理、信息資源目錄管理等,全面提升基礎信息技術支撐能力。
形成網上工商聯運行所必需的數據資源整合體系,充分應用大數據技術,整合分析全省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的非公經濟海量數據,以支撐精準化服務。非公經濟數據庫建設以“資源整合、數據共治”為原則,實現對全省非公經濟數據的匯聚。
四、結束語
網上工商聯是企業與管理部門溝通新渠道,它是黨和政府以及非公有制經濟之間的橋梁,是深化營商環境研究和實踐探索的新舉措。
參? 考? 文? 獻
[1]姜迪. 西部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 四川大學.
[2] 劉久遠, 宋曉波. 湖北:發揮職能作用 優化發展環境[J]. 中國監察, 2013(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