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峰
(山西省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山西 晉中)
剖宮產切口妊娠發生率是非常低的,也劃為異位妊娠。但近些年我國切口妊娠率隨著剖宮產增多而增加。剖宮產遠期并發癥就包括切口妊娠[1],該部位肌壁薄、且纖維組織多,此處妊娠后子宮破裂、大出血的風險都極高,母嬰安全受威脅[2]。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則能預防風險事件發生,保留生育功能。臨床廣泛應用的超聲影像學是早期診斷的有效手段,且準確率較高[3],詳細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選擇20 例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在我院經超聲診斷為剖宮產切口早期妊娠的患者,病訴陰道流血。年齡21~38 歲,平均(26.8±1.2)歲;孕次2~3 次;有剖宮產史,且為橫向子宮下段切口;上次剖宮產距今間隔1~5年,平均(3.2±0.6)年;檢查結果表明血β-HCG 升高。
①儀器:選擇GE-VV7 超聲診斷儀(美國通用公司),凸陣探頭頻率為7~10 MHz。②檢查:膀胱充盈、患者仰臥位,超聲掃描子宮、附件、盆腔,踏查子宮大小、形態、回聲及其與宮腔、宮頸管、剖宮產切口的關系,了解其局部血供情況。根據需要還可結合經陰道超聲、三維超聲進行掃描檢查。③治療方法:應用肌內注射方式1 次/d 給予50 mg/m2甲氨蝶呤,連續3 周;應用米非司酮口服,2 次/d,劑量25~50 mg/次,空腹狀態下服用,連續3 d。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轉為宮腔鏡電切手術治療,術前7 d 肌注1 mg/kgMTX,妊娠包塊直徑低于3 cm 或β-HCG 顯著下降后進行手術治療,術前將米索600 μg 置入陰道穹隆,全麻成功后調整體位,沖洗、消毒會陰部和陰道,以窺陰鏡進行宮頸擴張,宮腔內注入生理鹽水膨宮液,再將宮腔鏡置入宮頸、緩慢推至宮腔,仔細觀察妊娠具體部位與切口瘢痕之間的確切關系,于瘢痕妊娠處注入10 U縮宮素,電切除孕囊。
Godin 提出的瘢痕妊娠早期超聲圖像標準有下述幾項:(1)宮腔、宮頸管探測不到孕囊;(2)子宮峽部前壁著床有孕囊;(3)妊娠囊、膀胱間肌壁很薄;(4)雙附件無包塊,直腸子宮陷窩無積液。
(1)診斷結果:本組20 例經超聲診斷為瘢痕妊娠,經手術后病理檢查結果證實19 例,診斷準確性為95.00%。另1例誤診患者為宮頸妊娠。(2)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超聲圖像特征:①單純孕囊型:本組有10 例,子宮增大、子宮切口處有孕囊,掃描中可見雙環征,其中4 例孕囊可見卵黃囊、胎心、胎芽等,另外6 例僅見到卵黃囊、子宮內外口緊閉;②不均質團塊型:本組有10 例,子宮瘢痕處回聲團雜亂,片狀無回聲區明顯,且團塊與肌層黏連、回聲雜亂。(3)血流特征:血流豐富9 例,其中7 例高速低阻,RI(阻力指數)<0.5。7 例血流信號較少,4 例未探測到血流信號。(4)治療結果:20 例患者在積極治療后包塊縮小或消失,臨床癥狀消失,順利出院。治療后超聲顯示包塊直徑(0.5±0.1)cm 明顯小于治療前,血流阻力指數(0.56±0.07)明顯高于治療前,且子宮前壁下段基層組織厚度(5.22±1.34)mm 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時間 包塊直徑(cm) 血流阻力指數 子宮前壁下段基層組織厚度(mm)治療前 2.8±0.2 0.45±0.05 3.68±1.21治療后 0.5±0.1 0.56±0.07 5.22±1.34 t 46.0000 5.7186 3.3687 P<0.05 <0.05 <0.05
有關剖宮產切口妊娠早在1978 年Larson 第一次報道,之后開始逐漸有相關報道[4]。剖宮產切口妊娠屬于發生率較低的一種異位妊娠,也屬于剖宮產遠期并發癥之一,隨著近些年臨床剖宮產率的大幅度增加,這類患者也越來越多,研究報道有剖宮產史女性瘢痕妊娠的風險為0.15%[5],其發生原因也未明確可知,有研究者認為與下面幾項因素有關:①剖宮產操作損傷子宮內膜;②術后切口愈合不佳,瘢痕與內膜間形成微小通道,二次妊娠時受精卵穿透微小通道并在此著床;③子宮切口慢性炎癥因子作用而使得受精卵著床。長期以來,臨床對于切口妊娠缺乏足夠的重視,常常被誤診為宮頸妊娠或妊娠流產,而早期診斷延誤則會引起非常嚴重后果,所以極為重要[6]。首選診斷方法為超聲掃描,其敏感度高于86%。總結臨床經驗,認為超聲診斷切口妊娠的標準征象應該包括宮腔及宮頸管內無孕囊、切口處組織較薄、切口處可見孕囊、血流信號豐富等。在結合患者停經后陰道無痛性流血或突發流血、有剖宮產史等資料可做出判斷。超聲診斷早期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的時候還可測量卵囊部位及直徑、血流信號、子宮前壁下段基層厚度等,除了提供診斷依據,還可作為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效果評估的重要手段[7]。另外,還可結合經陰道超聲進一步輔助診斷,如此可進一步探查到妊娠囊周邊滋養層血流情況,能進一步確定妊娠囊與膀胱間關系。超聲掃描操作不復雜,能重復多次掃描以獲取所需信息,還能結合三維超聲等診斷,有利于更加準確的鑒別宮頸妊娠、流產等。對確診的切口妊娠患者均需立刻終止妊娠,以減少子宮損傷,保留生育能力。目前,尚無標準的CSP 治療方案可供選擇,保守治療方案中以甲氨蝶呤為主,手術治療包括宮腔鏡下電切術、腹腔鏡下病灶切除術聯合子宮修補術等[8]。不論何種治療方案,都需考慮最大程度保留子宮、恢復子宮正常生理功能。微創外科在臨床應用中發展速度極快,備受醫患青睞。婦科手術中宮腔鏡、腹腔鏡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應用頻率越來越大,其主要優勢體現在微創、術后并發癥少、恢復快等。醫生可在放大的直視鏡下清楚觀察到病灶的具體情況,準確把握宮內環境,以電切操作可以準確清楚瘢痕處孕囊及絨毛組織,且不會盲目破壞子宮內膜,能最大程度保留生育能力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另一方面,腹腔鏡、宮腔鏡直視下操作還可及時發現出血點和止血,手術安全性更高,可減少出血量及降低手術對機體的擾亂。本組超聲診斷早期切口妊娠的準確率達到95.00%,且獲得了清晰的圖像。在積極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后患者均順利出院。
綜上所述,雖然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的發病率低,但其后果嚴重。早期采用超聲掃描是一種可靠的、有效的診斷手段,為制定臨床診斷、治療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