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木輝,榮洪林,黃余凱
(東莞市樟木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東莞 523620)
脊髓型頸椎病(CSM)是因為患者頸椎小關節及頸椎間盤發生退變,致使頸椎椎管占位,經過一系列作用引起脊髓受壓缺血及變性等情況,導致脊髓發生傳導性疾病,嚴重的甚至發生癱瘓[1]。我國中醫具有悠久的歷史,在骨科疾病的治療中發揮巨大的作用。由于中醫學中并無“脊髓型頸椎病”病名的記載,加之該病臨床表現的復雜多樣,X線檢查是一種廣泛應用且常用的檢查輔助手段,對于中醫治療是否有輔助作用成為關注的重點[2]。本文主要研究脊髓型頸椎病患者X線表現與其中醫分型的關系,研究時間2019年1-12月,收治的頸椎X線檢查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現將相關資料整理如下。
研究時間2019年1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頸椎X線檢查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34歲-79歲,平均(55.91±2.81)歲;男性53例,女性27例。全部入選病例住院后均建立檔案,記錄基本資料、臨床癥狀(步態不穩、軀干緊束感、頸部疼痛、雙手麻木、下肢酸軟等)等。本次研究通過倫理學會審核。
診斷標準:西醫參考黃國付主編《實用頸椎病康復指南》[3];中醫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
排除標準: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合并脊髓空洞癥、肌萎縮型側索硬化癥、、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脊髓損傷、脊髓腫瘤、肌萎縮型脊髓側索硬化癥、顱內疾病等疾病。
采用“X線參數等級評價表”對全部入選研究病例進行X線分級,中醫證型分類通過“頸椎病中醫臨床證候調查病例報告表”進行評估及分類;統計全部入選研究病例證候分型及頸部X線檢查結果,并進行對照分析。中醫證型與X線等級的相關性研究。其中,(1)中醫臨床癥型觀察。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對脊髓型頸椎病經驗辨證分型分為以下三型:①氣滯血瘀。②痰濕阻絡。③肝腎不足。(2)影像學分級觀察。本次研究頸椎X線采用的儀器為上海X光機,該儀器管電流為200毫安,管電壓為70千伏,膠片距為150厘米。攝片位含有頸椎過屈位、過伸位、斜位、側位、正位,具體:1)頸椎正位:受檢者取站立位體位,使得頭部處于中立位,保持直立狀態,讓投射中心指向C4椎,而且往頭側向頭側傾角一定的角度,角度大約在15°與20°范圍。2)頸椎側位:受檢者取站立位體位,頭部位于中立位,保持直立狀態,讓投射中心指向C4椎。3)頸椎斜位:受檢者取站立位體位,頭部位于中立位,保持直立狀態,攝角度45°的頸椎雙斜位X線片。右前斜位片攝片過程中,受檢者右側椎弓根保持水平體位,左側椎弓根保持垂直方向,左前斜位該體位剛好相反。4)頸椎過伸過屈位:基本體位同頸椎側位,在照射過程中,頸椎過伸側位片時,指導受檢者頭部盡可能往后仰,下頜盡可能往上抬起,而且往前伸出,在照射過屈側位片過程中,讓患者頭部盡量向前下低,下頜往前伸出,投射中心指向C4。根據ASIA的相關內容制定分級標準,對受檢者影像學資料進行量化分級。本次研究X線檢查均由同一名具有影像學經驗的醫師完成。
觀察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頸椎病的癥狀、證候分型及頸部X線檢查結果,并進行對照分析,中醫證型與X線等級的相關性研究。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分析, X線等級、中醫證型采用(例、%)表示,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表示對比具有明顯差異。
中醫證型分型氣滯血瘀以X線等級1級為主,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痰濕阻絡型與X線等級1級、2級、3級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肝腎不足型與X線等級1級、2級、3級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X線等級的分級中,中醫證型分布比例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表1 中醫證型與X線等級的相關性分析
頸椎病癥狀纏綿,病程長,易復發,治愈難度大。頸椎病疼痛屬于“痛痹”的范疇,是由于氣滯血瘀、肝腎虧虛引起的,外傷致使氣滯血瘀、經絡受損。X線檢查可以有效顯示頸椎兩側鉤突部位是否存在骨質增生,顯示頸椎間隙是否存在狹窄,頸椎棘突是否存在偏離或其他異常情況等。對于頸椎病的治療主要以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但是對于手術治療的時期等仍存在爭議[5]。而中醫具有悠久的歷史,頸椎病中醫中無此名詞,其屬于痹癥,骨痹等范疇。對于中醫辯證由于醫家的不同而略有差異,但是大致也都圍繞本次分類的三種證型[6-7]。本研究在現代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采用西醫X線檢查手段,分析與中醫證型的相關性。本次結果顯示,中醫證型分型氣滯血瘀以X線等級1級為主,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痰濕阻絡型與X線等級1級、2級、3級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肝腎不足型與X線等級1級、2級、3級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X線等級的分級中,中醫證型分布比例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醫證型分型氣滯血瘀與X線分級之間主要表現為1級,以較低的影像學分級為主;痰濕阻絡型、肝腎不足型與X線分級之間無顯著的相關性。但是痰濕阻絡型、肝腎不足型主要以較高的影像學分級為主。影像學分級治療臨床治療不具有典型的合理性及科學性,目前臨床中醫治療對患者X線分級無需考慮[8]。由于中醫辯證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與X線的相關性研究有一定的偏倚性。加之本次研究病例數量較少等其他一些因素,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斷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