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娟
(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醫院,廣東 佛山 528311)
結直腸癌是臨床發生于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為切除手術[1]。人體腸道是一個大型細菌庫,健康人群腸道微生態平衡,但是結直腸癌利用手術治療時,會受術前腸道準備影響導致腸粘膜缺氧缺血,腸道平衡會受到破壞。同時手術刺激導致分解代謝加劇,大大提升了營養物質的消化,從而會嚴重損害腸道免疫屏障,再加上使用抗生素藥物及術后飲食習慣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患者術后極易發生腸道微生物環境紊亂,更容易引發炎癥反應,不利于患上術后恢復[2]。因此需要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降低術后腸道菌群失調發生率。微生態制劑對于保護腸道微生物環境正常效果確切,可提升腸道免疫力。本次研究對象為本院收治結直腸癌手術治療患者,患者術前開始使用微生態制劑治療,對患者術后腸道菌群狀況及炎癥指標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明確臨床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50例研究對象選自本院收治的結直腸癌手術治療患者,選取時間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拋硬幣法將其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女性10例、男性15例,年齡39-62歲,平均(42.75±2.63)歲。觀察組女性12例、男性13例,年齡38-64歲,平均(43.11±3.47)歲。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為結直腸癌,符合手術指征,排除術前存在腸根阻患者[3]。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本次研究。患者家屬知情,了解并同意治療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文件。
兩組患者手術模式和手術醫師均相同,全麻開展手術。
對照組患者術前進行腸道準備:手術前3d,給予0.4g甲硝唑、1g卡那霉素、0.8mg維生素K,一日三次;術前第3d及第2d食用半流質食物,術前1d食用全流質食物,術前一日晚間實施清潔灌腸,麻醉誘導時給予藥物預防感染,靜脈滴注頭孢哌酮舒巴坦(產商:石藥集團中諾藥業(石家莊)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33068 ;規格:頭孢哌酮1g:舒巴坦1g/瓶)預防感染,1次/12h,2次/日,手術前給予腸內營養[4]。
觀察組治療過程同對照組,手術前5日開始給予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和嗜熱鏈球菌三聯活菌(產商: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S19993065 ;規格:210mg/粒),每次2-4粒,2次/d,術后繼續服用,服用方法和劑量同術前[5]。
患者術前和治療后均采集糞便(0.5g)分析并記錄兩組腸道菌群情況,主要包括有益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腸球菌)致病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類桿菌)。
術前及治療后分別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利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明確炎癥指標水平,包括:CRP(血清C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IL-6(白細胞介素-6)。
利用SPSS 21.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利用(±s)、百分率(%)表示,分別行t及χ2值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腸道菌群(有益菌和致病菌)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7d后觀察組腸道菌群有益菌水平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致病菌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分別進行比較,觀察組具有明顯優勢,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手術前各項炎癥指標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7d后各項炎癥指標水平比較,觀察組具有明顯優勢,差異均呈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結直腸癌屬于消化道惡性腫瘤的其中一種,本病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排名靠前,同時發病率呈逐步上升趨勢。相關數據表明男性患者為疾病高發人群,隨著生活和飲食習慣的變化,本發病逐步呈現年輕化態勢[6]。目前臨床多應用手術進行治療,受腫瘤影響,大部分患者手術前腸道菌群已經存在異常,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受手術和抗生素藥物等影響,術后會加劇腸胃功能紊亂,不利于術后康復,容易誘發感染和并發癥[7]。結直腸癌手術后,腸道異常主要表現為有益菌數量減少同時需氧菌數量增加,本次研究中的腸道菌群情況也驗證了這一說法,菌群變化會導致腸胃功能異常,破壞腸道黏膜屏障作用,大幅降低機體免疫能力,導致菌群移位誘發內毒血癥,會加速釋放肝巨噬細胞,從而導致過度釋放炎癥因子,導致機體發生炎癥,會增加術后感染幾率,因此會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速度,延長患者住院治療時間[8]。

表1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變化[n(%)]
表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變化(±s)

表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變化(±s)
?
腸胃微生態制劑中包括對微生物生長有益的物質,主要包括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等活菌,乳酸菌可生成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例如游離脂肪酸和有機酸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同時對病原體的復制和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效預防并控制感染發生和發展。雙歧桿菌有利于提升吞噬細胞活性,從而增加身體抗感染抵抗力,藥物能夠顯著提升腸胃道中兩種有益菌數量,從而建立正常菌群,實現腸道菌群恢復平衡[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腸道菌群(有益菌和致病菌)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7d后觀察組腸道菌群有益菌水平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致病菌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分別進行比較,觀察組具有明顯優勢(P<0.05),表明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和嗜熱鏈球菌三聯活菌,一方面能夠通過營養競爭、產生抑制毒素代謝物、占位、降低腸道PH值和粘附定制等多種功能,盡快將腸道菌群恢復到平衡狀態,從而能夠顯著降低腸道通透性,強化腸道屏障能力,另外還可以通過加入有益活菌,能夠將厭氧菌在腸粘膜表面定制并形成保護膜,從而可增加腸道有益菌數量,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相比術前給予抗感染藥物,效果更為確切[10];兩組手術前各項炎癥指標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7d后各項炎癥指標水平比較,觀察組具有明顯優勢,差異均呈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炎癥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證明術前應用腸胃微生態制劑果更加理想。
由上可知,結直腸癌患者術前應用微生態制劑,對患者術后腸道菌群狀況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有利于患者盡快恢復正常腸道功能,提升患者免疫力,避免發生并發癥或是術后感染,值得大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