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希神話中的英雄敘事是研究中西文化的一個窗口。本文從英雄的出生方式、行為動機和影響力三方面比較分析中希神話中的英雄形象,從而探析中西文化的差異性和同一性。
關鍵詞:中國神話;希臘神話;英雄形象
作者簡介:陳蓉蓉(1983-),女,漢族,江西萍鄉人,碩士研究生,三亞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3-0-02
1.引言
神話反映了遠古時期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和認知,不同民族的神話具有各自的特色,折射出不同民族在遠古時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宇宙觀,是各民族文化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影響著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等。中國神話和希臘神話分別對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西文化的差異性在中希神話中可窺見一斑。中國神話雖然沒有希臘神話那樣完整的體系,散見于各類古籍中,但內容豐富,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和宇宙觀。源于愛琴文明的希臘神話,在《荷馬史詩》和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的《工作與時日》《神譜》等作品中有較詳細和系統的記載,并一直影響著西方國家的文藝創作和思維方式等。
英雄敘事是神話傳說中一種重要的敘事。在生產力低下的遠古時代,人們對于世界和宇宙的認知有限,除了對神的幻想寄托之外,對能力強大的個人往往寄予很高的期望。于是,中國神話中的夸父、后羿、大禹等成為中華民族世代傳頌的英雄;而希臘神話中的赫拉克勒斯、伊阿宋、忒修斯等成為西方世界里津津樂道的英雄。但是中國神話中的英雄和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在出生方式、行為動機和影響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本文從以上三方面比較分析中希神話中的英雄形象,從而探析中西文化的差異性和同一性。
2.感生神話和人神結合
英雄的出生往往不同尋常,神話中的英雄出生亦如此。中希神話中的英雄出場不同凡響,但是出生的方式卻不一樣。中國神話中,華胥氏踩腳印而懷孕生下伏羲、女登感應神龍而懷孕生下炎帝、附寶感應電光而懷孕生下黃帝、姜嫄踩腳印而懷孕生下后稷等等。這是中國的感生神話,能使英雄的母親懷孕的是圖騰神物[1]。一方面,感生神話透露出“圣人無父,感天而生”的思想,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命”思想一脈相承。中國人“敬天”,“順應天命”,于是 “感天而生”的英雄擁有一種自然高貴性,“憑這種高貴性,他們就成了人類的君主”。[2]中國神話中的英雄大部分也是歷史上的帝王,而中國歷代帝王又被稱為“天子”。“天子”的稱呼同樣展現了他們的自然高貴性以及成為帝王的合理性,以至于數千年來任何想推翻前朝的行為都會冠以“替天行道”等名號,使其合理化。另一方面,“感天而生”也顯示了由母系氏族到父權制社會的演變。英雄的母親一般是普通的凡人,但是由于“感天而生”,所誕下的兒子(不是女兒)長大之后必然有所作為,擁有權力和地位。
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大多是神與人結合的產物,稱為“半神”。與中國感生神話不同,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很清楚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是哪位神。比如赫拉克勒斯的父親是萬神之王宙斯,阿喀琉斯的母親是大海女神忒提斯,俄耳甫斯的父親是太陽神阿波羅。這些英雄天生擁有不同凡響的力量或智慧,能沖破艱難險阻,建立卓越功勛,而他們的后裔也成為各個國家的統治者,被賦予了自然高貴性和統治地位的合理性。
中希神話中的英雄出生都與神有關,并且滲透到歷史當中,賦予英雄成為帝王或統治者祖先合理性和自然高貴性。不同的是,中國神話中的英雄“感天而生”,與中國傳統的天命思想一脈相承,對中國數千年的思維方式、社會結構、文化生活等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希臘神話更多地強調古老的傳統與英雄祖先起源,神話賦予英雄神之后裔的特異起源,而統治者以英雄后裔的身份來昭示統治地位的合理性,并以同一血統觀念增強民族群體的認同感”。[3]
3.道德典范和世俗英雄
神話中的英雄往往異于常人并超于常人,但中國神話中的英雄行為是為了集體利益,而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行為更注重展現個體的才能,獲取個體價值。
中國神話中的英雄從大局出發,重集體、輕個體,重視道德和精神力量,成為中華民族后世的典范和楷模。神農炎帝開墾農耕,制定歷法,發明醫藥,架木為梯,遍嘗百草,為百姓的生活帶來各種便利,最后還因為嘗到斷腸草而去世,生而為民,死亦為民,可歌可泣。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公正開明,唯賢是舉,呈現了中華優秀的民主傳統。舜以孝聞名,其父、后母和弟弟聯手陷害他,他不但不記仇,反而依然善待親人,舜的孝感動了堯帝,于是舜被堯定為帝位的繼承者;舜的孝亦感天動地,于是大象幫他耕地,鳥禽幫他除草;中華傳統推崇“百善孝為先”,舜的孝是中華民族孝悌的典范,“二十四孝”故事中第一個便是舜的故事。鯀禹治水的故事中,父子倆心系百姓安危,而忽視個人利益。鯀見百姓困于洪水之中,于是冒著生命危險偷盜天帝的至寶息壤,替人們堵塞洪水;最終天帝知曉,殺死了鯀。鯀的兒子禹不忘父親的使命,繼續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順利治理了水災。犧牲個人的利益甚至性命,而換取集體的利益,一直以來都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樣一種不畏艱險、犧牲小我的氣節成為中華精神之脊柱。
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能力不凡,但是英雄行為的動機并不是為了蒼天百姓,而是源自于個體利益;同時這些英雄個性鮮明,具有如同凡人一般的弱點,損傷了他們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使他們成為力量和弱點并存的世俗英雄。赫拉克勒斯完成了十二項艱巨無比的任務,但是他英雄行為的動機是為了和兄弟爭取王位,而且他曾殺害了自己的老師,背叛妻子,把忠誠的朋友推下城墻。伊阿宋英雄行為的動機同樣是為了和叔叔爭奪王位,伊阿宋召集眾多英雄前去奪取金羊毛,路途中經過只有女人的雷姆諾斯島,英雄們陷入溫柔鄉無法自拔。伊阿宋成功之后,背叛了妻子美狄亞,成為負心人的代名詞
“希臘崇尚力量,而中國崇尚‘德性”[4],所以在神話的英雄敘事中,希臘神話頌揚英雄個人的力量與英勇,凸顯個人的利益和需求,強調個人的價值與尊嚴,這對后期西方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而中國神話注重英雄的偉大品質極其道德模范作用,大公無私、仁愛、孝順、順應天命等與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
4.抗爭精神和悲劇命運
中希神話中的英雄不僅在其出身、英雄行為動機方面不同,而且英雄最終的命運和影響力也不同。
中國神話強調英雄的精神力量,即便個體死亡,其抗爭和奮斗精神依舊影響深遠,鼓舞著后世子孫。愚公移山,看似愚鈍,但是面對困難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決心,是其精神力量所在;而且愚公認為移山事宜,即使他個人不能完成,還有子孫,子孫還有子孫,總有一天可以完成,這展現其精神世代傳遞,源遠流長。精衛填海的故事中,精衛發誓要用樹枝或石頭填平淹死女娃時自己的大海,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從不間斷。刑天被黃帝砍頭后,不甘接受失敗的命運,憤怒地用兩乳作眼睛,用肚臍作嘴巴,左手一面盾,右手一把斧,揮舞不停,繼續和黃帝戰斗,陶淵明詩贊:“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一方面,中國神話中以弱小的個體抗爭強大的力量,所展現的抗爭精神和奮斗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國神話中英雄的死亡并不是生命本體的簡單終結,而往往是一種形態的轉變和升華,他們的精神得以延續乃至發揚光大,在以悲劇結束的同時展現出了光明和希望。”[3]
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英勇,超于常人,但是結局往往令人噓唏。赫拉克勒斯完成了12件非凡的任務,最后卻被蛇妖的血折磨得痛不欲生,自焚而亡;伊阿宋曾召集希臘的英雄一起去奪回金羊毛,最終因自己背叛妻子,導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拔劍自刎;忒修斯為拯救黎民百姓獨闖克里特島迷宮斬殺怪獸,最終卻被人從背后推下懸崖而葬身大海。希臘神話中英雄的悲劇命運折射出人們對命運無常的無奈和臣服。一方面,強大的英雄可以憑借一己之力做出非凡的英雄壯舉,讓世人敬仰;另一方面,再強大的英雄也無法擺脫命運之掌,無法逃出悲劇的結局。
中國神話和希臘神話的英雄都展現了奮斗和抗爭的精神,不同的是,中國神話強調英雄向死而生,即便是弱小的個體,也敢于向命運挑戰,和命運抗爭;而希臘神話中的英雄盡管強大威武,依舊受制于命運的安排,無法逃脫悲劇的結局。
5.結語
中希神話的英雄敘事存在同一性,比如英雄都具有非凡的出生、擁有超人的力量和智慧、敢于挑戰和斗爭,但同時中希神話又存在差異性,分別折射出東西方民族不同的價值取向。中國神話中的英雄感天而生,心懷天下,為集體利益而奮斗,不畏艱險、不服命運的抗爭精神成為中華精神之脊柱;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人神結合,為個人利益奮斗,英雄壯舉無人能及,但是依舊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
參考文獻:
[1]余敦康,呂大吉,牟鐘鑒.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第一卷(概說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16-117.
[2]維柯. 新科學(下)[M]. 朱光潛譯.2版.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91-492.
[3]邱鵠,劉浩,蔡寧.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母題比較,西安航空學院學 報,2020(3):71-75.
[4]吳秀蓮. 中希神話倫理意蘊比較研究[J].道德與文明,2006(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