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字具有象形美、簡約美、繪畫美、書法美、形態美、意象美等特點,這些特點充分展示漢字的美學特征。通過對漢字美學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著重闡述漢字的簡約美、形態美、意象美三方面的特點。
關鍵詞:漢字美學;簡約美;形態美;意象美
作者簡介:王貝云(1994-),女,漢,河南周口人,河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漢外對比跨文化交際方向。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3-0-02
一.相關研究述評
近年來,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漢字之美,提出了“漢字美學”這一術語。這一概念提出后,具體研究成果可以直觀的從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CNKI上看到,搜索關鍵詞“漢字美學”,可以得到相關論文20篇。有關書法的美學著作一直時有所見,有關漢字美學的研究成果直到21世紀才略有所見。如駱冬青的《圖象先于聲音——論漢字美學的根本特質》(2014),高聰蕊的《漢字美學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2014),朱崇才的《漢字美學譜系的建構及意義》(2014),董春曉的《漢字形體美學初論》(2014),唐聞君的《漢字美學:一個新的學術世界——“漢字美學”研究綜議》(2015),駱冬青的《論漢字美學的歷史積淀與文獻基礎》(2016),朱崇才的《漢字美學研究芻議:以若干詞學核心概念用字為例》(2016),駱冬青的《論漢字美學的邏輯起點》(2016),駱冬青的《漢字美學:形而上的驚奇》(2017),李輝的《漢字:圖象與聲音的雙重刺激——兼談“漢字美學”研究的幾個問題》(2018),駱冬青的《論‘象:漢字圖象與漢字美學》(2020)。駱冬青主要從漢字圖象美學的角度出發,以“漢字圖象美學理論構架”為核心,構建“漢字圖象美學”。并且詳細闡述漢字的藝術創造規律,圖象思維和聲音思維,以及圖象思維與聲音思維之間的關系。朱崇才強調利用漢字的“意義”、“部首”、“聲韻”建構漢字的美學譜系。即從美學的角度出發,將古今漢字共同歸入一定的譜系結構之中,運用合理的標準和方法,根據漢字的自身演化規律,建構漢字的美學譜系圖。董春曉認為應從漢字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所體現的實用藝術,和漢字作為抒發感情而體現的書法藝術這兩方面來進行漢字之美的論述。高聰蕊則是從漢字的民族性出發,對漢字的形態、結構、音律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并結合標志設計典型案例,進一步探究漢字與標志的內在聯系。
與學術文獻相比,有關漢字美學的學術著作相對較少。朱光潛先生在1981年發表地《中國古代美學簡介》一文中指出,漢字中包涵著深厚的美學思想,漢字與中國美學之間的關系應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2009年出版地《漢字書法之美》一書,蔣勛除了談到了漢字的書法之美,還描述了漢字與當代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比如建筑上鐫刻的漢字表現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彰顯了人們的文化品位等。顧易,張中之著有《漢字美學》一書,共分六卷,從味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到心覺去闡述漢字的美學意象。每卷對應不同的感官體驗,選取若干漢字,從美學的角度進行解說。將漢字與美學融為一體,以獨特的視角來談“美”,用漢字揭示中國傳統審美思想,這是對中華美學思想研究的一個新探索。
二.漢字之美闡述
漢字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漢字系統是審美思維的產物,除漢字之外,世界上再無一種文字既有文字學,又能稱得上是藝術品。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漢字有文字學,只有漢字書法作品才能稱為藝術品,漢字的形、神能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與藝術享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借助語言文字符號完成,每一個中國人,無時無刻不在使用漢字,漢字已成為我們生活藝術的一部分。
(一)漢字“簡約”之美
中國傳統美學歷來崇尚簡約。每個漢字幾乎都是由橫、豎、撇、捺、點這五種基本筆畫組合而成的,漢字是用它們“拼”出來的。史文霞認為:“用中國古代的審美眼光來看,語言的藝術美主要體現在簡約之美。”漢字的簡約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漢字的演化是朝著便于書寫,便于記憶,便于傳承的方向進行的。今天的漢字,是由最初的圖象一步步演化來的,形體簡約,結構清晰。卻意蘊深厚,具有悠久的歷史積淀。每個漢字都蘊含著豐富的意義和強大的構詞潛能,這是其他文字很難做到的。陳寅恪在論王國維后期國學時說:“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這既是對王國維的稱贊,也是對漢字內涵深厚的認可。
(二)漢字“形態”之美
漢字的形態美,即漢字符號所體現的外部特征之美,它主要體現在漢字的結構輪廓和個體差異的特點上。漢字是由圖形一步步演變而來的,從而構成一種線狀形態的表意文字。線條圖形本身的形體就能表現出一種美感,或簡約典雅,或自然流暢,或娟秀飄逸。漢字一向被看作“方塊字”,為了書寫的整潔、美觀,古人把漢字書寫在方格里面,一直延續至今。每個漢字的整體結構不同、筆畫各異,從形態學的角度來看漢字會發現,每個漢字都由大小不等的“點”、長短不一的“線”構成,書寫流暢,自成體系,形體優美。如王羲之行書的俊秀,張芝草書的狂放,歐陽詢楷書的端莊等等。
(三)漢字“意象”之美
所謂“意象”美,就是它的表情達意之美。漢字蘊含深厚的涵義,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延申義也廣闊無垠。正如一個人外表的美是形,心靈的美是意,只有二者完美地結合,才是最完整的美。漢字承載并彰顯了中國人的主體精神、意志和情感,漢民族的價值觀、生活方式通過漢字就能傳承。我們可以看到,漢字不但可以用形象來表達具體的實詞意,而且可以用形象來表達抽象的虛詞意(例如副詞:經常)。漢字既可表音,又可表意,既可獨立成字,又可作為詞根,構成多個詞。漢字本身可以傳遞信息,可是,漢字的獨特之處在于,還可以傳遞豐富的言外之意。表意的漢字想象空間極其豐富。本質上就具備了“意境美”的特點。通過文字,我們就能想象到古人創此字的用意,以及古人對美的理解,對生活標準的認識等。當兩個漢字重疊使用時,它的含義份量倍增,悲的更悲,喜的更喜。由此可見,漢字不僅是表達概念的符號,漢字的意象功能使漢字的形體本身也包含著豐富、熱烈的情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漢字美學”概念的提出使傳統學術與現代學術的觀念之間實現了智慧對接。無論是學術文獻方面,還是學術著作方面,學者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漢字美學的對象應該是漢字形體生成及其具體應用之美的所有主要方面,包括漢字作為書法藝術作品的美,以及漢字所延伸出的內涵之美。漢字是人類文字中的瑰寶,是世界上唯一形、神、意、聲皆美的文字,是中華民族的無價之寶。弘揚漢字之美,讓漢字為世界更多的人所認可和接受,是中國每一個語言文字工作者的一項使命。
參考文獻:
[1]陳守湖.漢字美學:物性能指、詩性表征及生態意旨——以《說文解字》為考察中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4601:66-73.
[2]董春曉.漢字形體美學初論[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148-154.
[3]高聰蕊.漢字美學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4,3508:92-95.
[4]顧易,張中之:《漢字美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8年.
[5]洪成玉.“羊大”即食美,“女子”乃色美——從漢字看漢民族美感的萌芽[J].漢字文化,2004,01:5-10.
[6]蔣勛:《漢字書法之美》,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7]劉碧秀.漢字美簡說[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2,04:44-46.
[8]駱冬青.圖象先于聲音——論漢字美學的根本特質[J].江蘇社會科學,2014,05:147-152.
[9]駱冬青.論漢字美學的邏輯起點[J].江海學刊,2016,01:181-187+239.
[10]駱冬青.論中國美學的“漢字學轉向”[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003:88-93.
[11]駱冬青.“漢字圖象”的美學觀照[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148-154.
[12]駱冬青.論漢字美學的歷史積淀和文獻基礎[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6,05:28-34.
[13]駱冬青.漢字美學:形而上的驚奇[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7,04:121-129+160.
[14]駱冬青.論“象”:漢字圖象與漢字美學[J].江海學刊,2020,01:233-239.
[15]李輝.漢字:圖象與聲音的雙重刺激——兼談“漢字美學”研究的幾個問題[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8,02:108-113.
[16]史文霞.中國古典美學思想與語言的簡約美[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08(2):8586.
[17]唐聞君.漢字美學:一個新的學術世界——“漢字美學”研究綜議[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5,04:120-127.
[18]唐聞君,駱冬青.“文”之為德:華夏文明的漢字美學特質——三論“圖象先于聲音”[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8,02:40-46.
[19]王俊.中華漢字之美[J].文學教育(下),2009,01:42-43.
[20]王建忠:《漢字美學淺談》,沈陽:白山出版社,2011年.
[21]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22]朱崇才.漢字美學譜系的建構及意義[J].江蘇社會科學,2014,06:158-164.
[23]朱崇才.漢字美學研究芻議:以若干詞學核心概念用字為例[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155-160.
[24]張凡.具象與抽象的思考──漢字美學審視之二[J].漢字文化,1996,04:20-26.
[25]章輝. 漢字習得與學校美育[J].美育學刊,2011,2(06):73-78.
[26]章輝. 論兒童漢字習得的美育功能[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7(0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