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靜
(山東省聊城市腦科醫院,山東 聊城)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與完善,近年來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救治階段取得了明顯突破,不再應用傳統靜脈溶栓治療手段,而是采取支架取栓的血管內治療措施,這種治療方案不管是預后質量或者是身體康復質量均有顯著優越性[1],而從救治方案死亡率、癥狀性顱內出血等事件發生方面,該治療手段與靜脈溶栓比較并無明顯差異。但對于卒中患者治療過程中,手段只是其中一個部分[2],如何保障患者及時送到醫院接受救治、如何避免患者措施治療時間窗、如何對區域內救治通道進行優化,這都是當前醫院對于卒中患者搶救保障的重要內容[3]。有鑒于此,本院近年來嘗試優化區域救治網絡,保障救治綠色通道的有效性,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自2016 年始本院及所在區域相關單位,在單位行政、區域衛生行政部門帶領建立院內卒中救治綠色通道并對區域救治網絡進行優化,在2015 年、2016 年間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群體各隨機抽取50 例,設為對照組、觀察組。男性61 例,女性39 例;年齡在48~83 歲,平均為(61.3±2.8)歲。為確保組間基線數據并不會影響后續研究所得數據的公正性,應用統計學軟件分析,檢驗所得數據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建立院內綠色通道及優化
由本院院長帶領下在2016 年始建設卒中救治綠色通道,主導科室為神經內科,而配合的科室由放射科、急診科、檢驗科、神經外科、心電圖室等,通過協調使得各個科室之間能夠更好的配合?;颊叩皆汉笤?0 min 內由急診科室進行識別,一旦懷疑是卒中則立即開具相關檢查以及檢驗的神情,讓神經內科在現場對患者病情再次進行評估;在10~35 min 完成血液化驗、心電圖檢查、頭顱CT 檢查,確認并無出血后則通知介入小組進行治療。得到檢驗結果后由神經內科組成的卒中專業小組對患者病情發展狀態進行評估,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確認符合靜脈溶栓的條件后則在合理時間內給予靜脈溶栓治療,如有必要可給予橋接血管內治療,大動脈閉塞的溶栓后取栓,早期的小動脈閉塞應用溶栓治療,爭取最高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質量。在醫院醫療科的帶領組織下,協調卒中綠色通道需要的各個科室,每間隔1 個月便需要對卒中的救治質量控制以及不足改進之處進行討論,不斷優化和改進各個環節。
1.2.2 建立區域性卒中救治網絡
通過以下措施建立區域性卒中救治網絡:①重視健康教育。在區域內進行關于卒中疾病的防治手段健康教育宣傳,宣傳內容包括卒中的發病原因、高危因素、危害性、如何準確識別卒中、卒中的預防措施以及卒中的救治措施,全面提升區域內對于卒中救治的系統認知程度。②協調運轉系統。在本院區域政府部門帶領下完成區域內120 的轉運系統,保障卒中患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送到初級的卒中中心。③定期培訓。卒中中心專業人員還有國內專家對卒中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關于卒中疾病的專業性培訓。④處理流程。根據本身的救治條件,卒中中心制定符合自身實際資源的標準化操作流程,在后續臨床實踐當中不斷優化改進。⑤卒中救治平臺優化。所有的救治中心要根據自身實際運行情況進行優化,諸如在所有的常規檢查以及檢驗窗口當中貼上“卒中綠色通道優先”的醒目標志,并在上面蓋上專用章?;颊咴诩痹\科接受靜脈通道建立的時候可選擇規格為20G 的留置針,以免在CT 室接受檢查的時候由于對比劑的靜脈注射需求而再次建立靜脈通道,減少對患者機體的創傷,縮短救治時間;關于卒中的救治相關所需文件、器械還有藥品都放到同一個箱子當中以達到集中管理。
對于實驗所需要應用統計學分析處理的數據輸入專業軟件SPSS 20.0 進行處理,所得數據應用t檢驗,并通過(±s)表示,P<0.05 表示數據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在建立院內急診通道后患者入院距離靜脈溶栓、入院距離動脈穿刺、入院距離血運重建時間等均有明顯縮短,前后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請見表1。
表1 兩種救治流程對卒中患者的影響(±s,min)

表1 兩種救治流程對卒中患者的影響(±s,min)
從本文研究所得數據當中可知,建立院內卒中綠色救治通道、優化區域救治后對卒中患者的搶救所需時間得到了明顯的縮短,而在救治卒中患者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救治時間,主要因為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對缺血病理而言,腦大血管的閉塞時間不宜超過5 min,過后每延長1 min 對于神經元的傷害則不斷惡化[4-5],在對卒中患者救治過程中提出了有名的“時間就是大腦”理論,這是一個和時間競爭的過程[6];②在預后質量而言,患者越早接受治療,積極效果就更明顯,救治患者時間每延遲半小時則預后質量的消極情況發生率會提升12%。對卒中患者成熟搶救的醫療體系中[7],其原則都是盡量縮短發病距離對癥治療所需時間。建設綜合卒中中心,全面發揮中心在對卒中患者區域救治過程中的網絡作用,在建立這種制度的時候應該充分的考慮到自身實際情況,不宜完全照搬別人的經驗,但始終離不開領導的重視和參與[8],這才能保障成功建立院內綠色通道,有效協調各個參加到搶救的科室,保障綠色通道的順暢程度,而需要將神經內科作為建立綠色通道的主體,其他科室以此為中心展開工作,更好地發揮協調性。
綜上所述,順利建立院內卒中救治綠色通道,配合區域性卒中救治網絡,可發揮相互優化,提升對卒中患者的診療質量以及救治存活率,對患者搶救后生活質量也有積極保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