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北 衡水)
肺大泡是一種局限性肺氣腫,因多種因素引起患者肺泡腔內壓力增大,導致肺泡壁破損,進而引起相互融合[1]。該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呼吸困難、咳嗽、胸悶以及發熱等,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適感,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2]。目前,我國關于肺大泡治療技術趨于成熟,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是常見的治療方式。為提高患者療效,手術配合與護理干預是關鍵,本文將對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患者的臨床手術配合與護理干預方法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在我院于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患者中,隨機選取其中的7 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 例,女性3 例,年齡25~63 歲,平均(44.23±6.35)歲,初次發病患者6 例,1 例患者為復發。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肺大泡,均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同意,均與我院簽訂知情同意書。
1.2.1 手術前準備
幫助患者進行消化道和呼吸道術前準備,手術前2 d 開始,患者禁煙,以預防感染等,確保患者術后氧氣供給和消耗平衡[3]。手術前1 d,以溝通交流的方式,向患者說明手術的優勢、手術流程和相關注意事項,讓患者對手術的大概情況有了解,做好術前的心理準備。對于手術,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和緊張等情緒,護理人員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平復患者情緒,緩解患者心理、精神壓力,促使患者能夠以最好的狀態接受治療。術前8 h 指導患者禁食禁飲,并留置尿管和胃管。手術開始前,將所需要的藥品、手術器械等所有用品準備好,調節手術室溫度是濕度,并將其維持在適宜范圍內。
1.2.2 手術中配合
患者信息可對無誤后,開始手術。建立2 條血管通路,為手術中藥物和血液的輸注做準備。在麻醉前,幫助患者擺放適宜體位后,協助麻醉師進行麻醉,在此過程中,保護好患者隱私部位和體溫[4]。手術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并進行緊急處理。熟知該手術的所有流程,及時、準確地手術醫生傳遞手術器械,并按照醫囑給予患者用藥,同時確保輸液正常,快速記錄用藥名稱和劑量。為確保患者體溫正常,根據手術具體進展,將生理鹽水進行提前預熱。在醫生將肺大泡切除后,根據肺大泡的大小向醫生傳遞適宜的鉗夾;使用電凝器為患者止血;當肺組織封閉后,進行試水未出現漏氣時,檢查患者肺部膨脹狀態,待檢查正常后,將引流管置入患者胸腔。清點所有手術器械的數量后,確定患者胸腔內無物品遺留后進行切口關閉。
1.2.3 手術后護理干預
協助患者擺放平臥體位,觀察引流瓶內是否出現氣體溢出、引流瓶水柱是否隨患者呼吸而出現變化,以及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流量,確保引流通暢。配合麻醉醫生對患者進行麻醉復蘇,當患者清醒后,將其送回病房。采用吸痰導管對患者進行吸痰護理,為避免造成患者出現吸入性肺炎,注意吸痰時動作一定要輕柔,且將時間控制在15 s 內[5]。也可采用叩背的方式促使患者支氣管與肺泡上等附著的痰液脫落。定時幫助患者翻身,避免痰液聚集引發不良癥狀。后期每天定時進行隨訪,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運動,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鼓勵,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根據患者提出的意見及時改進術后護理方式。
手術和并發癥情況:統計所有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住院時間和并發癥例數。
血氣狀況:統計所有患者的O2和CO2水平。
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測量表(SAS)和抑郁自測量表(SDS)對所有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定[6]。總分為8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抑郁或焦慮程度越嚴重。
滿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問卷表進行評定。85~100 分為良好,70~84 分為一般,低于70 分為較差。良好和一般均計入總滿意。
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為(38.65±6.24)min,手術出血量為(76.72±11.19)mL,住院時間為(6.35±2.28)d。所有患者中,僅1 例患者在術后疼痛感較為強烈,給予鎮痛藥物后,疼痛明顯緩解。
結果顯示,與護理前相比,經護理后,患者的O2水平明顯升高(P<0.05),且CO2水平顯著降低(P<0.05),見表1。
表1 對比患者護理前后的血氣狀況(±s,mmHg)

表1 對比患者護理前后的血氣狀況(±s,mmHg)
結果顯示,經過護理后的患者,其焦慮和抑郁自測評分均得到明顯降低(P<0.05),見表2。
表2 對比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s,分)

表2 對比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s,分)
結果顯示,7 例患者中,評定護理質量良好的有5 例,評定護理質量一般的有2 例,滿意度為100%。
本研究中,在合理的手術配合與護理干預下,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得到了控制,血氣和心理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且滿意度達到了100%。肺大泡手術治療的效果不僅依靠科學的治療方案,術中配合與護理干預為手術療效提供了極大的輔助。充足的術前準備以及手術中的有效配合,保證了手術能夠快速、順利進行,保證了手術質量,促進手術治療效果的提升。術后護理干預促進患者康復速度和效果的提升。許多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有一定了解,但對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的認知不足,在手術前必定會出現不安、緊張等不良情緒,引起心理應激反應,不利于手術進展[7]。因此,術前的宣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一點,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并促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進行術前準備。手術中,護理人員積極配合醫生,做好血管通路建立、患者生命體征監測、正確及時傳遞手術器械、藥品使用記錄以及物品清點等,確保手術效率和安全性。呼吸道感染是肺大泡切除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術后及時采取相應護理措施,保證患者的正常呼吸,避免并發癥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有利于康復進展[8]。
綜上所述,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手術配合,能夠確保手術順利完成,有效促進患者療效和康復速度的提升,進一步滿足患者的治療和護理需求,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