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麗 韓平 鄭昊 張玉娟 孫百榮
摘要:目的;探討耳針聯合穴位注射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療效。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60例,治療組、對照組一組和二組(各20例)。對三組肺功能測定、血氣分析、CAT問卷、患者滿意度及不良事件比較分析。結果:治療后,治療組FVC與FEVl/FVC優于其它組,;治療組PaCO2與Pa02優于其它組;治療后治療組CAT評分優于其它組,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100.00%;差異顯著(P<0.05)。結論:耳針聯合穴位注射療法促使肺功能恢復或改善,改善相關的一些癥狀,提高肺功能,方法可行。
關鍵詞:耳針;穴位注射;慢性阻塞性肺
【中圖分類號】R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8--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屬于中醫“喘病”范疇[1-2]。西醫多采用對癥治療,以抗菌藥物、糖皮質激素和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為主,雖見效快,但易復發。目前通過研究證實耳針、穴位注射治療COPD有一定的療效,本研究采用耳針聯合穴位注射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觀察,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本院進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60例,治療組、對照組一組和二組(各20例)。治療組:男13人,女7人,年齡閾值45-69歲,平均(57.43±2.39)歲;對照組一組:男14人,女6人,年齡閾值46-71歲,平均(58.21±2.92)歲;對照組二組:男12人,女8人,年齡閾值46-72歲,平均(57.91±2.72)歲。 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1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4]擬定,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 COPD 診斷標準;分期屬于COPD 穩定期;年齡在 45~75歲;3月內未參加其他研究。
排除標準:嚴重的心臟病、糖尿病及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合并急性肺栓塞及氣胸者;心理疾病者;嚴重的肝、腎衰竭;藥物過敏者。
1.2方法
①治療組:采用耳針加穴位注射胸腺肽配合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治療。耳針取穴:肺、氣管、下屛尖、皮質下、平喘。留針時間和療程:每次留針30 min,隔日一次,每周3次;穴位注射取穴:雙側足三里、肺俞、定喘共六穴,用生理鹽水將胸腺肽10mg 稀釋到 3ml ,胸腺肽藥液0.5ml/穴,每周1次;配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劑,每日2次,每次1吸,療程3個月。
②對照一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劑,每日2次,每次1吸,療程3個月。
③對照二組:予常規藥物治療 (同對照 1 組)和 胸腺肽皮下注射。常規皮下注射,每周 1 次,療程3個月。
治療組與對照一組及對照二組的療效指標分別進行統計學分析,分析歸納耳針聯合穴位注射干預治療后的臨床效果。
1.3觀察指標
①肺活量(FVC)與用力呼氣量站用力肺活量比值(FEVl/FVC);
②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與動脈血氧分壓(Pa02)。
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AT)問卷評估生活質量,分數越高疾病越嚴重。
療效評價標準: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血氣分析與肺功能指標未改善;有效:患者癥狀體征、血氣分析與肺功能指標得到一定改善;顯效:患者癥狀體征、血氣分析與肺功能指標恢復。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25.0分析,其中計數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 3組肺功能與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FVC與FEVl/FVC均優于對照組一組和二組,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治療組PaCO2與Pa02均優于對照組一組和二組,差異顯著(P<0.05)。
2.2 ?3組CAT評分對比
3組患者治療前CAT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CAT評分相比對照組一組和二組,差異顯著(P<0.05)。
2.3 3組療效比較
治療后,總有效率100.00%;對照一組總有效率80.00%;對照二組總有效率75.00%,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其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3]。現代醫學對COPD的療效多為對臨床癥狀的改善,療效與風險并存。耳針聯合穴位注射治療療效顯著,既可改善臨床癥狀,還可提高肺功能。
回顧分析結果發現,3組患者治療前CAT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CAT評分相比對照組一組和二組,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的療效顯著高于另外2組,差異顯著(P<0.05)。表明研究中耳針、穴位注射并用,從整體出發,辨證論治,促使肺功能恢復或改善,改善相關的一些癥狀,提高肺功能,與單純現代醫學采用的藥物療法相比,提高療效,縮短病程,方法可行。
參考文獻:
[1] 王芳, 王勝, 宋新,等. "清肺散"穴位貼敷治療痰熱郁肺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35例[J].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2020, 039(003):36-39.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員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21, 44(3):36.
第一作者,姜麗麗,副主任醫師。
第二作者,韓平,副主任醫師。
第三作者,鄭昊,副主任醫師。
第四作者,張玉娟,主治醫師。
通訊作者:孫百榮.副主任醫師。
項目基金:山東省中醫藥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9—2020年度)編號(2019-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