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臨渴掘井,宜未雨綢繆。縣鄉人大代表,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一屆下來,沒有一點建議“說不過去”,也“不好意思”。但是少數人大代表因忙于工作,平時走訪聯系選民不多,對社情民意知之甚少,對選民訴求不甚了解,導致往往只能憑自己的感覺和概念寫一些提議。撰寫建議,看似小事,實則關乎人大代表的素質和態度,不可小覷。要寫好代表建議,必須在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前,做足功課:第一步,走進選區,聯系選民,搞好調查研究,廣泛收集民意,全面掌握第一手資料;第二步,進行認真梳理、篩選、提煉,并在會前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建議、批評和意見專用紙》的格式或模板,撰寫好,核實好,打印好,既有紙質稿,也有電子稿,做到有備無患,胸有成竹。
二忌道聽途說,宜嚴謹慎微。少數人大代表出于對社情民意的關注,聽到一些群眾的隨意議論,便信以為真,落筆下文。其實不然,有的實為子虛烏有,夸大事實;有的則是故意中傷,捕風捉影;有的僅是一孔之見,一知半解;有的更是自以為是,閉門造車。以此一旦形成建議,輕則浪費資源,重則產生不良效應。因此,對待這些問題要慎之又慎。這就需要人大代表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履職使命責任,明確是非曲直。即便群眾的意見有一定道理,因所處層面、所站角度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結論。人大代表需要去偽存真,辨偽去妄作出準確判斷。對一些人大代表共同關注的涉及經濟社會全局性的問題,代表可以聯名提出,作為聯名建議或集體建議,以引起關注和重視,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忌坐井觀天,宜胸懷大局。有少數人大代表只考慮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或個人的利益,看問題狹隘,目光短淺,帶有本位觀念和私心雜念。有的是一些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有的還把人民來信、民事糾紛等問題看作建議對待……人大代表要樹立“為民履職,替民代言”的理念,在撰寫建議時,應出于公心,重于民意,站在全局大局和維護群眾利益的高度看問題、寫建議。這樣的建議,才能有質量有分量,才會受到承辦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認真辦理,才能為人民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人大代表也會更受到人們的尊敬。 (吳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