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志榮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中辦出臺關于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各級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向本級人大報告的實施意見以來,地方黨委、人大普遍出臺了貫徹執行的文件或地方性法規。從實施總體情況來看,黨委將重大決策通過權力機關轉化為國家意志的意識有所增強,政府向人大報告重大事項的主動性也有所提升。但較之立法、監督及人事任免權,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行使仍是地方人大履職的弱項。
比如,每年制定立法、監督議題計劃且向社會公開,已成為地方人大工作的常態,而單獨制定重大事項決定權實施年度計劃的還不多,該項權力的行使計劃性不強。又如,多地有關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實施意見明確,建立黨委、人大和政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通報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商討重大事項議題等,但工作中這一機制普遍沒有執行。再從所討論決定的重大事項內容看,往往以常規性、法定性的事項居多,“自選動作”較少,一般以經濟社會發展計劃、規劃、預決算及其調整、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普法等方面的事項為主,涉及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要事較少。
重大事項決定權行使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既有思想認識不夠統一、機制落實不到位,也有地方人大專業力量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這也充分說明中央出臺專門文件,加強頂層設計、力推地方人大充分行使好該項權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同其他領域的改革一樣,越到深水區越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持續發力、敢于動真碰硬,不斷突破難點和堵點,將人大重大事項決定權做深做實。
當前,地方各級黨委、人大及政府要進一步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經常對標對表中央文件精神,充分認識到人大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行使,是實現黨委意圖與人民意志相統一,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內在要求,是全過程民主的具體實踐,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地方黨委要切實強化領導責任。通過法治宣傳、引領示范、將重大事項決定權行使納入黨建工作考核等方式方法,提升黨委負責人依法執政觀念,增強政府負責人依法行政意識,并健全黨委領導人大工作的制度和機制,強化在工作目標、溝通協調、程序機制、工作績效等方面的剛性約束,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充分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同時要有效執行有關協調機制。黨委要主動牽頭,在每年人代會前,召開人大、政府辦事機構參加的聯席會議,及時通報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溝通年度重要工作安排,協商討論決定重大事項議題。在此基礎上,人大要根據同級黨委的部署要求以及各方面的意見,研究提出年度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和政府事先向人大報告的重大決策的意見,經人大常委會黨組研究并報經同級黨委同意后,列入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計劃,并同立法、監督議題計劃一起向社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