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 博,陳 浩,王 玉,馬 曉,和麗秀,馬永欣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醫學院,云南 麗江 674199)
護理學本科專業畢業論文的撰寫是整個畢業設計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的水平既可以反映本科護生理論知識的儲備情況以及分析信息、總結問題、邏輯歸納等綜合能力,也是評判所在院校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建立并完善畢業論文指導模式有助于明確師生之間的角色、職責和任務,對指導過程的規范化起到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間,師生之間無法面對面溝通,給論文指導工作增加了一定難度。筆者通過線上教學完成對20名本科護生的論文進行指導,現將線上指導模式匯報如下。
護理學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應在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地貼近護理學專業的學科特色。將科研理念與臨床實踐緊密聯系,用科研思維把臨床中發現的問題轉化為研究性問題,再用科學的、循證的、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并解決問題,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選題是畢業論文指導的關鍵環節,指導教師要把好入口關,應做好“辨方向、篩題目、糾不足”這3項工作。所謂“辨方向”,目的是把護理領域的若干大方向“網格化”成若干小方向,通過列舉“關鍵詞”幫助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讓學生對選題方向有明確的辨認力,為下一步選題做好鋪墊。“篩題目”指的是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初選題目轉化為研究性題目,并對題目進行層層篩選、抽絲剝繭,目的是把籠統、模糊的題目具體化和清晰化,讓學生對題目有審慎的認知力。“糾不足”需要指導教師針對每一個題目不斷向學生提問,讓其通過回答問題來思考題目的缺陷性、不確定性。這種一對一的形式可以促使學生不斷關注自己題目的可行性,直到確定題目。
開題報告是論文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也是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正式指導的第一步。然而,很多學生初次接觸開題報告,對撰寫的順序、內容、格式并不清楚,導致上交的開題報告順序顛倒、結構混亂、內容煩瑣,給指導教師的修改與審核增加了工作量,造成效率低下、資源浪費。鑒于此,我院指導教師借鑒其他高校的指導經驗,采用集體指導結合線上直播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三步式”指導,即“列提綱、配案例、畫導圖”。“列提綱”指的是指導教師以開題報告模板為樣板,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把開題報告的結構和撰寫內容進行逐一“批注式”解讀,以提綱式問題進行標注,如字數要求,便于學生理解如何規范撰寫開題報告。“配案例”是指對于涉及較多數據分析和處理的調查報告類研究,通過列舉“優秀畢業論文精華段”為案例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對優秀畢業論文進行學習、借鑒,推陳出新。“畫導圖”指的是指導教師要求學生把研究設計按照思維導圖的方式反饋給指導教師,便于指導教師快速捕捉重要信息。
論文指導占整個指導過程的1/3。采用微信、QQ、電子郵件等方式,對個別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針對“六方面”,做好”三評價”。“六方面”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三評價”是指難度評價、進度評價和質量評價。難度評價:研究前期要對每個學生研究設計的難易度做預估性判斷,分析阻力與挑戰,指導學生制訂相應解決策略和措施。進度評價:研究中期要動態監督學生的完成進度,盡量用垂直式管理代替扁平化管理,縮短時間,提高效率。質量評價:研究后期要對畢業論文的完成質量進行評價,指導學生對畢業論文進行查重,并對學生進行答辯資格審查,根據學生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論文質量寫出評語。簡化版畢業論文線上指導模式見表1。

表1 簡化版畢業論文線上指導模式
護理科研能力和護理專業水平是評價指導教師勝任力的兩大指標[1-2]。但也有研究顯示,除了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外,耐心和表達能力對于論文指導同樣重要[3]。由此可見,指導教師人文素養水平的高低對于畢業論文指導工作能否順利進行起到關鍵性作用。在人文素養方面,對指導教師的要求是:尊重學生、平等對待、耐心溝通、主動關心。研究顯示[3],護理本科生對撰寫畢業論文的焦慮程度較高,存在焦慮情緒者占55%,有7.5%的學生感到嚴重焦慮,需要指導教師積極引導,激發其科研興趣,促使護生更好地完成畢業論文,緩解護生的焦慮。對于思考不深入、態度不端正的部分學生,指導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及時督促并積極溝通,正確引導學生。在本次指導中,對于在研究中“碰壁”的學生,指導教師主動協助學生分析原因,并啟發學生思考解決措施,盡量避免盲目催促或過度苛責。除此之外,指導教師應具有明確的時間觀念,對于線上指導時間、上交時間、返修時間需明確告知學生并一一落實,避免因失信而影響師生之間的信任感。
從廣義上講,科研表達既包括科研寫作能力的表達,也包括邏輯思維能力的表達。長期以來,師生之間有溝通障礙的主要原因與師生在科研表達上的差異密切相關。具體原因如下:(1)科研信息量失衡:學生之所以會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是因為師生雙方科研信息量不均衡。與學生相比,指導教師經驗豐富,文獻閱讀量大,學科知識面廣,故可掌握的科研信息量也比較大。而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達到這一水準,導致產生溝通障礙。(2)思考角度失衡:角色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會有差異。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往往以“當局者”的角色思考,難免存在“一葉障目”的現象,而指導教師作為“旁觀者”更容易看清問題所在。(3)期望失衡:師生的期望不對等是導致溝通障礙的常見原因之一。指導教師希望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到科研精神、科研方法,并獲取科研寫作的技能,但一些學生往往把完成畢業論文看作是完成一項“任務”,存在“應付了事”的心態,對自己缺乏嚴格要求,導致雙方期望失衡。研究指出[4],護理本科生對撰寫畢業論文認知不足,主動性較低。亦有調查發現[5],護理本科生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最需要的是指導教師的面對面、一對一的全程指導。因此,指導教師在注重自身科研表達能力提升的同時,也應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問題所在,采取個人指導的方式幫助其盡可能快速地提升科研表達能力。
護理學本科畢業生的科研表達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與學院、指導教師對學生科研能力的線上全程指導與培養方式密切相關。護理院校教師在重視自身人文素質和科研表達提升的同時,更應該不斷探索適用于本專業特色的畢業論文指導體系或線上指導模式。以人文化的溝通方式、科學的指導方法和個性化的技巧,保證護理本科畢業論文的整體質量,為學生在科研道路上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