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芳,王艾青,申洪嬌,張艷林,任 寧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2019年12月以來,全國及海外各地陸續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具有傳染性強、傳播快的特點。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此次疫情確認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并將其命名為“2019-nCoV急性呼吸道疾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2.86萬護士支援一線,占醫療隊伍總數的68%,重癥專業護士占危重癥醫務人員總數的3/4,可見,護士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護生肩負著救死扶傷的使命,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本文旨在通過對高職護生新冠肺炎知識水平、認知態度及救援意愿的研究,為護生職業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據。
采用便利抽樣法隨機選取某高職院校2017級、2018級和2019級高職護生783名為研究對象。
在文獻研究和咨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設計高職護生新冠肺炎知識、認知態度及救援意愿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護生的基本信息、專業態度、對新冠肺炎的認知以及救援意愿等。采用匿名方式進行網絡問卷調查,施測前進行指導,強調保密性及真實性。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83份,回收有效問卷77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9.11%。
采用統計軟件SPSS 22.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描述。定量資料用(±s)表示,分類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
本研究776名護生中,男護生102人(13.14%),女護生674人(86.86%);一年級護生416人(53.61%),二年級護生277人(35.70%),三年級護生83人(10.70%);鄉鎮生源483人(62.24%),城市生源 293人(37.76%);獨生子女 86人(11.08%),非獨生子女690人(88.92%);護生年齡17~24歲。
護生的擇業動機調查顯示:22.16%的護生擇業動機是護理專業就業率高,31.06%的護生是聽從家人或親戚的建議,46.65%的護生是治病救人的信念,其中85.95%的護生表示喜歡護理專業。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后,68.75%的護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職業選擇,表示畢業后會從事護理行業工作。
2.3.1 護生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關注度 57.60%的護生表示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關注,僅有0.77%的護生對新冠肺炎疫情幾乎不關注;他們主要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宣傳品或其他途徑獲得新冠肺炎知識、預防方法、最新進展和疫情通報等相關信息。97.42%的護生主要通過網絡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信息,其次通過電視等途徑,見圖1。

圖1 護生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途徑
2.3.2 護生對新冠肺炎知識的認知情況 涉及新冠肺炎的知識點主要有傳染病管理方法、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臨床表現及預防措施等。本次調查顯示,高職護生對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知曉率一般,得分為(77.09±10.49)分(滿分100分)(具體得分情況見圖2),其中一年級護生得分為(75.36±10.48)分,二年級得分為(78.87±10.54)分,三年級得分為(79.56±8.01)分;男護生得分為(73.81±11.97)分,女護生得分為(77.54±10.16)分。

圖2 高職護生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得分情況
傳染病管理方面,僅有33.38%的護生知道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的防控措施進行管理;61.47%的護生知道世界衛生組織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命名是“2019-nCoV”。傳染源方面,98.32%的護生認為新冠肺炎傳染源可能是野生動物。傳播途徑方面,98.07%的護生認為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易感人群方面,97.42%的護生認為新冠肺炎的主要攻擊人群是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如老年人、肝腎功能障礙的人群。臨床表現方面,97.68%的護生知道新冠肺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53.45%的護生知道新冠肺炎所有的臨床表現。預防措施方面,90.98%的護生認為預防新冠肺炎的措施主要是戴口罩,見表1。

表1 護生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2.4.1 護生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援意愿 在疫情早期,低風險情況下,86.47%的護生表示愿意參加新冠肺炎疫情救援工作,其中51.42%的護生表示非常愿意參加新冠肺炎疫情救援。在疫情爆發高峰期的高風險情況下,77.84%的護生表示愿意參加疫情救援工作;在防護設備不足的情況下,65.85%的護生表示愿意參加救援工作;51.16%護生的父母愿意自己的子女參加疫情救援工作,48.84%護生的父母不愿意子女參加疫情救援工作,表示風險太大。
2.4.2 護生對新冠肺炎疫情救援的擔心程度 65.08%的護生表示參加新冠肺炎疫情救援擔心個人安全,76.04%的護生擔心家人無人照顧,83.95%的護生擔心家庭有被傳染的風險,見圖3。

圖3 對參加新冠肺炎疫情救援的擔心程度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高職護生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得分平均為(77.09±10.49)分,處于中等水平。護生對新冠肺炎的關注度較高,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宣傳品等多種途徑獲得新冠肺炎相關信息,其中網絡為護生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由此可見,信息化時代網絡已成為護生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途徑對護生進行思想政治、專業知識等的教育。護生雖對疾病的傳播和感染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但是尚不全面。在新冠肺炎傳染病管理方面和臨床表現方面,僅有33.38%的護生知道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的防控措施進行管理,53.45%的護生知道新冠肺炎所有的臨床表現。這提示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對護生展開廣泛深入的傳染病知識宣傳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低風險情況下,86.47%的護生表示愿意參加新冠肺炎疫情救援工作,但在高風險、防護裝備不足的情況下,護生的救援意愿明顯下降。這一結果引發了對醫學教育的思考。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為控制疫情傳播,醫務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奮戰在抗疫一線,有的醫務人員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體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學校教育階段是護生職業認同形成的關鍵時期,引導護生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對維護護理隊伍的穩定性至關重要[1]。在醫學教育中,不僅要重視“技術”,更要重視“道德”,要以“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為教學理念,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崇高的職業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培養集知識、技能和道德于一體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
綜上所述,高職護生對新冠肺炎知識有所掌握,但是尚不全面。部分護生對參加疫情救援具有一定的恐懼和擔心,但是仍愿意為控制疫情盡自己的責任。在醫學教育中,應以“立德樹人”為教學理念,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中,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