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濤 劉娟 孫云飛
摘 要: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內外環境都有了巨大變化,國家對外向型、國際化、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擴大。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國際政治專業應堅持“精英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特色化培養,注重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科創相結合的培養機制,努力培養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關鍵詞:人才培養 ;專業需求 ;機制創新
一、國際政治專業的培養目標
國際政治專業培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具備優良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政治學和國際政治學、外交學等方面的專業理論和知識,熱愛祖國,具備政治和法治思維、管理能力和素質,掌握理論思考、調查研究、政策分析、組織協調和創新創業等方法,具有較強客觀分析判斷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因此國際政治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努力提升專業人才培養水平為目標。
首先,堅持質量標準,整體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專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充分發揮國際政治專業的特色。
其次,堅持協調發展,加強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整體優化。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合理確定各類課程模塊在培養計劃中的比例,整體優化課程體系,形成課程設置先行后續關系恰當,教學內容前后銜接、知識結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再次,堅持實踐創新,突出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更加重視基于實際問題的課堂討論與研究,進一步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
最后,堅持德育為先,推進整體育人、全程育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人文教育和科學精神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二、國際政治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分析
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內外環境都有了巨大變化,國家對外向型、國際化、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擴大,國際政治專業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1。從社會需求層面看,從國家到地方亟需專業化的國際政治人才。
1.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上升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對外交往日益增多和國際化程度日漸增強,國家和地方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對于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上升。
2.中國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與沿線國家開展全方位、寬領域的合作,需要更多的外向型和國際化人才來進行保障2;
3.在貿易戰背景下,中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加需要國際政治等專業人才能夠運用專業技能進行跨學科研究,更好地應對外部沖擊與挑戰。
4.新時代智庫建設的需求。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目標,突出強調國際問題研究人才的重要作用。
三、國際政治專業培養特色與機制創新
國際政治專業培養的學生應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適應時代變化的創新意識,以及較寬的知識視野,對于國際社會的復雜性、敏感性有較深的理解。
1.專業培養特色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國際政治專業應堅持特色化培養,“精英化、專業化、國際化”應成為國際政治專業的培養特色,應堅持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相結合、專業學習與實踐鍛煉相結合。
第一,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國際政治的專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展開豐富多彩的專業活動,例如英語沙龍、時政討論、論文交流等;利用專業教師科研能力的特長,讓學生參與到科研工作中,并指導學生撰寫科研論文。
第二,以專業賽事帶動專業學習。國際政治專業在重視大學生挑戰杯等賽事的同時,可以挖掘本專業的專業賽事,并以此為抓手,在鍛煉師生的同時,也檢驗本專業的教學成果。
第三,學生社團與專業培養聯動效應。國際政治專業在加強專業知識培養的基礎上,將目光瞄向學生社團,通過社團活動提升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可、夯實學生專業知識,讓學生體驗到學有所用的感覺,從而學以致用;在社團活動中,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放手,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導。
2.培養機制創新
國際政治專業注重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科創相結合的培養機制。
產學研合作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也是一種教育模式3。選派專業學生到對口單位參加社會實習,既可以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學生實際感受國際交流,了解國外的一些國家情況及文化,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涉外交往能力。
在協同育人機制上,一方面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戰略,既邀請國內外學者為學生做學術講座,也帶領部分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另一方面,專業教師及時把自己的科研成果適時地轉化成課堂教學資源,使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教學管理方面,結合本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改革的要求,突出專業導向,前沿跟蹤,圍繞國際政治專業的培養目標,在保證專業基礎課程開全開足的基礎上,積極增設專業拓展課以加大學生的選擇范圍,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結語
當前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我國急需大量具備國際政治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級綜合應用型人才,但囿于現實等因素,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短板。對此,首先,應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進一步改善實踐教學環境,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其次,應加強對外學術交流,協調經費,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最后,還要引導教師加大對教學的投入,加強學生與教師的溝通,真正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協助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成長計劃,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創業及專業比賽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程方平,新時代教育:文化堅守與國際融合[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8)。
[2]張慧,加快和擴大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策略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5)。
[3]吳平,我國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8,(03)。
【作者簡介】李洪濤,濟南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
【基金項目】濟南大學教學研究項目《國際視野及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國際政治專業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