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南冷鏈物流存在規模化發展不足、智慧化水平不高、專業化程度不強、高質量發展保障不足等問題,應強化頂層設計,加快技術賦能,推動先進業態培育,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從而有效推動河南冷鏈物流邁向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冷鏈物流;高質量;河南
一、河南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界定
冷鏈物流是隨著現代物流技術的進步、制冷工藝的快速發展以及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泛指冷藏冷凍類生鮮品在從生產、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配送直到消費者的物流過程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生鮮品質量,減少生鮮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冷鏈物流具有建設投資規模大,資金投入高,投資回報期長、信息技術依賴性強、組織協調性要求高等特點。隨著居民消費升級,冷鏈物流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根據冷鏈物流的基礎特點,河南應立足綜合交通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保證易腐產品質量為目的,以保持適宜的低溫環境為核心,以“規模化、標準化、智慧化、專業化”為方向,著力推動河南冷鏈物流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二、河南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河南冷鏈物流規?;l展不足
河南冷鏈物流企業數量與質量近年來雖然實現了突破式的增長和發展,但總體來說,河南的冷鏈物流業仍在存在小、散、亂的問題。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冷鏈物流企業,高能耗、低效率、管理混亂、成本高的問題較為突出,不適應河南高質量冷鏈物流發展的基本要求。同時,隨著冷鏈企業的快速增長,企業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并出現惡性競爭、降低服務標準等問題,行業秩序仍待完善。此外,冷鏈物流國際化水平不高,從事國際冷鏈運輸的物流企業較少,業務規模和服務能力與建設國際冷鏈物流中心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二)河南省冷鏈物流智慧化水平不高
當前河南冷鏈物流企業,尤其是小型冷鏈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不足,缺乏物流信息全程跟蹤和控制平臺,較大程度影響產品溯源能力。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方法和新技術應用不足,信息共享時效性不高,產生“斷鏈現象”。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智慧化不足,冷鏈設備、技術、軟件等相對落后,尤其是在車輛的衛生控制、包裝技術以及溫度跟蹤、記錄和控制方面,缺少規范的管理和溫度控制。
(三)河南冷鏈物流專業化程度不強
一是河南冷鏈物流細分市場專業化不足,全省冷鏈物流企業主要集中服務與區域或城市配送,或配套大型生鮮生產企業,綜合性與專業性不強。二是河南冷鏈物流新業態、新模式創新不足。當前河南生產企業的冷鏈物流自營占比較大,第三方物流發展不足,第四方物流發展滯后,共同配送等先進組織形式和新型冷鏈物流技術發展不充分。
(四)河南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保障不足
一是河南冷鏈物流管理標準體系不健全,服務規范體系不完善,國家及河南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制度體系仍有提升空間。二是冷鏈物流復合型人才較少,高校及職業院校中具有針對性的冷鏈物流專業設置較少,課程實操性不高,冷鏈高技能人才匱乏。
三、推動河南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頂層設計,加快河南冷鏈物流轉型發展
依托現代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和現代化物流強省建設機遇,持續推動工作專班制度落實。針對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出臺并完善政策規劃、工作方案與配套措施,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建立冷鏈物流專項統計制度,建立政府協調指導、行業落實推動、企業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同時積極推進區域性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加快(鄭州)和全國冷鏈集散分撥中心(鄭州)建設進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冷鏈物流強省。
(二)強化技術賦能,加快提升河南冷鏈物流智慧化水平
一是強化河南冷鏈物流設備智能化提升。鼓勵冷鏈物流企業利用智能化設備進行信息系統改造,積極研發具有智能化車聯網系統的現代化冷藏車或冷藏集裝箱,采用GPS、RFID技術賦能冷鏈運輸過程,實現全程溫度跟蹤與調控。
二是打造智慧化冷鏈物流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為河南冷鏈物流行業提供集金融、數據、咨詢、交易撮合、行情分析等為一體的冷鏈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同時加快完善河南冷鏈物流智慧化大數據監管平臺,對冷鏈產品倉儲、運輸、配送等多個環節的重要風險點進行線上監管和分級預警,從而實現提前干預和有效管控。
(三)強化先進業態培育,持續加快河南冷鏈物流網絡體系建設
一方面充分利用數字賦能,探索推動“互聯網+”冷鏈物流、“溫控供應鏈+大數據”、“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冷鏈配送”“和網絡化冷庫+生鮮加工配送”等業態新模式。鼓勵本省大型物流企業拓展冷鏈物流業務,鼓勵建設并積極引進具有全國領軍地位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并積極推動第四方物流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政府、行業協會和社會力量,共同引導冷鏈平臺、金融機構、信息服務機構對冷鏈物流產業的綜合化培育。加快建成鏈條完整、設施先進、標準健全、服務高效的冷鏈物流體系。
(四)加強冷鏈物流人才培養,強化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人才保障
應結合河南冷鏈物流行業人才緊缺情況,從高校、職業院校、行業協會、企業等各個主體層面進行多層次、綜合性的冷鏈物流人才培養。一是鼓勵部分高校開設冷鏈物流相關專業或增加相關課程設置,同時強化實操課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銜接,培養出復合型的冷鏈供應鏈管理人才。二是加大職業院校冷鏈物流專業設置和招生比例,同時加大校企合作,提高冷鏈物流專業技術人員及工作人員儲備力量。三是鼓勵行業協會探索建立冷鏈物流專家庫、人才庫,加強冷鏈物流發展智力儲備。四是強化企業內部培訓,支持企業建立教育培訓中心,建立健全在職人員培養機制,提升物流企業人才的現實儲備。
參考文獻:
[1]羅千峰,張利庠.農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闡釋與實現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21,35(11):3-11.
[2]何美玲,蒲俊,安勇峰.江蘇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構建[J].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2(06):678-684.
作者簡介:
陳晨(1987.5— ),女,漢族,河南汝南人,中共河南省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開放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