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航霄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其經濟呈現新常態發展趨勢,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企業經濟發展面臨較大挑戰,資金緊張已成為比較突出的問題,當前階段如何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成為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供應鏈融資的出現極大解決了企業融資難問題,本文就針對經濟新常態下企業供應鏈融資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企業;供應鏈融資;問題分析
所謂中國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在此基礎上經濟實行可持續發展,經濟新常態主要強調的是經濟結構穩定增長,并不是經濟總量的增長。經濟新常態就是用增長促進發展,用發展促進增長。供應鏈融資為當前經濟新常態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對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供應鏈融資概述
所謂供應鏈融資指的是將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與下游的配套企業連城一體,依據供應鏈中企業的交易關系和特點對其中的資金進行有效的控制,是一種比較成功的融資方式,其優點是有效解決了上下游企業融資難和擔保難的問題,也降低了供應鏈的融資成本,促進上下游企業的發展,有效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供應鏈融資不僅解決了企業融資難問題,還有效促進了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互動,使得金融機構可以從更高的層次發展自身實體經濟。
二、供應鏈融資的基本思想和運作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互聯網的普及應用有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隨著供應鏈管理體系的不斷健全,供應鏈金融逐漸成為重要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供應鏈融資的基本思想就是圍繞企業各節點的資源優勢,并對其進行有效整合,將核心企業作為擔保,為供應鏈上的各企業解決金融問題的融資模式,在這個供應鏈上除了核心企業,還包括為供應鏈企業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以及物流企業。在金融機構和其他服務主體的合作下,以核心企業為主體,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以及各種服務項目。供應鏈融資具有參與者多和操作復雜的特性,其運行模式與傳統的融資方式相比,完全改變了對企業的授信方式,在信用評級上供應鏈融資沒有過多的對授信主體自身的運營狀況進行評估,也可以被看成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將供應鏈核心企業信用與上下游企業進行綁定在一起,有效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這種融資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傳統的金融企業進行轉型,還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效提升了供應鏈上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經濟新常態下企業供應鏈融資問題困境解析
(一)融資渠道比較少
當前階段,我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機構主要包括上市公司、銀行以及第三方P2P平臺,當前階段P2P平臺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經常出現壞賬的現象,信用度大大降低,企業認為這種融資方式可信性不高。依托物流管理的貨權的融資方式經常會出現貨物所有權搞錯的問題,物流人員素質總體水平不高,這種融資模式也不被認可。銀行金融機構就成了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但是由于中小企業在發放貸款之前需要對企業進行信貸評估,由于中小企業信貸不夠,造成融資不成功。
(二)融資難度大
當前階段,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比較多,由于企業規模存在較大不同,在各個的層次的技術水平以及生產力也存在不小差異,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比較低下,缺乏科學性,一味的追求利益,卻忽略了誠信經營,使得企業自身的抗擊風險能力較差,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企業甚至連最基本反映企業日常經營的財務報表都制作不出來,當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其實體經濟就會受到嚴重損害。綜合企業經營不完善的各種狀況以及企業運營商業模式不穩定的特性,大型銀行在批準中小型企業申請貸款都會有很多的限制條件,一些商業銀行為了避開一些風險,比較容易接受以資產為基礎的融資方式,中小型企業的固定資產總量不大,大型商業銀行就會認為企業融資條件有限,一些中小型的商業銀行由于其自身資金有限,其業務水平以及網點自身的條件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就會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遇到較多的困難[1]。
(三)融資成本比較高
中小企業行業利潤率的下滑使得中小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再加上中小企業運營風險比較大,抗風險能力比較弱,就會使得銀行為了自身利益考慮就會提升對企業貸款的利率,這樣無形中就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除此外由于銀行管理體制比較集中,貸款時就會有一些條件限制,對于一些信用級別比較低的中小型企業來說,不得不付出比較高的成本來保證公司完成融資。由于銀行融資流程比較繁瑣,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效率比較低,為了更快的實現融資,中小企業還有可能采用民間借貸的方式,這種民間借貸所面臨的的風險較大,利息高,企業所償還的成本就會很高,這樣無形中就增大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四)資金結構與賬期不匹配
無論企業大小,流動資金是其底牌,企業若要盈利除了持續穩定的現金流,以及合理的現金結構,在現行權責發生制的會計制度下,一些企業會自然的追求損益表的利潤“幻覺”,一味的追求利潤總額的增長,不注重合理的資金結構的話,整個企業將會存在高資金風險。以收入為例子,收入的增長以延長資金賬期為代價實現的話,庫存現金或者銀行存款資金難以支撐整個長賬期的資金結構,對企業經營來說將是致命的。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過度追求收入、利潤總額的增長,經營過程中未及時控制上下游企業賒購賒銷現象,使得資金受到賬期影響,忽視資金結構不合理的因素,長期導致流動資金處于緊張狀態,周期一長,難免造成企業現金流斷裂,因此控制資金賬期與資金結構是企業長久穩定經營的核心因素之一。
四、經濟新常態下企業供應鏈的思考
(一)改善企業供應鏈融資環境
作為政府應該為企業提供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環境,增加對企業的財政幫助,減少其稅收負擔。不斷加大力度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大力發展一些面向企業的中小型融資機構。金融機構應該不斷加強風險控制和創新服務能力,金融機構還應該完善對企業的資信調查以及信用分級制度,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控制系統,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有效分析每個終端企業的具體狀況,為每個企業提供精準的服務。作為銀行金融機構應該不斷提高其自身服務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其融資能力,最大限度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融資需求。
(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不斷革新供應鏈融資模式
在供應鏈融資的過程中,企業的綜合實力以及影響力都會影響銀行對其的授信。因此企業要樹立良好的商業信譽,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管理機構,規范財務制度,做好企業質押物的管理工作。及時保全銀行的債權,并與其共同承擔融資風險,不斷提升企業自身的素質,加強融資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企業融資人員的專業素養。除此外還應該在傳統的融資模式基礎上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可以將電子商務平臺融入到融資信息平臺中,有效融入供應鏈融資模式中去,防止出現欺詐風險。除此外還可以圍繞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建立供應鏈金融生態圈,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閉環系統,有效對供應鏈上的各企業資源進行整合,讓各企業優勢得到有效互補,促進供應鏈融資的縱深發展[2]。
(三)加強供應鏈企業的合作,建立供應鏈網絡融資平臺
供應鏈上各企業協作對供應鏈的運作具有較大影響,對供應鏈的融資風險也起到較大作用。因此加強供應鏈各企業的信息交流溝通是十分必要的。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創建供應鏈網絡融資平臺,企業通過線上的交流,讓各企業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資源最大化發揮。還可以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使得多種業務實現在線辦理。為了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還可以設置一定的防火墻,與供應鏈金融平臺進行有效合作,為企業提供更快捷更全面的金融服務。
(四)大力發展多樣化擔保手段,提高擔保機構的服務質量
為了解決銀行貸款過程需要不動產擔保的問題,可以增加擔保物進行抵押或者找專業的擔保公司進行擔保,有效解決辦理擔保業務中手續繁瑣的問題,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反映企業信用的征信系統,進一步降低擔保成本,提高擔保機構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3]。
五、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新常態視角下,針對我國企業融資難問題,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還需要企業內部加強管理,政府需要不斷優化供應鏈融資環境,銀行以及金融機構需要不斷完善供應鏈金融管理體系,各機構共同協作,有效促進我國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延娜. 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的供應鏈融資對策研究[J].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1):58-61.
[2]周君怡. 基于經濟新常態的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分析[J]. 納稅,2018(22).
[3]蘇志鵬.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供應鏈融資問題分析[J].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7,5(4):12-19.
[4]張旭升. 新常態下企業供應鏈金融探討[J]. 國際商務財會, 20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