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月
摘 要:隨著網絡經濟的迅速崛起,智能終端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國家“互聯網+”在當下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及脫貧攻堅戰役開始打響以后“互聯網+”在“三農”領域的應用與融合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農村電商作為典型的“互聯網+”在“三農”領域的應用模式,受到了中央和越來越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并把農村電商列為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中的重要板塊。近年來,吉林省也開始重視農村電商的發展,并試圖通過農村電商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關鍵詞:吉林省;農村電商;發展策略
1、吉林省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1.1農村電商初顯規模
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現代農業發展手段的應用和普及對吉林省的意義尤為重要。但是,對新鮮事物的洞察嗅覺的欠缺和理解接受過程的緩慢,農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深度不夠,農村互聯網普及程度仍然低下等原因導致農村電商發展在吉林省依然處于萌芽狀態,未能形成一定規模。截止2018年底,吉林省擁有4個“淘寶村”,分別是蛟河市黃松甸鎮黃松甸村、磐石市取柴河鎮王家村、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和龍潭區江北鄉棋盤村。吉林省“淘寶村”總量數量遠落后于東部沿海和中部省份,這也反映出吉林省農村電商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并沒有完全形成農村電商的產業化、集群化。
1.2形成組織化發展趨勢
吉林省農村電商聯盟于2015年10月20日成立,吉林省農村電商聯盟是全省涉及農村電商相關領域的科研機構,金融機構,風險投資,各類企業和電子商務創業者自愿成立的聯盟組織。該聯盟由吉林省頌禾農業產業集團領頭,邀請有關部門領導、專家為顧問,以擴大吉林省農村電商應用水平為主要任務,為成員發展提供政策解讀、資源協調等服務,包括為成員從事農業生產、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提供培訓和指導;協助成員設計和深度挖掘農產品市場,建立農產品對接合作輸出平臺,實現農產品網上交易;與地方政府合作.企業成員合作建立農產品追溯體系,控制農產品質量,實現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成員和農民收入等,促進農產品銷售,促進吉林省農村電商繁榮發展,使互聯網更好地服務于三農。
2、吉林省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缺乏農村電商專業人才
吉林省農民對電商的認知水平會影響到整個農村電商的發展,目前吉林省農村地區的情況較為落后,網絡發展水平比較緩慢,農村地區留在當地的多為幼、老年人,且人口老齡化嚴重。電子商務是新興行業,農村居民不能緊跟時代潮流,難以接受新思想,再加上網絡安全意識有待提高,這就使得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發展受到阻礙。所以,基層政府引進人才越來越困難,使得經濟發展緩慢,阻礙了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
2.2缺乏農產品品牌效應
吉林省多數的農戶都是自由生產的,農戶決定生產什么農產品和生產多少農產品,每家農戶的生產原料,生產技術等存在著差異,這種生產方式難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沒有統一的檢驗標準,經過簡單加工包裝就銷往市場,產品包裝不規范、不衛生。后期在農產品銷售時,消費者不能以包裝注釋和廠家判斷產品的優劣,所以,銷售量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得不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長期以往會造成,不同品質的農產品價格卻相差很少,從而農戶為降低成本而不關注農產品的質量,甚至以次充好,使農產品口碑下跌,市場不認可,難以形成品牌化。
3、吉林省農村電商發展路徑選擇
3.1培養農村電商人才推動人才下鄉
發展農村的電子商務平臺的關鍵是人,第一,要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人才培養體系,首先要從農民開始,進行系統培訓,重點培養農村大學生、退伍軍人、青年等群眾,培育出一批熟悉農業生產、精通電商操作技能、企業家能力的新型復合性人才,滿足農村電商發展的需要。第二,與一些較為成熟的電商企業和吉林省內的高校合作,邀請電商企業人才為農民普及電子商務知識,定期舉辦培訓班,培訓相關技能,傳授經驗,尤其是農村干部,要起帶頭作用,積極接受培訓,領導農民學習知識,提高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和理解。
3.2促進農產品形成品牌化
要想建立一個品牌,最主要的是必須要從基礎入手,嚴格把關質量,首先,制定農產品統一生產標準,要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其次,質量監督部門要嚴格做好農產品的監管工作,并協助政府篩選出吉林省農產品的龍頭企業以及具有產品優勢、市場認可度高、產品推廣力度強的本土特色農產品打造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品牌的企業。最后,要做好吉林省農產品的宣傳工作,政府要鼓勵企業利用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子商務巨頭的特色渠道,利用微博、抖音等主流平臺,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展示吉林省的特色農產品,形成品牌效應,建立企業影響力,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
4、結 論
推動人才下鄉是實施振興鄉村戰略的前提條件,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遵循國家政策,大力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將農村電子商務與各行各業融合,有了新的進展,同時也遇到了困難:農民缺乏經驗和知識,吉林省農村電商融資困難,生產過程不規范,建立不起來吉林省的品牌,農村條件落后,物流發展緩慢,農村電商信息不對稱。吉林省農村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巨大,農村電子商務具有無限潛能。為了使吉林省農村電商發展不斷擴大,生產品種更加豐富,交易模式更加靈活,就要補齊短板,使農民成為電商的操作者,建立標準的生產經營體系,在農村大數據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構建產業運營平臺、產品交易平臺、資源整合平臺、農村文化創意平臺等多種創新創業平臺,使設計和規劃更加完備,部門之間協調運轉,使更多的農民加入到農村電子商務的建設當中來,進而匯聚鄉村振興力量,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居東.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2019(22):301-303.
[2]曹建平,周維.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 山西農經,2019(23):61-62.
[3]吳紀寧.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 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06):95-99.
[4]張金樂.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5]吳勛.松溪縣農村電商發展對策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6]任華.吉林省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以黃松甸淘寶村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9(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