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成果不斷深入,我國已邁入小康社會,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個人財富得益于國家的富強,目前我國財富高凈值人群不斷攀升。財富管理與資產傳承問題隨之而來,本文就如何在財富傳承中做好規劃,在可能遇到的風險面前,可以運用到哪些資產管理工具,以實現財富的定向傳承。
關鍵詞:高凈值人群;財富風險;財富傳承;保險;保險金信托;家族信托
一、研究背景: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沖擊的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率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恢復經濟正增長,GDP首次突破百萬億人民幣,逆勢增長2.3%,成為全球經濟陰霾下的一抹亮色。世界銀行預測,隨著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的提高以及勞動力市場狀況的改善,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的GDP增長將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預計2021年GDP增速將達7.9%。在此背景下,中國高凈值人群規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資資產,增速較往年持續上漲。2020年,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達到262萬人,從財富規模看,2020年中國高凈值人群共持有84萬億人民幣的可投資資產,總體高凈值人士人均持有可投資資產約3209萬人民幣。
在中國經濟穩定增長,資本市場震蕩回穩的大背景下,2021年高凈值人群對財富增長的需求依然強烈,同時考慮境內外資產、家庭不同成員,不同類型動產、不動產,股權等綜合資產規劃和安排。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及實體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創業機會,年輕的高凈值人群首要目標仍是繼續創造、積累財富,在保障財富安全和滿足高品質生活、子女教育等綜合需求的基礎上,為后續的財富傳承進行資產配置。年輕群體的創富需求顯著提升,與成熟群體的保障、傳承需求形成二元驅動。隨著創富一代的年齡上升,二代繼承人逐漸成熟,部分一代創業者開始傳承規劃并進入退休期,中國企業逐漸開始交接,繼承二代群體進入傳承期。怎穿給誰,怎么傳便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財富傳承常見的風險:
隨著社會的發展,“從一而終”的婚姻觀念早已改變,自2009年以來,離婚率逐年上升,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2%,2020年中國離婚率到39.3%。婚姻變動風險,離婚不僅意味著一個家庭的破碎,還意味著財產的分割,對于高凈值人士來說,婚姻的沖擊帶來的不僅是情感上的傷害,隨之而來的是家族財富的分割。另外,如果高凈值人士的子女發生婚變,則會造成家族財富的外流。因此,合理運用財富工具,對婚前婚后個人和共同財產做好規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婚姻不可挽回,那么在財產上也不至于受到損傷。
資產代持的風險,在高凈值人群中,資產代持非常普遍,他們出于對自身隱私的保護,或者身份的限制,將自己的資產或者股權放在其他可信任的人名下。資產代持,表面上看來是一種隱匿資產非常便利的方法,但從財富保護和傳承的角度來講,實則隱藏了巨大的風險,除了代持人本人的道德風險外,代持人的婚姻風險、債務風險和人身風險都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一旦風險暴露就會給資產實際所有人帶來很大的麻煩,甚至造成資產的旁落。
投資理財的風險,在投資理財方式和產品選擇上,往往一部分人把高收益作為第一考慮要素,而往往忽視其中的風險,高收益對應高風險,錯誤的投資行為可能會使財富遭受嚴重的打擊。
與此同時,企業經營者還會面臨經營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以及法律風險等等。
三、財富傳承工具——保險:
保險作為財富規劃工具之一,可以運用保險的法律功能,幫助高凈值人士實現資產保全,并實現資產的定向傳承。
保險可以為財產加把鎖,保險的財產歸屬權屬于投保人,保險是一份特殊的合同,是以被保險人的身體或者生命為標的的,當滿足合同約定條件時,保險的財產權以保險賠款的形式付給指定的受益人,財產權合法的在投保人和受益人之間發生轉移,以實現資產的傳承甚至是債務的隔離。
保險讓子女婚姻財產不混同,婚姻財產分為婚前財產和婚后取得的財產,婚前取得的財產及其孳息和自然增值都屬于婚前財產,屬于個人所有,但實際生活中卻因為混同而難以分清,而保單可以指定受益人,所以在防止混同問題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婚后取得的財產,原則上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但是指定了夫妻一方為受益人的身故保險理賠金,仍是一方的個人財產。接受明確贈給夫妻一方的財產也屬于婚內個人財產,因此,父母作為投保人贈與子女的保單,比直接贈與大額現金在婚姻財產保護方面有較多優勢。
四、財富傳承工具——保險金信托:
保險金信托,簡單地說,就是投保人在和保險公司簽訂合同后,再和與保險公司合作的信托公司簽訂信托合同,約定未來的保險金直接進入信托賬戶,成為信托財產,由信托機構進行管理和運作,并將信托財產及收益按合同約定,分配給信托收益人的信托計劃。
保險金信托可以進行利益鎖定,保險金信托在合同有效期內,是一份保險計劃,可以鎖定保險合同確定的保險利益。保險的確定利益包括在確定的時間給確定的人一筆確定金額的的錢。通過指定,保險的受益人是確定的,對于終身壽險,保險金額是確定的,對于終身年金保險,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也是確定的,保險的這些確定性,是其他金融工具無法做到的。
保險金信托具有杠桿功能,保險具有的保障杠桿功能,保證了身故保險金一定遠遠大于所交保費,所以人壽保險具有杠桿放大功能,保證了未來進入信托賬戶的金額遠大于累計保費。
保險金信托具有隔離保護功能,保險金信托在保險端,通過對保險架構的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隔離保護功能,在保險金進入信托賬戶后,保險金的名義所有權發生了轉移,隔離保護功能再次得到了加強。
保險金信托實現了傳承的突破,相比保險的身故金一次性領取和身故受益人的設定,信托可以有更多個性化的收益分配方案,讓保險金信托在法律框架內,具有更加強大的傳承功能。
五、財富傳承工具——家族信托:
家族信托起源于古老英國家產授予的一種方式,之后被廣泛應用于家族財富管理領域,其歷史源遠流長。我國家族信托的起步較晚,2012年下半年我國內地首只家族信托產品面世。首先,家族信托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跨時代進步的體現,家族信托的實踐和發展可以為當前因為產權未確立的財富問題尋找安全、穩健、合法的出路與通道,當仁不讓地承擔起我國實現財富平穩傳承的金融機制設計職能,給產權的最終確立爭取時間和空間,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奠基鋪路;其次,家族信托是國家經濟戰略轉型的需要,在國家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家族信托通過構造財富和資產的配置、轉讓、傳承機制,從便捷的金融工具逐步演變為宏觀經濟穩定的金融支撐,經濟創新和轉型的有力抓手;再次,家族信托是社會財富積累到臨界點的必由之路,中國高凈值人群對財富保障風險的關注和對財富傳承越來越多的考慮,孕育著我國家族信托發展和實踐的可觀的增長潛力和巨大的市場價值;第四,全面深化改革為家族信托的發展不斷創造空間,與家族信托有關的政策的動態變化為其發展預留的空間將不斷放大,房產稅、遺產稅的出臺是可預期的,全面財產權利的明確也會逐漸深入,政策空間越來越大,信托的制度優勢將不斷顯現;最后,信托行業回歸本源主導家信托發展的趨勢日益明朗。在這一背景下對家族信托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研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在過往金融市場波動的背景下,高凈值人群對市場的不確定性認識加深,避險情緒加強。一方面,“保證財富安全”和“財富傳承”持續占據最重要的兩個財富目標;另一方面,在打破剛性兌付、多個單一資產類別出現虧損的市場教育下,他們深刻體會到各類資產的潛在風險,理解到投資需在風險和收益間不斷做出權衡,依賴單一熱門資產快速賺取高收益的時代已經過去,財富需要進行專業且長期的配置、積累,并進行動態調整才能保值增值。中國高凈值人群對于家族信托認可度在過去幾年中顯著提升。據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家族信托在各類財富傳承安排方式中的提及率達20%;僅一年以后,據調查結果顯示,境內外家族信托提及率進一步提升至超30%,成為關注度增長最快的傳承工具。
財富傳承與保障,需要企業家智慧以及合理運用金融產品,各個財富傳承工具各具特色及優勢,在實際案例中需結合實際進行規劃思考,達成財富的有效傳承。
參考文獻:
[1]李升.財富傳承工具與實務.2018.11.
作者簡介:
張晨,女,漢族,1990年4月出生,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在讀,從事銀行工作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