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源
摘 要:風險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種技術和方法,是對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的融合和提升。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不斷疊加,法律風險管理也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本文試圖結合施工企業風險管理現狀,分析企業法律風險管理路徑。
關鍵詞:施工企業;法律風險;管理路徑
近年來,隨著建筑市場快速發展,以及國家法制建設的深入推進,施工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經營績效不斷顯現。不容回避的是,施工企業在法律風險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企業法律隊伍建設力度不夠,未建立系統的契合企業經營發展的風險防范機制等。
要實現發展路徑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的根本轉變,施工企業需進一步強化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建設力度、大力構建契合企業經營發展實際的風險防范機制。
一、以隊伍建設為重點,以規范業務流程為切入,構建法律風險管控體系。
一是根據企業轉型發展需求,強化法律顧問隊伍建設力度。首先,強化法律事務機構的履職保障。通過設定崗位、明確職能、細化職責、規范考核監督等方式,進一步提升企業法律事務機構及其組成人員的履職效能。其次,做好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各項工作。建立專項工作聯系機制,指定專人全程督導,提高法律顧問持證上崗率。其三,推動各項配套制度落實落地。通過制定獎勵政策、落實法律顧問崗位等級資格評制度、探索并建立職級晉升制度等方式充分激發法律顧問人才的企業歸屬感與工作創造性。其四,加大復合型法律管理人才的培育力度。積極引導專職法律顧問參加風險管理師、建造師、造價師、經濟師、會計師等社會化職業資格考試等方式,豐富法律顧問知識結構。積極鼓勵非法律專業,但取得法律職業資格的人員轉崗從事專職法律管理工作,優化法律顧問隊伍結構。
二是梳理業務流程,建立差異化風險防范清單。首先,根據各施工企業內部分工,建立各階段由主責部門歸口實施法律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進一步推動風險防范機制的再優化、再完善、再提高,以此強化管控措施的針對性,杜絕系統性法律風險,減少偶發性風險。
其次,結合施工企業經營業務流程,全面梳理項目投標階段、簽約階段、合同履行階段、項目后評價階段各項風險源,構建或重塑具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清單。項目投標階段相關法律風險主要包括,聯合投標、投標保證金、工程量清單漏項相、串通投標、中標后承諾讓利、超低價中標等相關法律風險識別及防范。簽約階段相關法律風險主要包括,主體資格、合同備案、先簽約后招標相、銀行履約及履約保證金保函、逾期竣工違約等相關法律風險識別與防范。合同履行階段相關法律風險主要包括,項目部印章管理、工程資料管理、農民工管理、結算管理、工期管理、支付管理等相關法律風險等識別及防范。
三是內外競合,建立風險防范監督評估機制。依托外部審計的獨立性,監督業務管理的規范性、評價風險防范機制運行的有效性,著力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首先,對現行管理制度的清理、修改、補充和廢止,及時發現并彌補制度缺陷。其次,以專項審計為切入點,結合核心業務,針對重點項目、重大糾紛案件進行持續監控,及時識別并彌補流程缺陷。其三,通過增加健全合規的問責制、考核制和獎懲制的投入,來制定違規的內部責任追究制度,落實合規責任。重點是明確管理者的責任,通過加大違規成本,全面落實“合規從高層做起”的理念,有效提高全體人員的責任意識。
二、以價值創造為核心,推進依法治企水平再提升
一是提升層次,加快工作方式由事務型向管理型轉換步伐。
首先,實現工作方式由事務型向管理型轉變的基本理念是“管控不缺位、服務不越位、指導不錯位”,實現法律管理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深度融合;基本路徑是強化法律管理工作的重心前移,更加凸顯法律服務與指導、法律審查與監督、案例分析與管理總結、閉環流程等法律管理與控制職能;基本架構是確保法制工作從法律部門單兵作戰,向企業各部門協同配合、共同參與轉變。
其次,在法律服務與指導方面,要依托管理路徑,重視風險防范手冊或目錄的編制質量及宣傳力度,引導企業規范經營、指導項目全面履約,主動維權。企業法律顧問在法律審查過程中,要善于用管理的眼光審視法律問題,用經營者的思維分析法律問題,用管理的語言明確法律要求,力求將法律意見聚焦在“行不行”和“如何才行”的合規審查與風險規避的環節上,實現商機與風險、發展與保障有機平衡。
其三,進一步完善法律糾紛案件管理的體系與機制。結合企業管理實際,建立完善“事前防范預警、事中協同處理、訴后總結提升”標準化案件管理體系;集團總部繼續發揮資源統籌的核心優勢,探索重大疑難案件特殊應對機制和具體操作規程,嘗試建立跨企業、跨區域重大疑難案件聯席討論、協同處理機制;繼續組織編寫年度法律糾紛案件分析報告。持續從宏觀維度、戰略高度,總結提煉集團全域案件特點、原因、啟示,促使依法治企能力穩步提升。采取縱向聯動、橫向互動的方式,逐步實現“內控支撐訴訟、案件反哺管理”流程閉環管理的良性態勢。
二是探索機制,實現法律管理、內控與合規管理有機融合。充分利用以風險控制、合規體系建設為主線的管理抓手,通過制度安排及信息化手段,穩步推進法律管理、內控與合規管理無縫鏈接。首先,建立公司層面法律風險控制體系,探索內控與合規管理組織體系的新架構。法律管理工作基礎較好的公司,可積極探索由法律事務機構牽頭內控與合規管理的組織架構。以法治思維審視企業內部管理,分析管理短板、查找風險成因,形成管理思路,優化內控結構。其次,完善業務層面法律風險防控機制,推進法律人員深度參與項目檢查、專項審計等管理評估活動,提升履職效果。其三,要逐步實現法律管理從以風險防范為主,向風險防范、合規管理和法律監督一體化管控體系的轉變。
法律風險管理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唯有通過不斷改革創新,才能為施工企業轉型發展、提質增效提供更為堅實的法律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