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駒(教授/博導) 聶帆飛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 100070)
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的計算和評價是財務比率分析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通常將企業的“營運能力”定義為企業利用占用經營資產取得營業收入的一種能力,具體就是營業收入與占用經營資產的比值,也稱營運能力評價指標。顯然,企業獲得的營業收入越多或占用經營資產越少(即該比值越高),說明企業的營運能力就越強。在實務中,通常通過營業收入與不同類型的經營資產的比值可以計算出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評價企業營運能力的評價指標,而計算以上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無一例外地都要用到營業收入數據。但是,現行稅制條件下營業收入中包含了價內稅。那么包含在營業收入中的價內稅占比有多高?對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的影響程度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是會計學術界和會計實務工作者面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對以上問題的回答不僅涉及界定營業收入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合理評價企業營運能力的實務問題。
為此,本文以白酒行業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為例,分析價內稅在營業收入所占的比重及其對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的影響,按照先后回答:第一,價內稅究竟應該不應該包含在計算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的營業收入中?第二,價內稅在營業收入中的比重有多高?第三,價內稅對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的影響有多大這樣三個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問題而展開。
價內稅是指包含在商品價格中的稅金。按照我國現行的稅制,價內稅是指通過將稅金(如消費稅和城建稅等)加到商品和勞務的銷售價格之中,構成價格的組成部分。通常我們說企業取得收入后,需要彌補企業在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發生的成本,在彌補完成本后所產生的余額形成利潤,從而增加所有者權益[1]。如果售價中沒有價內稅這種說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價格中含有價內稅,這種說法就不準確了。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時所確認的營業收入是數量和單價的乘積。如果單位價格里含有價內稅,自然營業收入中也包含了價內稅。營業收入中包含的這部分價內稅在營業收入實現之時就同時形成了繳納稅金的法定義務,隨即要上交給相關部門。隨著稅金繳納義務的履行,包含在營業收入中的價內稅隨即流出企業,它既不能用來彌補企業發生的成本,也不能增加利潤,當然也不能增加所有者權益。因此營業收入中包含的價內稅其實不具有營業收入的性質,將價內稅包含在營業收入中就會高估營業收入,當然也會對使用營業收入數據計算的相關財務指標產生影響。
價內稅主要包括包含在價格里的消費稅以及以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為稅基計算應繳納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等。從會計理論的視角來看,營業收入中含有的價內稅并不符合會計準則對收入所下的定義[2]。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價外稅還是價內稅本質上都是需要上繳政府的稅費,也不應作為企業的營業收入來彌補成本、創造利潤和增加所有者權益。[2][3]既然營業收入可以不包含增值稅,那么,為什么營業收入中就可以包含消費稅和城建稅等稅費?
顯然,由于價格之中含有價內稅,營業收入之中也包含有價內稅,營業收入自然被高估。這種影響程度將隨著營業收入中的價內稅比重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以包含價內稅的營業收入來計算企業的營運能力,必然會因為高估了營業收入導致計算出來的營運能力也被高估,造成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失真,無法正真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如果以剔除價內稅的營業收入計算營運能力的話,則會排除價內稅對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的干擾,更能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
由于營業收入包含價內稅就會對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產生影響,而且價內稅的比重越高對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的影響就會越大。按照現行會計處理實務,價內稅都在“稅金及附加”科目中加以核算。為了分析、計算和獲取資料的方便,本文以“稅金及附加”科目歸集的稅費近似地替代包含在營業收入中的價內稅(下同)。為了了解價內稅在企業營業收入中的比重,本文選取價內稅稅負較高的白酒行業18戶①白酒行業共有19家上市公司,其中洋河股份歷年的營業稅金占營業收入比重明顯偏小,通過財務報告分析,該公司應交的稅費及附加由受托方代扣代繳,部分稅費直接計入了生產成本。鑒于洋河股份數據的特殊性,在樣本公司中剔除了洋河股份,故樣本選取了不含洋河股份的18家白酒行業的上市公司為分析樣本。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財務數據[4],樣本企業中5家公司年度數據不足10年(金徽酒有3年的數據,迎駕貢酒、口子窖有4年的數據,今世緣有5年的數據,青青稞酒有8年的數據),共獲得有效觀測值154個(以上數據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下同),根據以上數據分別計算各個樣本公司價內稅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具體如下頁表1所示。
從各樣本公司2009—2018年各年的價內稅在營業收入的占比(表1)數據所做的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

表1 各樣本公司各年度價內稅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及均值 單位:百萬元

表2 樣本公司2009—2018年各年價內稅占營業收入的比重
從描述性統計的結果來看,在2009—2018年期間各個樣本公司各年度價內稅占營業收入比重的平均值為13.3%,這意味著,在樣本公司的每100元營業收入中平均含有13.3元的價內稅。其中,最大值為33.1%(皇臺酒業2009年數據),最小值為3.7%(順鑫農業2018年數據)。
從樣本公司均值R2的結果來看,2009—2018年平均價內稅占營業收入比重最高的公司為山西汾酒,占比為17.6%。最低的為瀘州老窖,也達到了8.3%。
從樣本公司均值R1的變化情況看,各年度價內稅占營業收入比重的平均值數據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從2009年的10.7%到2018年達到16.1%。根據表1樣本公司各年度價內稅占營業收入比重的平均值R1數據繪制的趨勢線如圖1所示。

圖1 樣本公司價內稅占營業收入的比重R1變化趨勢
鑒于樣本公司的價內稅在營業收入中所占比重高企,而且呈現出走高的趨勢,這就意味著營業收入中的價內稅的比重在上升,以含有價內稅的營業收入計算的營運能力指標必然會對營運能力產生高估的影響。
營運能力是評價企業經營效率最基本的財務指標,它反映了企業運用資產獲取營業收入的能力,體現了營運資產使用的效率與效益。在實務中主要通過資產周轉次數或資產周轉天數這兩個指標表示。資產周轉次數是用企業的產出量(營業收入)指標除以資產占用量(總資產平均余額等)計算的結果,它表示了每一單位相關類型資產可以帶來的營業收入。周轉次數的比值越大,即代表相關資產的周轉率越快,資產利用效率越高,營運能力就越強。反之,周轉次數的比值越小則表示資產利用效率越低,營運能力就越弱。也可以理解為,周轉速度越快,獲得一定的營業收入所需要的資產越少[5]。周轉天數是用360天除以資產周轉次數計算的結果,周轉天數越少,代表著企業資產利用率越高,營運能力越強。反之周轉天數越多則表示資產利用效率越低,營運能力就越弱。
本文選取總資產周轉天數這一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然后分別按照剔除價內稅的營業收入和未剔除價內稅的營業收入分別計算了樣本公司2009—2018年各年的總資產
周轉天數,進而計算分析各樣本公司各年度的總資產周轉天數的差異和差異率[6],以觀察價內稅對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的影響程度的高低。
根據以上分析思路和計算公式,首先分別按照不剔除和剔除價內稅的營業收入分別計算2009—2018年各年度各樣本公司的總資產周轉天數、周轉天數差異和周轉天數差異率。計算結果如下頁表3所示。

表3 樣本公司未剔除價內稅和剔除價內稅計算的總資產周轉天數、差異及差異率
通過比對和分析2009—2018年各樣本公司各年度的總資產周轉天數,可以看出用剔除和不剔除價內稅的營業收入計算的周轉天數指標差異和差異率還是相當明顯的。其中:兩者差異最大的是皇臺酒業2018年的周轉天數,剔除價內稅的總資產周轉天數為5 143.0天,與未剔除價內稅的總資產周轉天數3 273.1相比,前者比后者增加了1 869.9天,周轉天數增加率為57.1%;兩者差異最小的是順鑫農業2009年的周轉天數,剔除價內稅的總資產周轉天數為461.5天,與未剔除價內稅的總資產周轉天數444.5相比,前者比后者增加了17.0天,差異率為3.8%。
以上比對和分析說明,各樣本公司2009—2018年各年份分別用剔除和不剔除價內稅的營業收入計算的周轉天數及其周轉天數差異和差異率均有顯著的變化,剔除價內稅對各個樣本公司營運能力有降低的影響。
為了觀察價內稅對白酒行業營運能力指標的影響,進一步計算了全部樣本公司2009—2018年各年度的平均周轉天數、周轉天數差異和差異率以及全部樣本公司2009—2018年期間平均周轉天數、平均周轉天數差異和差異率。樣本公司2009—2018年各年度的平均周轉天數及其平均周轉天數差異和差異率以及全部樣本公司2009—2018年期間平均周轉天數、平均周轉天數差異和差異率如表4所示。

表4 樣本公司價內稅對年度總資產周轉天數的影響
表4計算結果顯示,剔除價內稅后計算的平均的總資產周轉天數由735.10天上升到854.94天,增加了119.84天,總資產周轉天數的平均上升幅度為15.4%,也就是說,包含在營業收入中的價內稅對總資產周轉天數指標的影響為提高了15.4%。同時我們可以從計算結果觀察到,2009—2018年期間按未剔除價內稅營業收入和剔除價內稅營業收入計算的平均周轉天數差異和差異率呈現出了明顯上升的變化趨勢。總資產周轉天數差異和差異率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即按未剔除價內稅營業收入和剔除價內稅營業收入計算的平均周轉天數的差異由2009年的81.04天上升到2018年的208.69天,上升幅度為157.51%,說明價內稅對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的影響程度越來越顯著。詳見如圖2。

圖2 2009—2018年期間樣本公司平均周轉天數差異和差異率
本文基于營業收入中的價內稅對營運能力評價指標影響的視角,考察和分析了白酒行業18家樣本公司2009—2018年度營業收入包含價內稅對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產生重要的影響。結論如下:第一,價內稅占營業收入中的比重較高,該期間內的樣本公司的價內稅占營業收入的占比平均已達到13%以上。第二,價內稅導致營運能力評價指標被高估。由于營業收入中包含價內稅的比重較高,導致營業收入被高估,進而導致計算出的營運能力評價指標被高估。如果剔除營業收入中的價內稅,全部樣本公司該期間的總資產周轉天數平均由735.10天上升到854.94天,平均周轉天數增加了119.84天,總資產周轉天數的平均上升幅度為15.4%。第三,隨著價內稅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不斷提高,對總資產周轉天數的影響幅度也逐年上升。2009年價內稅對總資產周轉天數的影響幅度為12%,到2018年價內稅對總資產周轉天數的影響幅度上升到20%。
總之,由于價內稅在營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較高,導致營業收入被高估,進而也對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具有高估的影響,在計算白酒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時,不能忽視包含在營業收入中的價內稅對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的影響,建議將價內稅從營業收入中剔除之后再來計算企業的營運能力評價指標,以便使計算出的營運能力評價指標能夠更加合理和可靠地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