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蘇



摘 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湖北省的重要產業,湖北省計劃通過產業升級,促進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助力湖北省調整產業結構,提升整體經濟實力。本文基于文獻研究構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的影響因素模型,并使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實證分析了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的影響因素作用機理,最后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了對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升級的機理;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8.007
0 引言
當前,中國正面臨著新一輪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一次將是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大力度上的調整。同時,改革創新經濟發展模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改善以往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特征,解決過多依賴環境和資源的難題,也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要完成這一非常重要的任務,就必須要抓住機遇,重視對新興產業的及時選擇以及培育,尤其要重視發展、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在區域內的全新經濟增長點,形成強有力的產業競爭優勢,轉變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合理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助力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
在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水平與沿海城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在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力發展、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這一方面,湖北省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為科教大省,擁有一批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這其中就有著非常豐富的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就是湖北省整體產業結構的調整,是湖北省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經濟實力,實現自身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的關鍵影響因素,對于湖北省成功實現產業結構優化、促進自身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 文獻回顧
國內外關于產業結構升級影響因素的研究比較多,比較典型的有: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錢納里(1988)和賽爾昆(1989)提出了三種假說,一是需求說,即以恩格爾定律所做的概括為基礎;二是貿易說,即以隨著資本和勞動技能的積累而產生的比較優勢的變化為基礎;三是技術說,即涉及加工產品對原料的替代以及生產率增長速度差異的影響。姜澤華、白艷(2006)認為,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因素可以是科技的進步、資源的多少、社會的進步以及制度的安排。杜傳忠、郭樹龍(2011)認為政府因素、技術水平、供需因素、對外開放成功度以及外部沖擊程度等都是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因素,并對其進行了實證檢驗。王翠華(2011)將產業機構升級的影響因素歸納為三類,即供給因素、需求因素和環境因素。
綜上所述,目前學者對于產業結構升級影響因素的研究對象基本都是以各產業間結構升級或者產業內部結構升級為主,而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內部產業升級、湖北省產業結構升級機理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研究較少。
2 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因素
產業從低技術、低水平、低附加值的低級形態向高技術、高水平、高附加值的高級形態轉變的過程稱之為產業的升級。歸納國內外關于產業結構升級影響因素的研究,學者認為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技術創新、政府產業政策和外資使用情況。
2.1 技術創新
湖北省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技術創新可以使湖北省各產業提升效率,豐富產業要素,吸引更多資源。此外,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優化資源利用率和減少環境污染,以此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對于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主要從資金、人力和技術傳播三個方面體現。
(1)資金因素。提升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水平,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企業通過自主研發進行技術創新;二是通過技術引進或轉移進行技術創新。企業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進行新技術開發和孵化。資金支持是提升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水平的重要基礎。
(2)人力因素。人才是提升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水平的關鍵因素。一方面,高素質人才在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中擔任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人才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產出結果,高精尖人才帶來高質量的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另一方面,企業是否擁有一套健全合理的人才機制也影響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通過一套完善的人才機制進行高素質人才的選拔、培訓和激勵,是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成功的關鍵。所以,人力因素是湖北省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水平,優化產業結構的關鍵要素。
(3)技術傳播。前文提到,提升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水平,主要有企業自主研發新技術和技術引進兩個途徑。而要實現技術引進,則需要依靠科技中介的力量。科技中介通過信息整合,為技術供需雙方提供有效的溝通服務,及時識別最新的技術成果和知識技能,完成新技術從供給方到需求方的轉移。通過科技中介的服務功能,能更好地推動市場技術創新水平,從而提升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水平,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2.2 政府產業政策
湖北省產業結構升級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政府的產業政策。一方面,政府為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水平提供資金保障;另一方面,政府通過科學的產業政策和合理的宏觀調控,為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政策支持,以彌補由于市場經濟發展不完善、市場自我調節機制不科學導致的市場失靈問題。
2.3 外資使用情況
外資使用情況也是影響湖北省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因素。外資使用情況能夠反映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外資程度及湖北省的開放程度。優化產業結構即是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增加外資產業的比重是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水平,優化產業結構的一項重要手段。
本文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結構指數”這一指標,作為定量描述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結構變化的變量。至此,本文得到了產業結構升級影響因素的概念模型。即以產業結構升級程度作為因變量,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結構指數作為測量指標來反映;以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資金投入、人力投入、技術傳播程度、政府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和外資使用情況作為測量指標來反映。
3 實證分析
3.1 變量說明
本文各變量設計見表1。
3.2 分析方法
本文的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和《湖北省統計年鑒》,利用EXCEL和SPSS統計軟件,對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結構升級機理進行實證分析,將該綜合評價值與五個影響因素指標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并對相關結論進行分析討論。
3.3 結果分析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通過構建有多個解釋變量的線性回歸模型,揭示被解釋變量與其它多個解釋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多元線性回歸的數學模型為:
式中:y為被解釋變量;xp為第p個解釋變量;β0為回歸常數;βp為偏回歸系數;ε為隨機誤差。
在SPSS軟件中輸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結構指數1個因變量和資金投入、人力投入、技術傳播、政府產業政策和使用外資情況等5個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輸出結果見表2。
結果顯示模型的調整判斷系數R2<1,表示模型擬合度較高,即模型中5個自變量可以共同解釋因變量99%的變動情況。
F值檢驗統計量反映的是回歸方程能解釋的變差和不能解釋的變差的比例,本模型的方差分析見表3。
表3顯示,F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399.0519,對應的顯著性水平Sig=2.14E-15<0.05,說明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全體的線性關系是顯著,即因變量(y)與自變量(x1,x2,…,x5)從整體上存在著顯著的線性相關關系。
如表4所示,模型中自變量x1、x3、x4的t統計量對應的顯著性水平均小于0.05,因此這個三個自變量均應該進入方程。從標準化回歸系數(Beta)來看,除x2外其他自變量的回歸系數均大于0,各因素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由大到小分別為:資金投入(0.674)、技術傳播(0.562)、政府產業政策(0.346)、外資使用情況(0.252)。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結構指數=0.674×資金投入+0.562×技術傳播+0.346×政府產業政策+0252×外資使用情況。
4 結論及建議
本文通過多元線性回歸的實證分析方法,研究湖北省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水平及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理,得出如下結論和建議:
首先,技術創新資金投入對于湖北省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水平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具有顯著作用,技術創新資金投入的增加能夠推動湖北省產業結構升級速度。湖北省應該指導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概念,確定市場競爭的主體地位,重視技術創新的核心作用,引導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在此過程中,政府必須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和支持,必要時可考慮增加研發補貼等政策。
其次,技術傳播對于湖北省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水平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具有顯著作用,良好的技術傳播機制能夠推動湖北省產業結構升級速度。湖北省應該重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一方面鼓勵社會科技中介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支持高校設立內部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助力新技術、新知識從供給方向需求方的有效轉移。
再次,政府產業政策對于湖北省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水平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具有顯著作用,科學的產業政策可以促進推動湖北省產業結構升級速度。湖北省政府應該結合本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優化創新環境,吸納更多投資。在制定產業政策的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政府、企業和高校等各利益主體的實際情況,最終通過立法,推行產業政策。
最后,外資使用情況對于湖北省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水平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具有顯著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湖北省企業要抓住機遇,借鑒國外典型經驗,主動參與國際分工,引進國外資金,改變省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外資本偏少的局面,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錢納里,賽爾昆著,李新華,等.發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經濟科技出版社,1988.
[2]Syrquin M,Chenery H B,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J].The Word Bank Economic Reviews,1989,(3):152-153.
[3]姜澤華,白艷.產業結構升級的內涵與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經濟研究,2006,(10):53-56.
[4]杜傳忠,郭樹龍.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因素分析——兼論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思路[J].廣東社會科學,2011,(4):60-66.
[5]王翠華.中國制造業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1,(3):157-159.
[6]湖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湖北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138-147.
[7]薛薇.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第2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8]李曉琳,潘杰義.裝備制造業產業結構升級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陜西省的實證[J].機械制造,2014,5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