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晶晶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大眾參與金融活動及金融投資的機會逐步增多。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應該重視客戶身份識別管理,尤其是對于反洗錢制度的完善來說,客戶身份的成功識別與管理能夠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同時還能夠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實現銀行的持續發展。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很多金融領域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管理還存在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本文將從我國洗錢及其上游犯罪特征分析、客戶身份識別存在的難點以及提升客戶身份識別建議三個方面進行相關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領域;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管理;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8.060
0 引言
客戶身份識別制度是金融領域中反洗錢的三大核心制度之一,對于客戶身份識別的管理情況將會直接影響客戶資金的安全,同時還會影響之后大額及可疑交易的上報以及客戶身份資料記錄的保存。從近幾年來我國很多已經處理的貪腐案件來看,也能夠看出我國存在落實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工作不理想的問題。要想保障國內金融市場的正常發展,凈化金融發展環境,相關管理部門以及機構就應該對客戶身份識別管理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正視當前存在的身份識別問題,優化信息管理系統,嚴厲打擊洗錢活動,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持續發展。
1 我國洗錢及其上游犯罪特征分析
洗錢是一種犯罪行為,主要指的是人們將走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賣淫犯罪以及販毒犯罪等違法獲得的收益通過合法活動隱藏其財產的真實來源與存在的過程。經過調查分析能夠知道,我國洗錢涉及的上游犯罪類型非常多,比如常見的販毒、走私、詐騙、貪污、賄賂、逃稅等。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一直都致力于打擊違法犯罪活動,而洗錢行為作為金融犯罪之一,其上游犯罪將會對社會穩定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出現惡性事件。隨著我國反洗錢制度的完善,相應的金融洗錢手段也在不斷變化,其中犯罪主要的資金鏈條也變得更加隱蔽,難以找尋。通過對媒體曝光案件的了解可以看出,相關案件的數量越來越多,涉案人員也越來越多,其中的涉案金額越來越大,相對應的受害群眾數量也越來越多,社會影響也逐漸增大。通過對大量相關案件的研究與調查能夠知道,從案件的涉案賬戶以及資金交易方面來看的話,其中涉及的銀行卡數量非常多,其中大多數都是過渡賬戶以及一次性賬戶,這些賬戶基本上與資金受益人毫無關系,金融機構很難從這些賬戶中找到兩者之間的關聯。從中能夠看出,罪犯在洗錢過程中的資金流轉環節越來越復雜,通常情況下,一筆資金需要經過多家金融機構以及第三方平臺進行流轉之后,經過多個省市的跨越之后最終才會落入到資金控制者手中。這樣通過多個不同賬戶的中轉就能夠使得資金鏈條延長,該項資金的性質與來源就會在這些中轉的過程中被很好的隱藏起來,加大了監管機構工作的難度。
2 客戶身份識別存在的難點
2.1 認識存在問題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金融機構多重視業務發展,對于客戶身份識別管理工作缺乏主觀能動性,認為反洗錢工作并不能夠為本機構增加收益,同時從某個角度來說還會導致一些不愿意進行身份識別管理客戶的流失,影響本機構的發展。除此之外,對于大多數金融機構來說,多數一線業務人員承擔著客戶身份識別管理的職責,然而很多業務人員對于反洗錢以及身份識別管理工作并沒有正確的認知,也不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導致很多業務人員忽視身份識別管理,甚至還會出現抵制現象,影響身份識別管理工作的進行。
2.2 聯網查詢問題
當前我國在公民身份信息數據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其聯網查詢的功能亦有待完善,在實際查詢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圖片無法顯示以及身份顯示異常等問題,影響正常的身份識別工作。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金融機構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斷提升,當前電子銀行業務已逐步代替了柜面業務。但是電子銀行業務進行的過程中基本上靠的只是密匙、電子證書以及數字簽名等技術對客戶的身份進行識別與認證,這樣的身份識別與認證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技術發展的需求了。傳統的認證技術雖然能夠保護客戶的隱私并為客戶的資金安全提供保障,但同時也會為金融機構帶來難以核查用戶身份的問題,如果該結算賬戶被不法分子利用,金融機構是很難及時發現相關信息的,通過業務系統中的交易流水以及分戶賬情況難以獲知客戶具體的交易情況與信息。
2.3 信息核實問題
我國反洗錢法中對客戶的身份信息識別管理有著明確的規定,金融機構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有權利與義務要求客戶出示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能夠證明身份的文件,比如身份證、駕駛證以及護照等。由于規定中證明身份信息的文件種類比較多,這樣就會增加金融機構識別客戶身份的難度,容易在身份識別中出現差錯,增加洗錢犯罪的風險。除此之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很難對客戶出示的身份證明文件真偽性進行辨別,由于客戶身份證明文件的類型比較多,且發證的單位也不同,如果金融機構缺乏身份證件審核儀器就很難審核證件的真偽性。最后,金融機構在對客戶身份證件進行核查時一般都會采用人臉識別技術,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提升風險防范能力,但是從監管情況來看,金融機構依舊存在較多的冒名開戶案件,導致人工核查工作難度增加。
2.4 缺乏相關標準
盡管我國反洗錢制度一直在完善,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對于客戶風險等級的劃分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根據反洗錢監管規定,不同的金融機構擁有自主劃分客戶風險等級的權利,這樣一來,很多金融機構都能夠自主進行風險等級的劃分。但在實施細則方面卻總是存在很多不夠完善的地方,不同的金融機構對于同一客戶可能劃分的風險等級不同,相應的身份識別方式與強度也有所差別,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客戶的體驗,造成不良的影響。
3 提升客戶身份識別建議
3.1 提升相關認識
要想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客戶身份識別意識,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工作人員對于反洗錢以及身份識別的認知,讓金融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管理人員意識到反洗錢工作對于金融機構長期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客戶身份識別工作重要性的宣傳,提升工作人員的相關意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強一線工作人員的客戶身份識別能力,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加強日常培訓以及考核的方式增強工作人員的意識。從反洗錢的角度來說,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應該意識到反洗錢工作的社會效益,意識到其義務性,不斷完善金融機構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體系,推進我國反洗錢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3.2 提高核查質量
要想提高客戶身份識別的有效性,金融機構應該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將面部識別技術應用于電子銀行業務的辦理中。當客戶在柜臺開通業務并采集人臉圖像之后,即使客戶在之后的業務辦理中采取電子銀行辦理的形式,電子銀行也應該利用客戶的面部信息進行對比,完成對客戶身份的二次確認,這樣才能夠保障客戶資金的安全性,同時促進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的開展。除此之外,金融機構還應該及時對客戶的身份信息、風險等級、交易習慣等進行對比分析,利用智能技術對客戶資金交易的類型進行分析處理,進而調整客戶的風險等級。最后,對于那些頻繁使用電子銀行的客戶,金融機構應該進行定期回訪,并再次確認與識別客戶的真實身份。
3.3 完善識別方式
在客戶身份信息識別方式的完善過程中,首先,金融機構應該建立綜合性信息庫。不斷加快落實各地區金融機構與其他職能機構部門的互聯網對接,并共同建立綜合性的信息庫,能夠在同一個信息系統中完成對客戶身份的識別與綜合信息的查詢。其次,就是完善公民身份信息聯網核查系統。我國公安系統應該加強公民身份證件的管理,將其他類型的公民身份證件信息納入聯網核查系統中,這樣才能夠提高聯網核查系統的規范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及時對客戶的身份信息進行更新,防止身份識別工作出現問題。最后,對于那些使用智慧柜員機被系統提示“相似度不足”的客戶,應該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對其身份信息進行核查,如果發生了可疑交易,則應該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調查,對客戶的信息以及交易目的進行了解。
3.4 制定劃分標準
我國金融機構應該多加關注洗錢風險等級分類工作,不斷增強工作人員的合規意識,制定出明確的風險劃分標準。首先,金融機構應該充分調查客戶的基礎信息,并根據其基礎信息進行風險等級的劃分,同時還應該對客戶交易的地理特征、信用狀況等進行調查與分析。其次,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之前還應該對客戶的洗錢風險等級進行評估與分類,進而提高金融機構對于客戶洗錢風險的管控能力。除此之外,對于不同風險等級的客戶,金融機構應該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客戶身份識別管理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工作的效率與準確性,及時發現可疑交易,提高反洗錢工作的有效性。當前很多銀行機構已經開始重視反洗錢工作,也在不斷完善客戶身份識別制度,但是卻存在很多執行不到位的情況。對此,金融機構管理人員應該提高對于反洗錢工作的認知,將客戶身份識別管理工作與日常業務工作結合起來,提高工作人員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4 結語
綜上所述,反洗錢事業的發展對于金融機構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還創造健康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因此,金融機構應該意識到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管理工作的意義,借鑒不同國家的身份識別管理經驗,落實身份識別管理制度,維護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丁玉萍,李丹萍.反洗錢監管視角下對客戶身份識別制度的思考[J].甘肅金融,2019,(05):52-56.
[2]李文勝,李鑫,王靜亮,等.關注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問題[J].金融博覽,2018,(05):60-60.
[3]王鳳麟.反洗錢實踐中的客戶身份識別困境——以財險公司為例[J].銀行家,2018,(07):123-124.
[4]王靜亮.應關注客戶身份識別源頭風險管控難點[J].金融博覽,2019,(05):63.
[5]劉麗洪,朱彤.大數據技術在反洗錢可疑交易分析監測領域應用探析[J].北京金融評論,2019,(03):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