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模型顯示,幼兒園、家庭、社區間的互動質量越高,促進幼兒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園在課程資源的構建歷程中嘗試加強與家庭、社區的聯系,形成三位一體的合作共育模式,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筆者所在幼兒園擁有較為豐富的家庭、社區資源,我園通過建立資源庫協助教師了解資源的種類、數量及其教育價值,篩選出適宜的資源,以促進園所活動的高效開展。
(一)資源大調查
我園地處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周邊有大運河、大白蕩生態園、真山公園等,園所東面是麗鄰中心,南面有文星小學、第五中學,西面緊靠南莊公交站、社區樂居中心。我園教師以幼兒園為圓心,調查了方圓3公里內的建筑設施,并進行了地圖標記。在進行一系列的調查走訪后,我園教師根據資源的四大種類,歸納制作了“園所社區資源概況表”。園所具備豐富的家庭資源,主要分為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兩大類。我園教師通過下發調查問卷將幼兒家庭成員的職業、特長、興趣愛好等進行了歸納梳理,形成了家庭人力資源數據庫。家庭物力資源主要包括生活中的閑置材料、廢舊物品,是園所可利用的重要課程資源。
(二)資源大收集
在完成方案研討和預設準備后,我園開始了第一次園所收集活動。恰逢中秋節,我園收集的主要物品是月餅盒。在園部的倡議和號召下,幼兒和家長的參與度較高,反響熱烈,園所的收集站很快就堆滿了大大小小的月餅盒。不久后,我園以“伴綠同行,筑夢成長”為主題,再一次開展了資源收集活動,我們收集了幼兒從家中帶來的瓶蓋、毛線、雞蛋托等在內的廢舊物品共30余件,課程資源室逐漸豐富了起來,這為后續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教研來助力,探索材料開放性
通過家園協作,我園收集了大量的低結構材料,這大大豐富了我們的資源庫?!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豐富的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游戲活動的重要條件。為了發揮這些資源的效用,切實解決區域游戲中材料開發利用不到位的現狀,促進班級各項游戲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園圍繞“開放性材料”這一主題,組織教師們展開了學習研討。通過園本教研活動和專家的答疑解惑,教師對低結構材料的特性和價值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在實踐中不斷嘗試調整教育方法,積累了一些心得體會。
(二)結合園所特色
陶行知先生認為,人人都是先生、學生、同學。社區工作人員也可以是幼兒的教師,我園深入開發利用社區資源,協同社區專業人員開展活動。在“秋之旅軍旅節”活動中,我園將社區特警支隊的成員請進了幼兒園。他們整齊的步伐和帥氣的儀表,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動結束后,我們總能看見一些幼兒對著保安叔叔敬禮,大膽自信地和教師、同伴打招呼,專注地參與體育鍛煉。在“閱讀節”活動中,我園教師帶領幼兒來到社區樂居中心的圖書館。在管理員和社區志愿者的帶領下,參觀了成人和兒童閱讀區,幼兒還挑選了心儀的圖書,和成人閱讀區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一樣,靜悄悄地坐在椅子上讀書。管理員還介紹了圖書館的圖書借閱規則。活動后,很多家長表示,幼兒現在會主動提出周末想去圖書館,今后要讓幼兒多多參與這類活動。幼兒園協同社區專業人員開展活動,不僅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加專業的指導,也為家庭和社區搭建了更好的平臺。在每年的“冬之戀感恩節”活動中,我園都以舉辦愛心義賣活動為契機,為社區孤寡老人、環衛工人、貴州銅仁的小伙伴們送愛心,將所有的義賣所得用于購買暖冬用品、書籍玩具等,這有助于激發幼兒對周圍人、事、物的關心。
(三)豐富主題活動的內容
我園在主題活動“擁抱冬天”和“人們怎樣工作”中,與周邊社區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系,引導幼兒走出教室、走出園所,采訪保安叔叔、交警叔叔、公交司機以及環衛工人等。通過采訪,幼兒體驗了當小記者的樂趣,積累了對于工作、社區的認識,感受到人們工作的艱辛。外出采訪當天,我園還特地準備了雞蛋、牛奶,讓幼兒送給那些寒冬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們。
我園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活動方式,拓展資源的利用方式,豐富幼兒的認知,拓寬幼兒的視野?!耙M來”指將特勤人員、消防救援人員等社會人士請進幼兒園,請他們為幼兒展示專項特長;“走出去”指園所教師帶領幼兒深入社會的各個領域,開展多種形式的采訪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一)資源的收集與使用
學期末,我園教師圍繞園所環境創設的要點和班級活動的需要,制訂了翔實有效的收集預告,引導幼兒和家長有目的地開展收集活動。隨著參與收集的家庭越來越多,我園教師共同商討制定了教師值班制度,固定專人教師負責收發整理和入庫登記,并定期交流活動情況。我園教師將收集到的資源進行了整理,如果教師想使用資源,需要進行登記,這種方式使資源的領用制度逐漸規范化。
(二)人員的參與和調度
我園教師采用靈活的預約、招募機制吸引了許多家長和社區人員,他們積極參與園所的管理活動,獻言獻策。我園通過“家長助教”“禮儀家庭”“故事爸爸”“賽事評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了家長、社區工作人員對幼兒教育的認識。

(一)建立資源庫,設計主題網
在資源庫構建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分類、整合各類教育資源,梳理課程開發思路,靈活運用已有的資源,我園教師探索了開發、利用家庭物質資源和家庭、社區人力資源的路徑。在充分考慮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我園教師設計了豐富的活動內容,并不斷嘗試和反思,逐漸形成了具備園本特色的主題活動網絡。
(二)提高教師的資源開發意識
教師作為一線教學的主力軍,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敏銳的觀察力,能快速地捕捉幼兒的需要。我園教師在開發各項活動時,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為基礎,結合本園實際進行開發,遵循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我園以資源室的開放性材料為切入點,通過小組研討、閱讀支持和專家引領等形式,組織教師進行了一系列園本教研活動。通過實操練習和研討,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以及對材料的認識,這對于園所課程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作用。
(三)提高社區管理者的參與度
為了提高社區管理者的參與度,我園設置了專門的管理小組,與本社區內的各類幼兒園及早期教育機構開展定期的溝通交流與合作。我園在社區招募志愿者,定點設置志愿者服務站,為幼兒園的各類活動提供助力。
綜上所述,幼兒園應聯合家庭和社區,積極互動,形成教育合力,不斷拓寬資源開發途徑,有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提升教育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文星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