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鵬
摘 要:多式聯運效率是物流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演變的優質服務產品。目前來說,中國經濟和工業正在轉型,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多式聯運存在機遇和挑戰。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多式聯運發展比較廣泛,不符合市場需求。本文首先根據我國鐵路多式聯運發展現狀,分析了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差距;然后,分析了有關設備、信息系統、多式聯運技術等具體問題;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多式聯運發展戰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鐵路物流業;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策略
前言
在這種新的發展模式下,國家正在努力發展空運、海運、陸運和地下運輸的一體化多式聯運網絡,優化和調整運輸結構,并為散裝貨物和集裝箱發展遠距離運輸模式,主要是鐵路和河流運輸。根據對我國鐵路多式聯運發展實踐的討論,并考慮到鐵路多式聯運發展現狀,提出了鐵路多式聯運發展戰略,以加強基礎設施互聯,優化運輸組織的連通性,加快服務資源共享,改進協調確保安全和環境保護,發揮運輸支柱的作用,實現鐵路和其他運輸方式與現代網絡、產品、服務、技術和物流的一體化。
一、我國鐵路多式聯運存在問題
1.裝備標準化有待提升
多式聯運設備包括運輸單元、貨運車輛和過境裝卸設備,設備標準化是多式聯運發展的基礎。在美國,標準運輸單元包括集裝箱和半拖車。集裝箱分為國際標準集裝箱和國內集裝箱,半拖車與國內集裝箱相關聯,集裝箱、拖車和車輛高度協調。除了上述裝卸設備外,歐洲還引入了創新的交流箱,將各自的優勢結合起來。我們的設備標準化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就運輸單元而言,鐵路集裝箱數量少,內陸集裝箱比例低,專用箱很少,交換箱仍處于初步測試階段。關于貨運車輛,資源有限。多式聯運的發展受到雙重用途轉發器收費和速度有限以及專用轉發器數量有限的阻礙。
2.信息系統能力欠缺
信息系統是現代臺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優化業務流程和提高運輸效率的重要手段。我國在這方面相對落后,信息管理水平較低,公開分享方面存在障礙。首先,目前與集裝箱信息跟蹤系統連接的臺站管理系統尚未建立,而且諸如物品因特網、海量數據和射頻識別等技術應用不當。大多數集裝箱運輸信息都是人工輸入的,缺乏準確的地點管理,造成集裝箱運輸信息的延誤和不準確,直接影響到運輸質量。第二,沒有統一的多式聯運信息交流平臺。除連云港、大連港和寧波舟山港外,沒有幾個港口開發了可與鐵路共享的鐵水聯運信息系統。大多數端口和鐵路沒有相互連接,數據共享問題很重要。
3.市場供需對接不佳
目前,中國貨運市場發生了變化,對高附加值、高價格商品的需求迅速增長。集裝箱、冷鏈和其他專門運輸已成為高效率產品。但是,鐵路過去一直面臨運輸能力問題,沒有建立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產品服務體系。缺乏增值服務、信息和便利服務是一個問題。一是中國大多數鐵路物流基地仍然以倉儲、運輸、裝卸等基本物流服務為主要利潤模式,不能利用供應鏈概念積極探索和滿足客戶需求,提供有區別、多樣化的增值物流服務。二是信息化、服務水平較低。
二、鐵路多式聯運發展策略
1.完善信息平臺的建設
一個強有力的多式聯運信息平臺能夠實時跟蹤貨物,消除運輸方式分散的現象,并指導運輸資源的合理分配。因此,應努力建立一個鐵路集裝箱管理信息平臺和一個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射頻識別、電子數據交換和鐵路TMI等技術。實現數據傳輸和交換標準的標準化,實現鐵路內部以及不同運輸方式、不同行政部門和不同客戶企業之間物流信息的實時準確傳輸,提高貨物運輸的透明度。
2.創新多式聯運經營主體
以市場為導向的業務,注重促進物流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深化改革,實現物流模式的多樣化和創新。第一,鐵路企業應積極促進多式聯運,與公路和水路等運輸企業建立商業聯盟,形成以核心資源為中心的龍頭企業,匯集核心資源,探索多式聯運全過程的創新型組織模式,建立多式聯運企業聯盟,指導傳統貨運企業和貨運企業有序發展多式聯運業務。 第二,應當擴大多式聯運經營人獲得融資的機會,并向他們提供實質性擔保。可以推動鐵路投資的共同所有制和融資制度改革,引進PPP建設模式,使用箱體、汽車、車站等技術設備,擴大債務融資或股權融資,開放鐵路資源和外部承包站。使投資主體和融資渠道多樣化。最后,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主要行為者應積極努力實現業務自給自足。包括運輸能力安全、海關自主權、法規透明度、土地分配、稅收優惠等。例如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客運列車開通,為運輸部隊提供支持;使主體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價格體系;明確與鐵路集團公司的權利和責任,并獨立計算成本和效益等。
3.加快聯運裝備升級
隨著多式聯運設備升級的加快,標準設備得到推廣,專門設備得到開發,標準更加趨同。標準化設備是確保運輸方式之間快速過渡的重要先決條件。鐵路公司應努力發展國際標準集裝箱和國內大容量和大容量集裝箱,主要使用符合集裝箱標準的車輛和裝卸設備,加快處置技術過時和不符合標準的設施設備。與此同時,將推廣標準選項板,以確保皮帶和滾子的運輸協調一致,降低裝卸成本,提高裝卸效率。與此同時,它加快了專門多式聯運設備的開發,研究了發電集裝箱,鼓勵使用冷凍、罐頭和散裝干貨集裝箱等專門集裝箱,并鼓勵研究和開發交換集裝箱。加快實施一系列快速專用車輛,如叉車、公共運輸拖車、雙層集裝箱卡車等。并推廣智能集裝箱裝卸系統、智能運輸車輛和智能多式聯運航路分配系統等快速運行設備。為聯運和樞軸聯接提供新的智能解決方案。
結束語
綜上所述,鐵路運輸的特點是能源消耗低、污染低、土地利用低、生態物流效率高、產業導向,多式聯運在中國鐵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需要得到政府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參考文獻:
[1]程紅梅.互聯網+多式聯運物流園區發展策略探討[J].鐵道經濟研究,2017(6)∶22-25.
[2]諸葛恒英,齊向春,周浪雅.美國鐵路多式聯運發展的啟示[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6,38(12)∶69-73.
[3]賴文光,我國集裝箱鐵水聯運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建議[J].中國港口,2019(10)∶21-25.
[4]韓江平.中國鐵路主要指標與國外鐵路比較[M].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道年鑒.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8;532.
[5]楊晨,韓潔,王忠強,等,上海港海鐵聯運發展的若干對策建議[J],交通與港航,2017,4(1)∶39-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