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 鐘福文
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尤其對于孩子們,家中有長輩的關(guān)愛,有營養(yǎng)的伙食,有學習娛樂的空間,有生活成長所需的一切。
讓我們伴隨公益的腳步,走進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身邊,對他們提供相應(yīng)的幫助,讓他們能夠感受到社會的關(guān)愛,對未來充滿希望。每個孩子都應(yīng)該有家,讓你我用真情,呵護他們,陪伴他們,給他們家的溫暖!

2011年4月2日,鄧飛聯(lián)合500多名記者和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發(fā)起免費午餐基金公募計劃,倡議每天捐贈3元(由于物價上漲,自2015年秋季學期起餐標提升為4元/餐),幫助孩子們免于課間饑餓,享有熱氣騰騰的免費午餐。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始終秉持“師生同食、就地取材、透明公開、村校聯(lián)合”四個執(zhí)行原則,自2011年4月2日成立以來,截至2021年4月底,免費午餐基金聯(lián)合多方力量累計在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qū)1519所學校開餐,共計幫助超過37萬人吃上熱氣騰騰的午餐。

“燙傷真的好疼……我不想讓弟弟妹妹再被燙傷了!”這是小璟辰被燙傷后常對媽媽說的話。為了實現(xiàn)這個”愿望“,小璟辰成為了燒燙傷關(guān)愛公益基金的小小志愿者。
小璟辰的媽媽在幫助宣傳“遠離燙燙小怪獸”兒童課堂項目時,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轉(zhuǎn)發(fā)這些并不是讓大家捐款!我的孩子受傷了,我想用發(fā)生在我們身上血淋淋的事實,去告訴別人,一定要重視燒燙傷風險,提前學習燒燙傷預防和急救知識。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燒燙傷意外不再發(fā)生!”
“遠離燙燙小怪獸”兒童課堂,是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燒燙傷關(guān)愛公益基金于2016年開展的項目。項目自開展以來,至今已走進28個省市,共開展了3164場課堂活動,已有60萬以上兒童的家庭受益。

“我想看到那從未有過的世界!”小桐說,“要是有間圖書屋,那么我們就可以看到從未有過的‘世界’,還能了解更多的知識。”
“有一次,我甚至在夢中見到了這間圖書屋,我坐在舒適的椅子上,看我最想看的《十萬個為什么》。同學們也坐在這里,津津有味地讀著自己喜歡的書,我們都被書中的內(nèi)容吸引住了。醒來之后,我仍然沉浸在那美好的夢中,要是我的夢能夠成真就好了。”
閱讀是世間最樸實,最動人之美。對于偏遠山村地區(qū)的孩子們來說,閱讀是他們的一種奢侈。30%的城市兒童擁有88.9%的兒童讀物,70%的鄉(xiāng)村兒童卻只擁有11.1%的兒童讀物。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鴻基金通過多種物資與資金支持,幫助偏遠地區(qū)孩子提升閱讀環(huán)境,開啟夢想新世界。

命運之神似乎對10歲的小欣誼特別殘忍。養(yǎng)父每天起早摸黑打零工,小小年紀的欣誼每天放學后都要做飯、洗衣、打理菜地……家里家外,她手里的活總是做得井井有條。
這樣一個乖巧懂事的小女孩,讓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守護困境純善少年”項目的志愿者上門走訪時心疼不已,志愿者們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小欣誼排解學習與生活中的困難。來自公益愛心人士們的關(guān)愛,讓小欣誼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溫暖。
是的,孩子,雖然生活不盡人意,但你的背后,還有一個社會大家庭,無數(shù)和你素不相識的人們都會和你爸爸一起,守護你的成長。

旻旻小時候很渴望父母的愛,她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身邊只有叔叔和爺爺。旻旻哭著問爺爺,我的爸爸媽媽呢?旻旻猜測過,會不會是因為自己的出生,才導致了家庭變故,所以爸爸媽媽都不想見到自己?她不敢深想,又總是忍不住想。
面對艱難的生活條件,旻旻最大的愿望是能多學一天就學一天,能多學一點就多學一點。“假如運氣好,我能一直讀書,將來考上大學……成為一名歷史老師。”旻旻最喜歡的就是歷史課了。
旻旻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功加入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小丫基金女生扶持計劃。她說,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把接受的幫助和溫暖帶給更多人,幫助像自己一樣的女孩。

來自授漁計劃項目學校的小朋友告訴我們:“能和屏幕另一端的老師及時互動,還能聽到來自不同地方的老師們講課,很有意思。”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基金雙師課堂項目,通過先進的遠程授課方式,讓大山里的孩子能夠同享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
2019年起,項目在河北豐寧縣援建51間雙師課堂教室覆蓋31所學校及教學點。據(jù)豐寧縣黃旗中心小學校長在項目年度評估會議上介紹,該校連續(xù)幾年教學評估和目標考核在同級同類學校的縣級年度評估中都處于末位,經(jīng)過半年的師資培訓引進,已經(jīng)居于中等靠前的名次。除了學校其他方面的努力,雙師課堂項目的推進和“金種子教師培養(yǎng)”項目也起了關(guān)鍵的作用。
“授漁計劃·鄉(xiāng)村扶智”雙師課堂項目實施以來,已在全國13個省(市、縣)的210所學校援建“雙師課堂”教室,累計10余萬名師生受益。

惠基金“雛鷹助翔計劃”在貴州省獅子小學已連續(xù)服務(wù)兩年。獅子小學的96名學生中,很多都是留守兒童,沒有感受過正常父愛母愛的孩子們,極度缺乏安全感,與陌生人說話時膽戰(zhàn)心驚。小杰(化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他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里,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下學。
最開始的一次體育課,惠基金的支教老師組織進行跳繩比賽,小杰領(lǐng)了跳繩以后,一個人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面對小杰,老師通過體育課上的不斷鼓勵,幫助他建立自信。經(jīng)過了3個月的相處,小杰已不再拒絕與老師交流,而且在上體育課時,已經(jīng)可以大方地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動作,在同學們的掌聲里,他終于露出燦爛的笑容。
惠基金發(fā)起人惠若琪曾經(jīng)說:“體育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希望讓它影響更多人。”一個體育支教老師,幾節(jié)體育課,讓孩子們眼睛里怯怯生生的慌張,變成了自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