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莉 胡春霞 郭愛香 盧蘭玉 許華民 蒿玉敬
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是目前公認的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首選診斷方法,且具有診斷和治療一體化的優勢[1]。相比于外科手術,ERCP創傷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大幅縮短,臨床應用廣泛。但ERCP對操作者要求較高,術后可能出現高淀粉酶血癥、急性胰腺炎、膽道感染等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恢復[2]。快速康復外科理論(ERAS)以循證醫學為基礎,旨在減少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針對性護理指對患者可能出現的術后并發癥,給予針對性干預措施,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3]。為進一步探討經ERCP術后行快速康復聯合針對性護理方案對患者的影響,就醫院收治的相關患者,給予相應干預方案,具體匯報如下。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聊城市人民醫院行ERCP治療的膽總管結石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依據組間基線資料匹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納入條件:患者膽總管結石診斷明確,經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患者意識清醒,無精神異常能夠配合治療以及干預方案的進行;患者無ERCP禁忌證;患者及患者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或意識障礙;患者合并其它系統疾病影響治療的進行;患者既往有膽總管手術病史;患者為孕期或哺乳期婦女。分組后兩組基線特征見表1,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方案經過醫院倫理論證。

表1 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
1.2.1 對照組 行常規護理方案。入院后常規健康宣教,術前禁食超過8h。術中做好患者體位安置、開放靜脈通道。術后護理,①鎮痛:采取阿片類鎮痛;②鼻膽管處理:檢查血淀粉酶正常,無腹痛行造影后拔管;③進食進水:檢查血淀粉酶正常且患者無腹痛;④下床活動:根據患者情況自主決定下床活動時間;⑤術后常規補液、抗感染。
1.2.2 觀察組 行快速康復聯合針對性護理方案。術前進行快速康復理念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干預,并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適宜護理干預方案。手術前4~6h口服10%葡萄糖500ml。手術中注意氣管插管、靜脈輸液、腹腔沖洗液及手術室保溫。術后護理,①鎮痛:根據疼痛評分ERCP后非甾體類抗炎藥肛塞;②鼻膽管處理:術后24h行膽管造影,次日拔管;③進食進水:術后24h無腹痛;④下床活動:鼓勵患者盡早下床進行活動;⑤術后補液量控制在2000ml以內,滴速250ml/h。無明顯感染者術后24h停用抗生素。針對性護理: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采用相應護理措施。①高淀粉酶血癥:如患者有胰腺炎病史,則給予奧曲肽等藥物預防性治療。造影過程中注入造影劑避免高壓過量,如果造影劑有殘留則放置鼻胰管并加強監控,手術中要保持視野清晰,防止器械和導絲對胰管的損傷。②急性胰腺炎:術后注意血尿淀粉酶檢查結果,密切注意患者有無腹痛、腹痛范圍、持續時間以及疼痛性狀。若患者出現持續高熱或嘔吐后仍明顯腹痛,則應立即向主管醫師匯報。術后控制患者飲食,應食用易消化、脂肪含量低及刺激性小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③膽道繼發感染:術中注意避免感染,術后注意患者有無感染癥狀如寒顫、高熱、黃疸、腹痛等,注意引流管護理,避免阻塞。④消化道出血:術后注意監測患者糞便以及嘔吐物顏色、性狀,注意引流管引流物顏色,注意患者血壓變化。⑤消化道穿孔:術中注意保持視野清晰,注意減少術中出血。術后若患者出現腹痛則及時進行X線檢測,注意有無游離氣體出現,及時向主管醫師匯報。
1.3.1 治療及術后恢復情況 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進食時間、鼻膽管造影和留置時間、住院時間。
1.3.2 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高淀粉酶血癥、急性胰腺炎等。
1.3.3 生活質量評價 手術前及患者出院2周后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估,利用GIQLI生活質量評分量表進行評估[4],包括自覺癥狀評分、社會活動評分、軀體生理功能評分、心理情緒評分以及特殊疾病評分等方面,共36個條目,采用0~4分5級評分法,滿分144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3.4 護理滿意度 采用科室自制護理滿意度評估量表進行評估,總分100分,不足60分為不滿意、60~79分為比較滿意、超過80分為滿意,總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總患者數×100%。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進食時間、鼻膽管造影和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對照組患者3例發生高淀粉酶血癥、1例發生急性胰腺炎、7例發生膽道感染、2例發生消化道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32.50%;觀察組患者2例發生高淀粉酶血癥、1例發生急性胰腺炎、1例發生膽道感染、1例發生消化道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12.5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88,P=0.032)。
手術前兩組患者GIQLI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出院2周后兩組患者GIQLI生活質量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7.50%,優于對照組的8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ERCP自上世紀60年代問世,迅速成為臨床診斷和治療膽胰疾病的重要手段,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目前ERCP成功率超過90%,成為診治膽道系統疾病的首選方案。然而不同醫師操作水平會影響患者ERCP診療效果,且術中受十二直腸乳頭位置、形態及結石大小、數量等因素影響,術后可能出現高淀粉酶血癥、急性胰腺炎、膽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甚至消化道穿孔等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恢復[5]。ERAS依據一系列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降低手術操作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不良應激,加快患者恢復[6]。ERAS理念在骨科手術、婦科手術、胃腸手術中應用研究廣泛,但在膽道外科應用研究相對不足。依據ERAS理念進行術前宣教,可以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術前4~6h口服10%葡萄糖消除患者饑餓感,有利于緩解患者恐慌。圍手術期保溫可以減少寒冷應激反應,降低因低溫導致的凝血功能異常,以利于患者術后恢復[7]。術后使用非甾體抗炎藥肛塞可以減輕炎癥反應以及腹痛,生長抑素可以抑制腺體分泌進而降低門靜脈壓力,進一步降低術后胰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8]。術后24h無腹痛即可進食進水,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能夠加快患者胃腸功能恢復。術后鼻膽管早期拔管,可以減輕患者的不適反應。本次試驗中,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進食時間、鼻膽管造影和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相關干預能夠加快患者術后恢復。
針對膽胰疾病患者ERCP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給予相應針對性護理以期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血清淀粉酶異常、胰腺炎是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與患者ERCP過程中胰管內壓力突然增高有關,通過對術后患者血清淀粉酶以及腹部體征的監測,給予盡早干預,降低胰腺炎的發病率[9-10]。另外通過對患者有無感染癥狀、出血臨床表現等進行監測,盡早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588,P=0.032)。手術前兩組患者GIQLI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出院2周后兩組患者GIQLI生活質量評分較治療前有改善(P<0.05)。出院2周后觀察組患者GIQLI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97.50%優于對照組的82.50%(P<0.05)。證明了ERCP行快速康復聯合針對性護理方案,能夠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進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ERCP行快速康復聯合針對性護理方案,能夠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并加快術后恢復,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