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連花 陳美玲 吳淑漫
下頜阻生智齒是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在成人中也有一定的發病率,下頜低位阻生智齒會引起鄰牙損傷,造成口腔炎癥,甚至會導致囊腫等不良后果[1-3],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拔除。手術難度較大,術中容易出現鄰牙松動、舌側骨板骨折,術后容易出現疼痛,面部腫脹等并發癥,不僅影響患者安全和術后的恢復,還會增加患者的心理痛苦,給患者帶來精神壓力[4]。四手操作配合法是指在手術的過程中,手術醫師與1名護士相配合,兩人四手,相互配合,高效完成手術的一種手術方式[5]。本研究將四手操作配合法應用到下頜低位阻生智齒的拔除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 年 1 月來醫院就診的下頜低位阻生智齒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根據就診順序及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 例;年齡18~42歲,平均27.22±4.15歲。觀察組男25例,女15 例;年齡20~43歲,平均27.25±3.95歲。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確認為下頜低位阻生智齒;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無拔牙手術禁忌證;患側組織無明顯炎癥;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凝血功能異常;伴有嚴重傳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無法配合。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的護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后進行評估,為患者確定手術日期,詳細了解患者的患病時間、發病過程及過敏史和家族史,了解患者有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詳細了解疾病的治療過程,完善輔助檢查,X片、CT、化驗等、根據檢查結果,排除手術禁忌證,術前準備好器械,麻醉藥品和器械、術中配合手術醫師,術后按醫囑予抗感染藥物。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患者術前準備的基礎上進行四手操作護理,①護理人員與醫師互相配合,向患者解釋其病情,告知手術的相關流程,以及強調手術拔除智齒的必要性,告知患者術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使患者對拔牙過程有一定的認知,做好心理準備,用積極主動態度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盡量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保證患者最大程度的進行配合。②術中護理。為患者擺好體位,使患者仰臥于牙科治療椅上,調整座椅角度到患者舒適的位置,調節燈光角度,方便手術醫師操作,隨后護士站在患者左側,協助醫生進行消毒鋪巾、遞給醫生2%的鹽酸利多卡因進行麻醉,觀察患者的麻醉后反應,并及時匯報醫師。護士用頰拉鉤牽拉頰側軟組織,充分暴露拔牙區域,醫生利用高速手機磨除骨質,充分暴露牙冠,磨除的深度不能過深,以免損傷神經和其他組織[6]。配合的護士在醫師操作的過程中及時用吸唾管吸出血液和唾液,避免視線不清影響醫師的操作。在手術醫師使用微創拔牙鋌增隙時,護士可扶托患者術側下頜骨防止術側關節脫,然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去除相關碎牙;同時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給予患者適當的鼓勵,安撫患者。③術后護理。為患者整理衣物,觀察患者有無身體不適,確認患者無恙后可從檢查椅坐起,整理機械、根據分類處理垃圾,給患者交代術后注意事項,囑咐患者要咬緊紗布0.5h以上防止出血,如果患者面部有明顯腫脹,可用采取冰敷進行消腫;囑咐患者術后兩小時才可進食,食物應選擇溫熱的軟質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污染;囑咐患者不要隨意的舔傷口,防止出血,24h內不要刷牙;如有不適隨時復診。
1.3.1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 包括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1、3、5 天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評分[7]判斷疼痛程度。滿分為10分,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重。
1.3.2 并發癥發生狀況 主要包括骨板骨折、鄰牙松動、術后出血、局部麻木、腫脹等。
1.3.3 護理滿意度 采用自制醫護滿意度量表測評患者護理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較為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
采用 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表示,組間中位數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
兩組術后1天、3天、5天VAS評分比較,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VA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阻生智齒是指頜骨內牙齒位置不當,導致牙齒無法正常咬合[8]。阻生智齒的發病率較高,數據表明在下頜低位阻生智齒占很大比例[9],該疾病會導致各類并發癥,包括骨髓炎,下頜骨囊腫以及各類感染等,必須及時進行拔牙治療干預[10]。下頜阻生智齒拔牙手術具有一定的難度,對醫師的操作技術具有一定的要求。近年來口腔診所發展迅速,各類新設備,新理念逐漸被運用到治療中,傳統的護理操作已經被四手操作護理模式逐漸取代,四手操作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效果,在臨床應用廣泛[11]。
四手操作配合促進了醫師和護士之間的配合,參與手術的護士均通過專業培訓,熟悉手術的操作流程,與傳統的護理模式相比,四手操作模式能將護士從被動配合醫師變為主動配合醫師,提高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性和配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療的效率,尤其是對于需要在一旁進行更多操作步驟和需要更長操作時間的手術來說,效率提升更加明顯[12]。一對一的護理模式,使得護理人員可以與醫師專心配合,不必來回奔波,在術前就已經準備好相應的器械和物品,從而減少醫生的等待時間,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另外,有研究指出,大部分口腔醫師伴有肌肉酸痛、背痛等不適[13]。四手護理模式減少了醫師的工作量,手術醫師只需要在小范圍內進行手指和手臂的運動,即可以得到相應的器械和材料,減輕了手術醫師的工作壓力和勞動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師因為手臂抬舉多次導致的疲勞和疼痛,有助于醫師將精力集中在拔牙治療上,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水平,保障了手術的安全性,本次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表明四手操作配合可有效提高工作有效率。
在傳統的手術護理模式中,從患者進入診室到調整體位、調節燈光、吸唾等,這些操作均由手術醫師一人完成,如果術中患者情況出現變化,需要改變手術方案則需要重新準備器械和材料,這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手術時間,影響了醫生的工作效率[14]。在四手操作配合模式下,護士在術前對患者進行了心理不良情緒的疏導,手術相關知識講解,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的表情,安撫鼓勵患者,促進了醫患之間的關系,減輕了患者對于手術的恐懼感,提高患者在術中的配合度,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同時,當手術中需要更換手套或者器械時,由于一對一的護士協助,醫生不必反復離開座椅去更換,可提前與護士溝通,護士將相應的材料準備好,如此一來,明顯加快手術進程,手術效果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也使得患者對手術更為滿意,術后VAS評分較對照組低。
本次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為[15]:拔牙手術是一項侵入性的治療,在患者手術的過程中,患者的唾液,血液等會污染醫師的手,在四手操作配合的護理模式下,醫生只需要接觸治療器械和患者的口腔,而其他如燈光、吸唾器、其他物品等操作,均由一旁的護理人員進行,避免了醫生污染的手接觸到其他用品造成二次污染,同時,護士在一旁隨時為患者將口腔內的唾液和血液吸引干凈,避免患者自己吐出,減少了工作臺被污染的機會,有利于降低感染的發生率,同時吸引血液和唾液也有利于手術醫生視野清晰,加快了手術的進程,從而避免可能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四手操作配合在下頜低位阻生智齒的拔除手術中,可以提高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效率,降低感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