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博物館而言,文物陳列展覽的觀賞性非常重要,這不但關系到博物館的收益,而且影響到文物的文化信息傳遞作用,因此,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自然是越高越好。但現實情況中,很多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的觀賞性表現不佳,使得多數博物館日漸蕭條。面對這種現象,博物館就要重點考慮如何提升文物陳列展覽的觀賞性問題。在這一條件下,本文研究中將著重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闡述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的影響、導致觀賞性表現不佳的原因,并提出提升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的建議。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社會功能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1-184-03
【本文著錄格式】趙瑞麟.提升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的觀賞性的幾點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21,01(01):184-186.
引言
博物館的社會地位特殊,其主要作用在于傳播歷史文化,體現我國歷史韻味,讓觀者可以通過文物與“古代偉大靈魂”對話,感受當時的風土人情、藝術風氣等。此舉能展示我國文化的獨特性,有利于我國人民文化觀念清晰。因此,博物館責任重大,理應充分向大眾展示文物風采。但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現狀令人堪憂,觀者不斷減少,剩余觀者也很少深入地對陳列文物進行觀看,這一現象導致博物館并不能向更多人充分展示文物風采,社會功能減弱。同時,雖然博物館不是商業性組織,但部分博物館還是設有收費參觀制度的,這是此類博物館的經濟來源之一,而不斷減少的觀者顯然會導致此類博物館出現經濟收益下滑這種現實問題。因此,無論從社會功能還是現實經濟收益角度,博物館都應當提升陳列文物在展覽時的觀賞性,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相關研究意義重大。
一、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的影響
(一)影響博物館社會功能
首先,我國歷史雖然悠久,但在現代很多歷史文化都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現有文化形式也基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現象,如果放任自流,現有文化形式消失也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出于文化保護目的,就要采用相關手段讓社會人群關注歷史文化,并產生熱愛。其次,在此前提下,博物館的設立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當中文物的陳列展覽能夠讓人參觀文物,并體會文物的歷史韻味等,借助文化背景使人沉醉其中,讓人流連忘返,說明博物館能夠讓社會人群更關注歷史文化,并保持熱愛。但要做到這一點,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展覽就必須具備較高的觀賞性,如果觀賞性不足,則作用就浮于表面,難以吸引觀者關注,熱愛更是無從談起。因此,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對博物館社會功能、歷史文化傳播力度等有直接影響,理應對此保持關注。[1]
(二)影響博物館經濟收益
經濟收益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社會環境中絕大部分事物的成立都是為了經濟收益,區別只在于程度。對于博物館而言,雖然博物館不是商業性組織,逐利性不強,且有政府撥款來維持基本運作,但從博物館發展角度上,部分博物館依舊會通過收費參觀的方式獲取一定的經濟收益,相關資金可用于館內工作人員素質提升培訓、設施引入等。但很明顯,博物館收費參觀制度下產生的經濟收益水平取決于館內參觀日均人次,人次數越高則經濟收益越高,反之越低。根據這一邏輯,因為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高低決定了觀者是否愿意付費參觀,所以,在觀賞性低的條件下,觀者對陳列文物不關注、不感興趣,不會愿意付費參觀,反之則愿意付費參觀,說明觀賞性高低會間接影響博物館的經濟收益,可能給博物館發展造成一定阻力。[2]
二、導致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表現不佳的原因
(一)文物陳列展覽形式單一,不符合現代觀者審美
在觀者眼中,任何事物是否具有觀賞性、觀賞性是高還是低,取決于事物表現形式是否符合自身審美,如果不符合則事物在該觀者眼中就沒有觀賞性,或觀賞性低。在這一條件下,從現代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表現形式來看,多數博物館都是將文物放在透明的陳列柜中,配上文字描述進行展覽,便于觀者了解文物背景故事、來源、原有作用等。此舉確實起到了展覽作用,能夠傳播文化信息,但在長期角度上,當博物館一直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展覽,就會導致文物傳遞的信息在觀者腦海中不斷重復,而重復的信息是無意義的,會導致觀者產生審美疲勞,這時文物自然不符合現代觀者的審美理念。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形式單一,且一成不變,不利于觀賞性的長效性。[3]例如,根據某社會人員的博物館參觀經歷可知,其第一次去某博物館參觀時興致滿滿,想要對每個文物都有深入了解,掌握當前所有信息,但除第一次以外,之后每一次去博物館都會感到自身興致下降了一分,直至第五次其已經完全沒有興致,參觀就好像在“散步”,隨之在第五次之后就再也沒有去過博物館了。這種現象就說明博物館觀賞性在該觀者層面上會不斷下降,單一的陳列展覽形式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引導性,不易于觀者進行體會
如果人在觀看某事物時,并不能從中有所體會,就會導致該事物在觀者眼中沒有觀賞性,或觀賞性低,這種現象對于參觀博物館陳列文物的觀者而言也不例外。在這一條件下,雖然博物館在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中會配上文字講解,同時通過館內人員進行優化,但因為很多文物歷史悠久,與現代社會中比較流行的文化觀念相距甚遠,單純的文字與講解并不能完全保證觀者能從中得到良好體會,使得人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自然不會認為文物有較高觀賞性,甚至將文物視作普通物件,這種現象在現代博物館中非常常見。越是年代久遠、鮮為人知的文物越容易出現這種現象,人們往往只在一開始有良好興趣,但隨著時間推移就會逐漸恢復原狀。[4]究其原因,觀者之所以從博物館陳列文物中難有體會,就是因為陳列展覽方式太過直觀,單純的文字與講解并不能有效淡化直觀性,使得文物信息的傳遞太過直接,讓傳統文化直接與現代文化進行碰撞,為作為現代人的觀者自然是“站在現代文化”角度上的,因此,傳統文化并不能有效傳遞,使得觀者難有體會。[5]例如,某社會人員在參觀博物館時看到了夏朝代表性文物“瓜棱灰陶杯”,在參觀初期因為該文物形式設計在觀感上不像是4000年前的古代人能夠做出的,所以非常新奇,興趣盎然的想要深入了解,但在短短的5分鐘后,觀者就喪失了興趣,因為并不能理解距今4000余年的夏朝為何會作出這樣的藝術設計,所以無法體會當中奧妙,自然不會產生顯著體會。
三、提升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的建議
當前,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表現不佳,博物館的社會功能與經濟收益必然會朝不利方向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如何提升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的問題進行思考。本文針對這一問題也進行了思考,針對以上提到的原因與問題表現,在下文將提出相關建議,分別為豐富文物陳列展覽形式,注重層次化設計;增加引導性的現代元素,強調現代元素與文物信息融合合理性。
(一)豐富文物陳列展覽形式,注重層次化設計
針對“文物陳列展覽形式單一,不符合現代觀者審美”問題及成因,建議現代博物館在文物陳列展覽形式“做文章”,讓形式更加豐富,同時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對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形式進行層次化設計,此舉可以在微觀、宏觀視角上增加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的觀賞性。
1.豐富文物陳列展覽形式
文物陳列展覽形式對觀者微觀視角的觀賞性判斷有直接影響,如果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形式完全相同,就會出現形式單一的狀況,觀者微觀觀賞性判斷自然下降。在這一條件下,現代博物館就要讓文物陳列展覽形式變得更加豐富,不能太過單調。要讓文物陳列展覽形式變得豐富,可以從文物陳列柜外觀、文物陳列展覽方式兩個方面著手:其一,文物陳列柜外觀。雖然為了能讓觀者可以全方位參觀文物,文物陳列柜必須是通體透明的,但在不影響文物參觀視角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行設計優化。[6]比較常見的外觀設計方式包括陳列柜頂部圖案繪制、古風裝飾品應用,前者是一個比較有創意的設計方式,主要在陳列柜頂部繪制圖案,而圖案形式與柜內文物在外形上有一定聯系,能夠讓文物陳列展覽更加有趣,且在這層關系上不同文物陳列柜上的圖案各不相同,因此能夠讓文物陳列展覽形式更加豐富,起到提升觀賞性的作用。如假設某博物館內陳列文物殘缺了一半,則可以在陳列柜頂部繪制出另一半,且在位置上與殘缺文物的殘缺位置正好契合,這樣觀者就能從頂部看到文物原有樣式。而后者比較傳統,不建議過多應用,主要起到點綴效果即可。例如可以在陳列柜周邊使用一些“龍形”裝飾品,對有關龍圖騰的文物進行襯托,能夠讓文物美感更加突出,有利于觀賞性提升。其二,文物陳列展覽方式。目前,多數博物館所采用的文物陳列展覽方式都比較單一,文物都是放在陳列柜展覽部分的底部,以簡易支架支撐起一個便于參觀的角度來進行展覽的,這種方式高度普及,因此會導致觀者審美疲勞,文物觀賞性不足。在這一條件下,博物館可以引入一些現代先進技術,對文物陳列展覽方式進行創意設計。例如,某博物館著眼于文物相關知識普及,在敦煌莫高窟文物展示中采用全息投影技術,使得觀者能夠全方位體驗文物韻味,能更透徹了解文物結構,加之講解與文字敘述,可以對當中文物有充分理解。
2.注重層次化設計
層次化設計是從宏觀視角上對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起提升作用的設計手法,主要注重文物陳列展覽的布局與組合。首先,在布局上,博物館在文物陳列展覽中可以設立一個主題,圍繞該主題對布局進行層次化設計,讓視野范圍內的所有事物構筑成不同層次,例如,某博物館根據某次陳列文物的朝代設定了“三國主題”,且文物中相當一部分都與“諸葛亮”有關,因此,在布局上模仿“八陣圖”中某一軍陣進行了布局設計,同時,在設計中還利用到了博物館的梁柱結構,讓布局設計富有層次,且更加突出,此舉不但富有創意,還起到了提高觀者興趣的作用,能夠讓觀者更關注本次陳列展覽的文物,觀賞性自然得到提升。其次,在組合上,依照布局設計博物館,可以設計出很多種布局,在這一條件下,可以將不同布局設計結合在一起,加之一些點綴性設計,能夠有效提高文物陳列展覽的觀賞性。例如,某博物館陳列展覽文物朝代多為“楚漢時期”,該時期著名事跡為“楚漢爭霸”,因此博物館先在館內找出中心線,后依照布局設計將楚國文物與漢國文物安置在左右兩側,依照軍陣方式排列,最終在每個文物下方的地面上都設計了一個人物圖案,代表楚漢士兵,而陳列柜正好就擺放在各人物的軀干部位,同時還將中心線設計的好像一條河流,代表“楚河漢界”,這時觀者可以從博物館二樓高處看到這一設計,可起到提升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的作用。
(二)增加引導性的現代元素,強調現代元素與文物信息融合合理性
雖然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需要具備一定的直觀性,但不能過度,否則就會造成“缺乏引導性,不易于觀者進行體會”的問題。在這一條件下,為了讓觀者在參觀過程中能夠產生代入感,可以更好地體會文物中的文化信息,并對背景故事等相關內容產生情感共鳴,深入體會文物價值,建議博物館在陳列展覽中增加一些具有引導性的現代元素。引導性的現代元素種類繁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有燈光、演化事物等。一是燈光。燈光顏色各異,相互組合下能夠營造藝術氛圍,產生美感,這也是“燈光藝術”的來源。這時在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中,完全可以通過燈光藝術手法來進行設計,利用顏色不同的燈光組合襯托文物,此舉能夠有效提高文物的觀賞性,并加強觀者對文物的關注,會全心全意地進行理解。例如某博物館將陳列柜底部布置的好似“紅毯舞臺”,隨后模仿現實紅毯舞臺的燈光布置進行了燈光藝術設計,讓文物處于中心部位,整體觀感“眾星捧月”,使文物陳列展覽既具有現代氣息,又做到了突出文物,觀賞性在現代觀者眼中自然提升,便于他們進行深入體會;二是演化事物。演化事物非常適合在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中使用,演化事物就是某種文物在不斷發展中形成的現代事物,此類事物與文物放在一起會給人帶來時空交錯的觀感,促使人產生代入感,接受演化事物的引導去體會文物的美。例如,某博物館展覽文物為“鳳紋頭釵”,單獨展覽并不能讓人體會到鳳紋的美,但該博物館在該文物相鄰位置還擺放了現代化的鳳紋頭飾,這樣一來人們就能從現代視角上去體會古代鳳紋的美,其中現代化鳳紋頭飾就起到了引導作用,能夠解決相關問題。
此外,雖然引導性現代元素的引入能夠解決“缺乏引導性,不易于觀者進行體會”的問題,但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負面影響,如導致文物不夠突出或設計不倫不類。針對這一問題,博物館在引入現代元素時就必須強調現代元素與文物信息融合的合理性,應當區分主次,任何現代元素只能進行襯托或引導,不可躍遷,同時,美感上要追求和諧風格,這樣才能發揮引導性現代元素的應有效用。
四、結語
綜上,本文對“提升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的觀賞性的幾點思考”課題進行了研究,闡述了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的影響、導致觀賞性表現不佳的原因,并提出提升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的建議。通過研究可知,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的觀賞性影響重大,在任意角度上都有必要保障觀賞性處于高水平,但現狀中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表現不佳,因此需要提升。在這一條件下,文中針對導致觀賞性表現不佳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確立了思考方向,隨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根據建議措施的使用論證,各項措施能夠解決現有問題,起到提升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觀賞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雅馨,劉偉.解讀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思想性與觀賞性[J].藝術科技,2014,27(1):1-8.
[2]李靜.關于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的幾點思考[J].卷宗,2019,9(6):7.
[3]周剛.對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幾點思考[J].知識文庫,2016(1):4.
[4]白錦橋.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的觀賞性與思想性探析[J].卷宗,2018(19):24.
[5]肖圣軍.博物館陳列展覽吸引力提升對策研究[J].卷宗,2019,9(20):89.
[6]黃珊珊.關于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陳列展覽的幾點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8):75-77.
作者簡介:趙瑞麟(1983-)男,漢族,甘肅靖遠人,甘肅省博物館,本科。研究方向為博物館陳列展覽及綜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