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靜如
[摘? ? 要] 在民生管理以及民生監督方面,信息化所發揮出的作用越來越大,為人民群眾參與監督提供了更多的途徑。文中,主要就對基于大數據互聯互通的惠民資金監管機制進行探討,以期為改善惠民資金監管提供支持。
[關鍵詞] 惠民資金;監管;大數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1. 01. 044
[中圖分類號] F812?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1)01- 0111- 02
0? ? ? 引? ? 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信息化在民生管理、民生監督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對公共事務進行公示和接受人民監督的舉措也越來越多。登錄系統就可調取數據,拿起手機就可查詢信息,很多部門通過信息化手段真正打通了造福人民的“最后一公里”。本文以南京“陽光惠民”監管系統為例,分析了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大數據分析,加強對惠民資金的精準監管,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1? ? ? 惠民資金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1.1? ?資金涉及部門層級多,管理體系復雜
惠民資金涉及農業、教育、衛生、交通、民政、發改、住建、社會保障等市級部門23個,管理部門多,各自為政。對于惠民資金的使用,市、區、街道三個層級的撥付資金實際使用情況由各級自行管理,是否按照資金來源定向使用、使用中的是否合法合規上級部門無法完全及時掌握;項目是否通過正規程序立項、預算、招投標、驗收、結算(決算)等一系列正規程序施工,補貼到戶資金是否及時足額發放、是否違規發放,均沒有統一的部門扎口監管。主管部門之間溝通不足,整體協調不夠,直至資金付款時,時常很難了解實際投入情況。該現狀造成資金分配在使用方向、實施范圍、建設內容、項目安排等方面時常出現重復和交叉,資金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了資金使用效率。
1.2? ?資金數量類型多,撥付環節復雜
惠民資金按照應進盡進的原則包括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等,涵蓋204條資金線,其中市級資金79條,區級資金29條,街道資金96條;其中有直接到戶,有到項目的,還有到機構的,不同類型資金的撥付依據不同,且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監督等資金撥付對應的程序環節比較多,資金在每個環節都需要時間流轉,影響了資金的時效性,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益,也增加了資金管理難度。
1.3? ?部門業務系統多,缺乏有效的互聯互通機制和數據支撐
一是各部門各區域自己的業務系統不交叉,數據之間沒有對接關聯,無法將大量存量數據進行有效利用。不能通過大數據分析,確定部門補貼是否應該發放,是否在資格已經被取消的情況下繼續發放,優惠政策的紅利是否變著花樣在不同地方重復享受,數據之間無法通過交叉比對進行認定。二是基層需要對接上級各個條線的部門,導致同一條數據可能需要在多個系統中錄入填報,無形中增加了基層工作人員不必要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2? ? ? 南京“陽光惠民”監管系統的建設亮點
南京“陽光惠民”監管系統的建設緊盯關鍵環節,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推動實現“資金應進盡進、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實時動態、在線預警監督”。該系統的創新監管方式,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2.1? ?流程再造,相互協同
(1)針對部門多、層級多,資金類型復雜的問題,使用信息化手段打破原有格局、重造資金管理撥付流程。系統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對專項資金的預算執行進行管理。市級財政根據每年政策,按照應進盡進的原則,執行專項資金的錄入、審核及年度預算管理。各部門在財政的預算框架下,進行專項資金任務清單的確認和專項資金的分配。市級財政根據市級部門確認的清單和分配方案支出或下撥資金,區級財政確認上級預算及管理本級專項,同時根據區級業務部門確認的清單和分配方案支出或下撥資金。街道財政及業務部門的工作流程同區級一致。區和街道原則上不做市級確定的專項之外的資金錄入,若確實有根據實際情況列支的專項之外的資金,須通過上級審核之后才可新增,真正做到資金來源自上而下完整統一。
(2)資金分配專項專用、嚴格規范。資金不管是到項目到戶還是到機構的資金支出都要有相關附件的佐證,通過對項目精細化的管理,解決上級部門不掌握項目情況、資金不按規范撥付等問題,通過補貼資金從預算、下撥到發放的全過程管理,防范補貼不及時和不足額發放的問題。
(3)系統建設打破傳統的資金管理模式,科學設置資金管理流程,實現資金管理信息化規范化,全面掌握惠民資金來源、種類、金額、流向,對于資金使用的進度, 項目推進情況等實時監控, 從任務清單建立到資金使用分配,再到項目實施過程管理的全過程監管,做到上下資金一目了然,資金流向清清楚楚,補貼到戶明明白白。
2.2? ?打破壁壘,互聯互通
針對部門業務系統相互不連通、數據不共享的問題,構建“陽光惠民”大數據中心,通過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匯集財政、人社、民政、醫保、公安等部門的陽光扶貧、金保二期、醫療救助、城鄉低保、公安人口信息基礎數據等十余個信息系統的數據,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實時共享、智能比對。不僅有效解決了基層人員數據重復錄入的問題,也將一月一報、一季度一報,變為數據實時采集共享,并對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全面提升數據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提高了資金投放使用的精確性和有效性。對比財政預算與部門執行情況,實時掌握資金的使用進度,防范資金趴窩,提高預算合理性;對比經濟薄弱村的經營性收入數據和村居財務核算數據,防范虛報收入,虛假脫貧的情況;對比公安戶籍數據和補貼對象信息,通過二次校驗提高補貼發放的準確性。
2.3? ?監督透明,預警實時
(1)對外,陽光惠民監管系統建設有公開平臺,市民不僅可以查詢到個人財政資金補貼情況,還可以查詢到全市惠民年度資金總投入、惠及村居、補貼到戶金額和惠及人數等。此外,還可以按地區或部門查詢群眾關心的惠民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惠民政策、陽光扶貧等信息,真正做到公開透明,接受市民的監督。
(2)對內,系統不斷拓展完善預警規則,擴大預警風險點的數據來源,通過對風險點的進一步挖掘、分析,加強預警信息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內部工作平臺設置了6大類預警,項目內容缺失預警、項目管理異常預警、資金使用異常預警、補貼發放預警、項目申報招標預警、優親厚友預警,通過數據對比規則校驗等手段,實現風險有效識別和智能預警提醒。各類預警信息會自動推送給本級和上級的資金項目主管部門。資金使用單位必須在規定期限內核實、整改,否則會二次預警。對于項目資金使用預警處理超過20天,或者業務主管部門不履行督辦職責的,以及存在優親厚友情況的,將直接推送到上級紀檢監察組織進行再監督。為了防范“優親厚友”問題,目前,南京將基層干部的重要社會關系情況一并錄入到了系統內。凡是村干部直系親屬享受幫扶資金的,系統就會自動預警,提示核查是否存在違規問題。針對該類預警信息,市紀委監委正督促相關職能進行比對核實。
2.4? ?資金績效,自動分析
通過對專項資金分析,科學設置資金的個性指標,由專項資金業務主管部門將當年可量化采集的項目績效指標在系統中維護,系統自動采集資金的具體使用部門已經錄入的具體項目完成和資金使用支出情況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匯總,自動計算指標的完成情況,通過與目標值進行對比,形成專項資金的績效分析結果,提供給資金管理部門和監管部門查詢使用。
3? ? ? 南京“陽光惠民”監管系統的建設成果
陽光惠民監管系統的建設實現了服務對象、覆蓋范圍、資金范圍的逐步拓展,服務對象從低收入農戶拓展到到全體農民再拓展到全體市民,覆蓋范圍從經濟薄弱村拓展到全部農村再拓展到全市村社,資金范圍從專項扶貧資金拓展到涉農資金再拓展到全口徑惠民資金。以納入系統監管的資金為例,2019年專項扶貧資金是2.9億元,涉農資金是124億元,而納入系統監管范圍的惠民資金一共是205億元。而這205億元中,共涉及23個市級部門,包括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等,涵蓋204條資金線,其中市級資金79條,區級資金29條,街道資金96條。通過系統可以隨時隨地跟蹤其分布和預算確認執行等情況,進行全流程監管;實現了與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等多個惠民資金管理部門之間的數據互聯,累計采集補貼到戶數據對接784 416條,補貼到機構數據對接190 538條,集體資產數據對接188 089條,通過數據對接方式獲取資金發放明細,減少基層工作人員重復錄入工作。同時通過公安數據接口核對系統中人口基礎數據1 107 528條,并對死亡人口、身份信息不正確人口數據反饋部門進行核對修改,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不僅如此,在數據支撐下,系統實現了惠民資金預警監管體系的創新,以實時數據采集分析為核心,發揮數據“剛性約束”功能。
系統在管理上,針對當前惠民資金多頭管理、交叉重復、使用分散等問題,建立惠民資金從立項、投入、分配、使用到績效評估的全過程管理體系,實現惠民資金全面梳理、應入盡入、實時監控、全程跟蹤;在監督上,建立智能化預警+全過程公開+全社會監督的立體模式,及時發現惠民資金滯留、使用異常等情況,切實防止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強占掠奪等腐敗問題。
上線運行以來,廣大市民和各級各部門對系統建設高度關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基本實現了資金流向清清楚楚、部門職責明明白白、資金使用規范高效、資金監管便捷有效等建設目標。江蘇省委第七巡視組、省紀委交叉互查工作組、省紀委第十室先后調研指導南京市陽光惠民監管系統建設工作。2019年11月18日,中紀委第十一室及國家監委特約監察員赴江蘇進行專題調研,座談會上對南京市“陽光惠民”系統建設及運行情況表示充分肯定,明確指出具備可復制可推廣的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1]譚波,劉昭辰.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監管問題研究[J].財政監督,2020(7):18-23.
[2]余美然.淺議惠民惠農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監管措施[J].財富時代,2019(8):223-224.
[3]張艦艇.關于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幾點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