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



[摘要] 以短小、精練為主要特點的微課,符合學習知識的規(guī)律,適應了現代人時間碎片化、難以進行長時間學習的新特點。開展微課的應用現狀、影響教師使用微課的因素、教師用微課教學的動機專題調查,為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微課,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提供借鑒。
[關鍵詞] 微課;應用現狀;專題調查
面對“微課熱”,不少教師并不能掌握制作微課的技術,因而認為實用性不大,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作用不明顯;也有教師認為微課就是微視頻,是課堂錄像簡單地切割成若干段相對獨立的片段并加以編輯。這讓學生一有不懂就看微視頻學習,讓人工的灌輸變成了一種視頻的灌輸。基于此,筆者對小學教師開展調研,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小學教師應用微課教學的基本現狀。調查發(fā)現,該地區(qū)應用微課的小學教師的教齡分布差異較大,所任教學科分布也不均衡。同時,教師對微課在教學中的優(yōu)點認可度雖較高,但多數教師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的意識不強,對微課教學存在功利的思想。另外,調查還反映出教師對微課培訓需求大,但培訓機會少、學習研討的共同體不足等情況。
一、調查背景
微課的盛行有著深厚的社會環(huán)境和技術背景,體現了當今社會一種設計思想和理念的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受到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潮流的影響,微課的出現極大地鼓舞教師參與熱情。此外,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5G時代的到來,同樣也是推動微課教學不斷深入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因素。
二、調查過程
本次調研以問卷為主要方式,旨在了解該地區(qū)小學教師對微課教學的看法、應用微課教學情況以及專業(yè)發(fā)展需求、微課應用存在的困惑。調研以網絡在線方式進行,選取一所學校所有任課教師(其中缺少勞動技術教師數據)參與填寫問卷,同時將問卷鏈接發(fā)送到該地區(qū)微課教師交流群中,教師在線完成調查問卷。
本次調研共有195名教師參與,調查對象以負責學校微課培訓的教師為主,以工作3~5年的年輕教師和語數外學科教師為主,大部分教師都有參加微課比賽或應用微課教學的經歷。調研數據的統計分析如表1所示。
三、結果分析
(一)小學微課教師隊伍現狀
對該地區(qū)微課教師交流群中負責學校微課培訓的教師進行摸底調查發(fā)現,目前該地區(qū)共有75名微課培訓教師(通常一所學校至少有1名),他們所任教的學科分布不一,并以信息技術教師為主,占65%(如圖1)。而在調查中,據應用微課的教師分布顯示,信息學科所占的比重不足4%,語數外教師應用微課教學明顯超過其他學科的教師(如圖2)。
(二)小學教師對微課教學的態(tài)度
調查發(fā)現,小學教師認可微課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但在微課教學的實踐中,往往感覺力不從心。這主要源于缺少系統的培訓、遇到問題缺少研討共同體,加上學校其他工作的壓力,使得用在微課學習上的時間較少。
1.小學教師參與微課比賽或進行微課教學的情況
據調查,雖然大多數教師學習微課有著不同的困難,但是仍有76%左右的教師每學期都會參加相關活動(如圖3)。可見,難題雖然客觀存在,而是否將微課應用在教學中,還是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愿。
2.小學教師參與微課的動機情況
調查顯示,教師的工作年限對參與微課的認識差異較大,工作3~10年的教師對微課的認可度明顯高于其他教齡的教師(如圖4)。50.77%的教師認為,“微課教學可以使我在學校的表現變得更好”;44.62%的教師認為“進行微課教學可以提升教學業(yè)績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認知”。當然,其中也能看出教師對“微課教學在評優(yōu)評獎或者職務晉升時有用”的功利想法(如圖5)。
3.小學教師對微課的需求情況
調研發(fā)現,要求參與調查的對象在“信息資源”“技術培訓”“硬件配套”“政策鼓勵”四個方面進行重要性打分(滿分為5分),結果是教師對“信息資源”和“硬件配套設施”更為關注(如圖6)。
(三)微課應用于教學的評價因素
大多數微課是由教師進行知識點的講授,而當微課的主體由教師轉向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微課作品時,這樣的微課被接納程度將會如何?調查問卷中,讓教師欣賞“學生主講的微課”視頻,并要求從知識的專業(yè)性、觀賞的趣味性、學習者的接納程度三個角度打分(滿分為10分)。結果發(fā)現,多數教師認為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微課相比,學生參與到微課制作中會讓觀賞的趣味性和接納程度高于知識的專業(yè)性(如圖7)。
四、小學教師應用微課教學的概況
1.小學專任微課教師不多,多由信息技術教師擔任
一節(jié)好的微課由制作和應用兩部分組成。制作包括前期拍攝、后期剪輯等一系列相關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包括對教學內容的設計、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教學反思等專業(yè)的學科教學能力。信息技術教師擅長制作,其他任課教師在應用上更得心應手,兩者只有在相互緊密配合的情況下才能出現好作品。然而合作溝通的不足,讓其自身在進行活動時降低了效率。例如,對教學內容理解不夠,在拍攝過程中就難以及時捕捉到課堂亮點,對信息技術不了解,就難以意識到聲音、燈光、語音語態(tài)對微課最終效果的影響。
2.學科之間微課的教學應用差異較大
據調查,語數外教師用微課教學的次數明顯高于其他學科教師。這一方面在于語數外學科教師人數較多,另一方面是由于主科和副科認識的存在,讓其他學科教師參與微課應用的積極性降低;且從教學時長上來說,語數外三門課的教學時間最長,應用微課發(fā)展專業(yè)能力的可能性也更大。這些為“學科上的分布不均衡”提供了一種“合理”的解釋。
3.教師應用微課的動機存在明顯的功利性
調查結果顯示,有43.08%的教師是因為微課教學對職稱晉升有益才嘗試使用,這受到了教育管理者將微課作為教學硬性指標的影響。教師為了完成任務,未能將微課應用到翻轉課堂等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中,從而缺少自我提高的內驅力,無法勝任長期的微課教學工作。
4.教師的職后學習情況差異顯著
相比之下,新入職的教師和入職10年后的教師參與微課教學的次數均有顯著減少。經過分析,前者是因為剛入職,還未能深刻認識微課教學在職業(yè)成長中的重要性;后者則是由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所致,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消磨,使內在潛能難以充分發(fā)揮,最后導致消極應對。由此可見,微課教學不僅要成為適應網絡時代“教、學、研、專業(yè)發(fā)展”四位一體新需要的一種新媒介和新技術,更成為未來教育資源建設的新方向。
五、發(fā)展建議
1.加強微課培訓,配備專任微課教師
從微課設計中心建設、搭建資源共享平臺、集成校內信息系統、師資培訓和實施四個方面入手,學校要有整體的解決方案。同時,每個學校需要配備專任的微課教師,負責教師培訓學習、指導教學,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幫助廣大教師在自身不斷學習的前提下,在微課制作中攻克技術難關。
2.把微課應用落實到所有學科之中
鼓勵各學科教師積極參與到微課應用中,對各學科教師參與微課的評判標準應有針對性、過程性評價,并符合學科的教學特點。此外,在教學實踐中使用微課,還要鼓勵各學科教師變革原有的教學模式,把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趨勢,以充分發(fā)揮微課的作用。
袁 軍? ?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qū)柳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