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起鳳鎮夏莊小學 于宏偉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對于小學生而言,難免存在難理解、難掌握、難提升的現象,這對學生的基礎培養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多元教學是以學生的主體發展為目標,多種形態共同滲透的一種教學行為,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認識水平的提升。目前,大多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老套路”“舊方法”的問題,缺乏創新、開拓的執教理念,進而導致學生的數學水平難以提升。因此,本文從當前的課堂問題、多元教學的概念和作用、實際運用三個方面出發,對多元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效運用進行探究。

結合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活動的組織情況,發現大多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將其進行歸納整理,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教法單一。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措施。然而,在目前的數學教學課堂中,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運用和選取方面存在單一化、不適宜等問題,導致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難以保持高效的認知狀態,這對師生之間的互動發展產生一定阻礙。第二,興趣不足。興趣是行為活動的有效驅動點。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將對學生的主體理解和課堂學習起到積極效益。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發展中,部分教師受本位思想影響,未能正確對待學生的主體興趣,導致學生的課堂效果和參與體驗不盡如人意。第三,培養不足。學生作為數學課堂的主體,其主體的培養尤為重要。但在教學組織中,部分教師仍采取“滿堂灌”的方式展開講授,缺乏對學生個體的細節引導和滲透培養,導致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兩極分化的不良現象。
情境教學法,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有目的的引入或創設一定的主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促進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情境教學的有效組織與實施,不僅符合小學生認知學習的心理特點,還在一定程度中幫助學生學習課堂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知識,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水平。而且,通過將情境教學和小學數學課堂相融合,還有助于豐富課堂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教學法,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設立一些事例或問題,讓學生對其展開觀察、分析、思考、探究等活動,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有效設置,不僅能幫助學生從問題的角度出發,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效果,還使學生在分析、解決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運用法則,從而實現其學以致用的教育目的。同時,將探究教學法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實際生活中蘊藏著許多數學現象,將這些數學現象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在課堂中呈現,不僅能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更為真切地了解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有助于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相較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數學知識較為呆板和抽象,其形象情境的構設,可以幫助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和探究性,這對學生主體的認知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采取情境學法,積極構建生活情境,引發學生對生活事件的聯想,明確學生的課堂目標,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如在“認識方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投屏功能,將學生所熟悉的校園環境投射到屏幕上,構建生活化的數字校園,讓學生根據校園建筑物進行方向的辨認,如“旗桿的北面是哪個建筑物?”“操場的正東方向是哪個建筑物?”“校門面對的是哪個方向?”等問題,這不僅能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使學生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中得到有效學習。
在課堂中創設相關的探究問題是教學的有效手段,合理設置問題內容,把握學生的探究方向,將對學生的主體學習和課堂效益起到積極作用。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和邏輯性,其課堂問題的有效設立,可以使學生在問題的分析和理解中,轉變方式,拓展思路,進而幫助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這對學生的認知發展起到促進效果。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探究教學法,靈活設計相關的課堂問題,不僅加深學生的主體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認知的發展。同時,教師在問題形式和層次設定方面,還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基礎,避免出現超綱、低效等現象,確保學生與問題之間探究效益。
如在“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已通過動手分實物的方式,對“平均分”的概念產生初步了解,為加強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學生解決能力,對此,我結合當前學情狀況設置以下問題:①填空:30÷5=6讀作(),其中30叫作(),5叫作(),6叫作()。有6個桃子,每個小朋友分2個,可以分給()個小朋友。②列式計算: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③解答:一斤蘋果3元,小麗的媽媽帶了15元,能買幾斤蘋果?通過設計相關的問題教學環節,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能使學生的運算技巧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通過生活情境、問題環節、游戲滲透、小組合作等方法的實施,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計算能力等方面得到切實加強,這對學生學科基礎的培養起到鞏固、提升的作用。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運用多元教學,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在所需,以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或課堂活動,滿足學生個體的認知需求,從而實現其主體發展的教育目標。教育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斷奮進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育培養中,希望廣大教師從自身做起、從主體抓起,不斷創新教學策略、優化組織形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