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輸卵管阻塞是導致不孕癥的主要因素,經調查發現,輸卵管阻塞占女性不孕癥的第一位,非特異性炎癥是輸卵管阻塞的主要臨床表現,人工流產或經血殘留物都會引發輸卵管阻塞[1]。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飲食、生活習慣越來越不規律,導致不孕癥的發病率逐年遞增。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通過介入治療可以得到良好的臨床效果,具有損傷小、療效好的優勢,但是手術的弊端就是再粘連率依舊偏高,對治療效果有著負面影響[2]。如何減少輸卵管再粘連的比率仍然是醫學工作者關注的課題,本研究觀察醫用臭氧介入治療在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醫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進行實驗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診斷標準,并施行介入性再通術。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27.5±4.0)歲;其中繼發性不孕30例,原發性不孕20例。將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實驗組平均年齡(27±3.2)歲,50支輸卵管阻塞,其中峽部梗阻30支,中間質部梗阻20支;對照組平均年齡(28±2.6)歲,50支輸卵管阻塞,其中峽部梗阻35支,中間質部梗阻15支。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純性介入性輸卵管再通術治療,實驗組采用醫用臭氧介入治療。兩組患者均在月經結束4~8 d內,利用數字多功能X線機器進行介入術治療,采取截石膀胱位置,對外陰進行常規消毒,利用窺陰器撐開陰道使子宮頸暴露出來,對子宮頸、陰道進行常規消毒處理。使套裝中的5.5F外套管套入美國COOK生產的JAS2500輸卵管,探入子宮腔,使得自然彎曲的外套管前端,找到子宮角的一側,即為輸卵管的入口處,用0.015的同軸導絲及3F的內套管進入輸卵管間質部,進行導絲抽離,采用導絲做輕柔探查疏通應對造影持續不通患者,疏通阻塞部位,阻塞部位有導絲通過后,抽離導絲,利用3F導管注入造影劑,確保輸卵管全部疏通后,注入糜蛋白酶4000單位、慶大霉素8萬單位、硝唑混合液15 ml及地塞米松5 mg,實驗組此步驟再多注入醫用臭氧,濃度為30 μg/ml,體積為12 ml,兩組最后注入超液化碘油4 ml。手術結束后,對兩組患者密切觀察3 h,常規消炎3 d,3個月過后隨訪,沒有妊娠反應的患者進行造影復查子宮輸卵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治療后進行3個月隨訪,比較兩組妊娠及輸卵管再次粘連情況。輸卵管全部閉塞標準:進行造影劑注入后,造影劑沒有流出,表現為部分顯影或團塊聚集及不顯影;輸卵管部分阻塞標準:造影劑注入時有阻力,同時輸卵管狹窄、粘連,可見部分造影在盆腔中;輸卵管通暢標準:輸卵管形態正常,注入造影劑沒有任何阻力,且造影劑均勻分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3個月后,實驗組妊娠17例、未妊娠8例,對照組妊娠9例、未妊娠16例;實驗組妊娠率為68%,高于對照組的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出現輸卵管再次粘連5例,其中3例峽部再粘連,2例質部再粘連;對照組出現輸卵管再次粘連16例,其中9例峽部再粘連,7例質部再粘連。實驗組輸卵管再次粘連率為20%,低于對照組的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妊娠及輸卵管再次粘連情況比較[n(%)]
衣原體、淋球菌和結核菌的感染會導致繼發性輸卵管阻塞,也可能因為輸卵管腫瘤和子宮內膜異位癥導致,核心原因是感染[3]。在病理因素中非特異性慢性輸卵管炎是導致的繼發性輸卵管阻塞的主要原因,因輸卵管阻塞導致的不孕癥仍然是婦科領域的一個難題[4]。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主要通過中醫藥治療、輸卵管通液和介入治療3種方法治療,因為介入治療臨床效果明顯,并且治療時間短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如何有效的解決提升患者的妊娠率、減低粘連率一直介入治療迫切解決的難題[5]。有研究顯示,宮腔鏡復通術后隨訪12個月,妊娠率為35.8%,術后6個月的再粘連率為28.7%;腹腔鏡聯合宮腔鏡治療隨訪12個月,妊娠率為53.6%,術后6個月的再粘連率為23.9%;常規的開腹行輸卵管復通術隨訪12個月,妊娠率為39.7%,術后6個月的再粘連率為54.6%[6]。現階段,因為創傷小、損傷小等優點介入性輸卵管再通術被臨床廣泛應用,但有研究報道,介入性輸卵管再通術后6個月隨訪妊娠率為32.5%,輸卵管再通率為97%,但是術后在粘連率仍然居高不下,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
如何防治輸卵管再粘連仍然是許多醫學工作者密切關注的課題,國內眾多學者采用了很多辦法應對,并收獲了一定的效果。有研究采用醫用幾丁糖治療,術后6個月的妊娠率為52.3%,未采用醫用幾丁糖的6個月妊娠率為26.3%;采用透明質酸鈉治療,術后6個月的妊娠率為12.5%,再粘連率為12.36%;未采用透明質酸鈉治療的粘連率為28.6%;采用碘油治療,術后6個月的妊娠率為29.6%;未采用碘油治療妊娠率為35.6%[7]。
三氧原子又稱臭氧,是一種在常溫常壓下不穩定有特殊氣味的氣體,有著極強的氧化力[8]。在水中是僅次于氟的超高氧化還原電位,發揮著快速、高效、廣譜的殺菌作用,殺菌效果超過傳統氯氣的400~500倍[9]。隨著臭氧在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對治療關節痛、糖尿病潰瘍和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國內很多醫院應用臭氧治療婦科炎癥,康復的幾率高達95%,臭氧治療炎癥優于傳統的藥物治療[10]。
降低輸卵管手術的再粘連臭氧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清晰,但是可能產生的效果如下。①臭氧具有快速滅菌、高效、廣譜的殺菌作用。②抵抗炎癥:臭氧可以通過促進抗氧化酶過量分泌中和大劑量的活性氧屬,刺激免疫抑制因子和拮抗性細胞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和白細胞介素-10(IL-10)的釋放產生抵抗炎癥的作用,同時促進內皮細胞分泌一氧化氮(NO),利用血管舒張減少缺氧情況,起到良好的消炎作用[11]。③臭氧可促進紅細胞內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含量增多,曲線右移氧合血紅蛋白解離,促進氧氣的產生,減少部分組織缺氧,注射臭氧時產生的過大壓力可以機械性分離粘連組織,臭氧可通過前面殺菌消毒的原理,促進組織愈合,防止組織粘連[12]。本次實驗利用醫用臭氧治療輸卵管阻塞,3個月隨訪結束后,實驗組妊娠率為68%,高于對照組的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輸卵管再次粘連率為20%,低于對照組的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效果明顯。
臭氧在治療過程中,不同濃度發揮的作用也會不同,同時臭氧濃度過高會對機體產生損害,所以在治療時控制好臭氧的濃度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選擇可以顯示臭氧精確濃度的臭氧發生器進行測量[13]。經過研究表明,臭氧的安全濃度為每克血液含有濃度為20~80 μg/ml的臭氧,如果臭氧濃度過高會對機體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本次實驗采用的臭氧濃度為35 μg/ml,如果注射時臭氧濃度過量,會使患者產生明顯的局部疼痛。利用醫用臭氧治療輸卵管阻塞,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妊娠率,并能減少再粘連率,手術程序簡單,對患者不產生副作用,減輕患者痛苦,且臭氧的設備簡單操作,極易推廣和應用。
綜上所述,醫用臭氧在介入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明顯,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