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鵬 張凌 張楊貴
乳腺癌現如今是致使女性死亡的癌癥中最為主要的一種病癥,其發病率高于其他病癥,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幾率也在逐年提高,基于一項美國女性的調查中顯示[1],于2017年間,女性的乳腺癌案例就增加了25.27萬例,這一數字占據了美國癌癥發病率的30%,在這之中,又有1/6的死亡案例。而由于早期乳腺癌基本無明顯的癥狀及體征表現,因此借助于早期乳腺癌的檢查方法,如X射線檢查,以及超聲診斷技術等,對其進行預處理,可以顯著降低該病癥的死亡率。超聲可針對諸多方面進行檢查,如對于病變形態、病變的內部結構及其方向進行評估,除此之外,超聲檢查無創面,無放射性,并且可以反復用于患者檢查,這幾個優點使得超聲多年來在早期乳腺癌檢測、淋巴結診斷等領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早期乳腺癌的腫塊較小,并且其腫塊無法觸及,在臨床檢查中很難發現,這就會延誤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X射線檢查對于早期乳腺癌有著很高的符合率,但是對于致密的乳腺腫塊卻得不到較為滿意的顯影,對于小型癌癥病灶易于疏漏;超聲對于囊腫及實腫、致密腫塊有著很強的分辨率,較高的符合率,并且由于其無創面且無放射,可反復使用[2]。因此,本文分別應用X射線和超聲診斷技術對早期乳腺癌進行檢查,探討超聲診斷技術在早期乳腺癌診斷中的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11月~2019年3月接受檢查的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作為本實驗的觀察對象,均為女性,其中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在手術前均未接受抗腫瘤治療。術前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記錄,患者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37.65±11.25)歲;已婚68例,未婚32例;文化程度:大學以上55例,大學以下45例;腫瘤直徑均<2 cm。
1.2 檢查方法 患者均應用X射線檢查與超聲檢查,具體如下。
1.2.1 X射線檢查 使用鉬靶X射線機對患者的乳腺進行軸位和斜位的常規攝取,為充分了解病灶所在區域,患者處于直立狀態,在軸位及斜位攝取過程中,斜位的投射角度垂直于胸大肌外部邊緣,為了使腺體很好的分開,不發生重疊現象,故用夾板均勻的將患者的乳房夾住,最大程度上將患者的乳腺暴露,以利于下一步拍攝時,可以捕獲到清晰的乳頭影像及乳腺外側、脂肪組織及皮膚輪廓。記錄下腫塊性狀、位置大小、數量、密度及鈣化情況等數據,并進行隨訪。
1.2.2 超聲檢查 采用超聲診斷儀(線性矩陣探頭頻率8~10 MHz)診斷患者。檢查時,使患者呈仰臥姿勢,雙臂上舉,充分暴露出雙側乳腺和腋窩部位。將探頭放置于患者胸部,稍許施加壓力,以乳頭為中心連續進行3次多方位、多層次的掃描檢查,如果病灶>2個部分,且呈垂直狀態,即可確診為病變,確定部位后,區分該病灶部位的位置,形態以及附近的血流分布,腫塊的數量,性狀以及具體邊界。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分析X射線及超聲檢查乳腺癌的影像學特點。參照美國放射學會提出的乳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BI-RADS),將臨床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比較超聲檢查及X射線檢查的準確度、特異度及靈敏度。比較早期乳腺癌患者與良性病變患者的影像學特征、血流特點。
1.3.1 X射線檢查 鉬靶X射線所得到的影像分為間接與直接征象,間接征象包括:皮膚顏色改變,泥沙樣、簇狀及小桿狀的鈣化病灶,乳頭內陷等;直接征象包括:邊緣毛刺狀、腫塊邊緣不清晰且分葉。確診為乳腺癌:檢查結果中含有1項直接征象及≥2項間接征象,或者2項直接征象。
1.3.2 超聲檢查 以下情況確診為乳腺癌:腫塊形態不規則,其邊緣類蟹足狀,并且內部有不均勻的實性低回聲,后方回聲衰減或減弱,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顯示其腫塊周邊及內部有斑片狀彩色血流信號。腋窩處有明顯增大的淋巴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超聲檢查乳腺癌的影像學分析 超聲檢查可以診斷出乳腺下動靜脈的強血流信號,這其中尤其以動脈的血流信號最強,在乳腺組織中發現了有一低回聲團塊,其形態相對不規則,回聲不均勻,并且邊界線也不清晰,該團塊與其后部分的衰減,縱橫比>1。見圖1。

圖1 超聲診斷乳腺癌
2.2 X射線檢查乳腺癌的影像學分析 乳腺癌患者的間接征象表現為乳頭內陷,呈漏斗狀,局部出現皮膚凹陷或是加厚。直接征象表現為毛刺狀且密度高,不規則的邊界,性狀表現為不規則排列,顆粒狀和細沙狀等的鈣化現象,密度不均勻,病灶致密,結構紊亂。見圖2。

圖2 X射線診斷乳腺癌
2.3 超聲與X射線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比較 經臨床病理診斷顯示,早期乳腺癌60例,良性病變40例。超聲檢查的敏感度為91.67%、特異度為90.00%、準確度為91.00%,均高于X射線檢查的78.33%、52.50%、68.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超聲與X射線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比較(%)
2.4 早期乳腺癌患者與良性病變患者的影像學特征比較 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后回聲減弱、沙粒鈣化、蟹足、形狀不規則、邊界不清影像學占比分別為51.67%、70.00%、41.67%、90.00%、48.33%,均高于良性病變患者的15.00%、27.50%、7.50%、35.00%、15.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5 早期乳腺癌患者與良性病變患者的血流特點比較 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流阻力指數>0.7占比為68.33%、Ⅱ類或Ⅲ類占比為65.00%,均高于良性病變患者的5.00%、10.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2 早期乳腺癌患者與良性病變患者的影像學特征比較[n(%)]

表3 早期乳腺癌患者與良性病變患者的血流特點比較[n(%)]
乳腺癌對于女性來說是一種不利于女性健康的疾病,如前所述,乳腺癌已成為女性因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早期乳腺癌處于組織學疾病與臨床疾病的前期,其中主要包括非侵襲性與浸潤性乳腺癌。在臨床中,癌癥局限在直徑<2 cm的乳房組織中,且在未粘附于皮膚筋膜的外部淋巴結中不發生轉移,在臨床過程中無法獲得治療特征,而且在臨床上可以預測到病變但不是乳腺癌,或者是乳房皮膚與側部淋巴結轉移[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超聲技術不斷應用于乳腺癌的診斷與篩查,此舉可以提高對于乳腺癌診斷的有效與準確度。診斷后,早期干預就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罹患乳腺癌的幾率。一般來說,對于乳腺癌的診斷之所以會出現誤診,就是因為患者脂肪較多,乳房具有一定致密度的光標紋理,因此在臨床手術中,乳房的質量越大,給手術帶來的困難就越大,進而導致誤診[4-6]。
超聲診斷具有不留創面,準確度較高等優點,不斷被醫護工作者所采納使用,近年來,超聲診斷技術日臻完善,在進行診斷時不會受到探測角度,探測面積等的影響,但是也存在缺點,該方法對于血流速度還不能準確反映,以及超聲科的醫生對于精密儀器的操作并不熟練等因素,導致實際結果可能有所差別[7,8]。本文選取100例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對其進行超聲及X射線診斷,結果顯示,經臨床病理診斷顯示,早期乳腺癌60例,良性病變40例。超聲檢查的敏感度為91.67%、特異度為90.00%、準確度為91.00%,均高于X射線檢查的78.33%、52.50%、68.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后回聲減弱、沙粒鈣化、蟹足、形狀不規則、邊界不清影像學占比分別為51.67%、70.00%、41.67%、90.00%、48.33%,均高于良性病變患者的15.00%、27.50%、7.50%、35.00%、15.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流阻力指數>0.7占比為68.33%、Ⅱ類或Ⅲ類占比為65.00%,均高于良性病變患者的5.00%、10.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在臨床診斷過程中,超聲診斷可用于早期乳腺癌的診斷,是早期診斷的最基本方法。
綜上所述,為了降低乳腺癌患者的高死亡率,發現早期乳腺癌并提出有效的早期干預方法,應用超聲診斷是非常有效的,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超聲診斷的準確度將進一步提高,并達到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