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雅榮
在臨床上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屬常見癥,屈氏韌帶以上為其主要出血點[1],常見于十二指腸、食管、胃等處,一般因門靜脈高壓致使食管胃底的靜脈出現破裂而引發出血,伴隨著持續發展的病情極易引發各類嚴重的并發癥,如失血性休克、肝功能衰竭、繼發感染等[2]。奧曲肽屬內源性生長抑素類似物,可將內臟的血流量和門脈壓力降低,有助于腸道吸收鈉、水,但單獨給藥效果不甚理想。普萘洛爾也屬一線預防消化道出血的藥物,可使出血量和心輸出量減少,有助于內臟動脈的收縮,使內臟血流量得到進一步降低。本文針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給予聯合奧曲肽、普萘洛爾展開治療,對其治療效果展開分析,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選取16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4例。對照組中男44例,女40例;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48.56±6.48)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1±1.11)年。觀察組男46例,女38例;年齡32~70歲,平均年齡(48.36±7.22)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7±1.08)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經胃鏡檢查均確診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與診斷該疾病有關標準符合;存在乙型肝炎既往病史;存在典型的上消化道出血表現;患者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了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有過敏史;伴肝癌或肝性腦病;血液系統存在功能障礙等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對癥處理,包括抗感染、禁食、輸血、呼吸支持、吸氧、止血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靜脈滴注奧曲肽(北京悅康凱悅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213,規格:1 ml∶0.1 mg)治療,初始劑量為0.1 mg,后以0.025 mg/h,治療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普萘洛爾(江蘇朗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747,規格:5 ml∶5 mg)治療,3次/d,10 mg/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接受7 d治療。治療期間對患者生命各項體征實施監測,血壓、心率若過低,應對使用劑量進行調整或立刻停藥。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相關臨床指標(再出血發生情況、輸血量、止血時間),治療前后脾靜脈、門靜脈的內徑和血流量,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給藥后24 h內,檢測血常規、血壓數據顯示正常,胃鏡檢查表明停止出血,即為顯效;給藥24~72 h內,檢測血常規、血壓數據顯示正常,胃鏡檢查表明停止出血,即為有效;給藥72 h后,血常規、血壓未恢復正常,胃鏡檢查表明仍繼續出血,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77/84),其中無效7例,有效53例,顯效24例;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7.38%(65/84),其中無效19例,有效46例,顯效19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553,P=0.010<0.05)。
2.2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再出血發生率4.76%(4/84)低于對照組的15.48%(13/8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301,P=0.021<0.05);觀察組患者輸血量(307±83)ml少于對照組的(513±107)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3.942,P=0.000<0.05);觀察組患者止血時間(15.22±4.02)h短于對照組的(25.13±3.88)h,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6.257,P=0.000<0.05)。
2.3 兩組患者脾靜脈、門靜脈的內徑和血流量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脾靜脈內徑、門靜脈內徑、脾靜脈血流量、門靜脈血流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脾靜脈內徑、門靜脈內徑、脾靜脈血流量、門靜脈血流量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脾靜脈、門靜脈的內徑和血流量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脾靜脈、門靜脈的內徑和血流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14%(6/84),其中食欲缺乏2例,疲乏2例,惡心、嘔吐2例;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86%(15/84),其中食欲缺乏3例,疲乏5例,腹瀉、腹痛3例,惡心、嘔吐4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408,P=0.036<0.05)。
肝硬化屬慢性進行性的肝病[3],常見于臨床,患病后患者機體功能儲備和肝功能均顯著降低,典型的上消化道出血癥狀主要發生在疾病晚期,急性外周循環因此出現衰竭,重者引發出血性休克[4]。單獨給藥雖有一定療效,但并不顯著,急診中的硬化劑和套扎技術配合存在較大的難度,若想短期止血可選擇三腔二囊的壓迫治療[5],但手術風險極大,極易出現呼吸道感染、食管破裂等危險。治療時若選擇手術則創傷性相對較大。
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預防和治療中,奧曲肽、普萘洛爾均屬有效藥物,前者為生長抑素類似物,對血管收縮十分有利,可對胃泌素和胃酸的釋放起到抑制效果,從而使出血量減少,也可降低發生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幾率,該藥物成功止血的幾率約為70%[6]。而普萘洛爾為非選擇性β 受體阻滯劑的第一代,經對β 腎上腺素能受體產生拮抗,使上消化道血流量和心輸出量減少。還可對內臟產生間接作用,使其血容量減少,使其靜脈壓、竇內壓降低,從而減少靜脈曲張出血的發生。經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再出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奧曲肽、普萘洛爾協同效果較為良好,可將止血時間有效縮短,將再出血率、輸血量降低,其止血作用更佳。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療的關鍵在于門靜脈壓力的降低,使血流量減少,爭取更多凝血時間[7]。針對靜脈曲張潰瘍、破裂等引發的出血治療時聯合藥物療效更為確切,相較于單用藥物,聯合用藥效果更優。奧曲肽可對內臟血管產生作用,使門靜脈壓力降低,使門靜脈的血流量減少,從而發揮其止血的效果,研究顯示[8],其可減少25%內臟血流量、25%總肝血流量、30%曲張靜脈壓、20%肝靜脈楔壓等,起到較為顯著的止血作用。普萘洛爾對內臟血管的收縮需經β2受體阻滯劑,可對心肌β 受體起到拮抗效果,使心率降低,循環血量減少[9],心肌氧耗降低,從而使出血量減少,發揮其止血的作用,臨床也常將其用于多種原因引發的心房顫動、心律失常等的治療。奧曲肽經對門靜脈壓力作用,使內臟出血減少。而普萘洛爾可使心率降低,經對過度的心肌收縮實施緩解,進而止血。本研究結果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脾靜脈內徑、門靜脈內徑、脾靜脈血流量、門靜脈血流量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合用藥可經對患者脾靜脈和門靜脈的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實施調節,將止血作用達成,且二者協同效果顯著。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7.14%(6/84)低于對照組的17.86%(15/8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合用藥安全性較為良好。
綜上所述,針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聯合使用奧曲肽、普萘洛爾,止血作用更為顯著,可使脾靜脈和門靜脈的血流動力學有關指標得以有效改善,血流量得以減少,發揮止血作用,且其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