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高銳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于華亭市這樣一個資源型縣級市來講,探索新的發展路徑,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就更加刻不容緩,勢在必行。現結合華亭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推動華亭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華亭市是一個資源型縣級市,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總人口18.2萬,縣域內煤炭儲量近34億噸,是全國十四大產煤基地重點縣(市)之一。近年來,華亭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全市各項事業發展勢頭好,為推動華亭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礎。
一是經濟方面。近年來,華亭市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穩步提升。二是產業方面。華亭市產業門類分布較多,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具有規模的工業企業17戶,農業產業化企業31個,牛飼養量8.2萬頭,核桃掛果面積3.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3.5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2.7萬畝;AA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4處、鄉村旅游文化村7個,從業人員2.3萬人。三是住房和交通方面。華亭市城區面積17.2平方公里,城市街路67.6公里,城鎮化率60%以上,通村通社道路硬化率90%以上,農村安全穩固住房覆蓋率95%,自來水入戶率98%,行政村寬帶網絡實現全覆蓋。四是民生方面。華亭市被國家命名為“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市)”。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養老福利機構、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基本健全。五是生態建設方面。
華亭市的重點水域水質安全及地表水出境斷面全面達標,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交通干線噪聲均低于功能區劃標準要求。
以上是華亭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概況及相對周邊縣市的一些優勢。同時,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也是制約華亭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是基礎條件。華亭市地形地貌復雜,境內高山、丘陵、溝壑、梁峁、河谷縱橫交錯,其中丘陵溝壑區占到全市行政區劃面積的 70% 以上,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人口數量。華亭市人口數量18.2 萬人,人口數量不足、人口密度過小,造成農村無勞動力、城市無活力的問題十分突出。
三是農業發展。華亭市是一個資源型工業城市,農業的占比較小。同時,華亭市氣候高寒陰濕,種植業發展也比較困難,農業產業開發整體層次低、鏈條短、效益差。
四是在建設用地上,一方面,華亭市受地域地形限制,可利用土地少而分散。另一方面,受林地、水源地、耕地等保護政策影響,工業用地指標和存量土地有限,可供規劃用地偏少,造成一些項目難以落地實施。
五是產業政策。現根據國家制定的《30 萬噸 / 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工作方案》,30 萬噸 / 年以下煤礦基本退出的規定華亭市 30 萬噸以下的煤礦就達 6個,煤炭產業發展也面臨很大的困境。
六是生產用水。近年來,隨著華亭市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人民用水需求的日益增長,華亭市供水壓力逐年增大。3座小型水庫,庫容偏小,城鎮居民生產生活和建設用水以及工程性缺水問題十分突出。
目前,華亭市經濟社會正處于向又好又快發展的起點上。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為推動華亭市經濟社會發展,在發展全過程中需要貫穿“四種意識”、協調好“四種關系”,解決好前進方向和基本原則的問題。
一要在發展中貫穿創新驅動意識。把創新驅動作為推動華亭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首要任務,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產業、市場、產品、業態和管理創新,依靠創新強產業、夯基礎、促改革、增活力,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二要在發展中貫穿集約高效意識。牢固樹立節儉、約束、高效的價值取向,強化對人力、物力、財力、管理等生產要素的統一配置,將資源由簡單粗放式開發利用轉變為集約式綜合開發利用,發展精深加工型、技術密集型產業,降低發展成本,提升發展效益。三要在發展中貫穿平衡充分意識。發展要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緊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解決城鄉、工農、人與人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不充分的問題,特別要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民生民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人共享優質教育、共享就業機會、共享醫療服務、共享社會保障、共享發展紅利、共享小康生活。四要在發展中貫穿綠色生態意識。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同時,還需協調好以下“四種關系”:
一要在發展中協調好質量與速度的關系。正視當前華亭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質量不高、速度不快”的問題,既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階段要求,加快實現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切實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又全力做好上項目、擴投資、穩生產、促消費各項工作,確保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必要的速度支撐。二要在發展中協調好傳統與新興的關系。加快傳統產業煤電化的改造升級,保證傳統工業的優勢地位不動搖;還要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以新型工業、現代農業、生態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的產業,建立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新格局。三要在發展中協調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在發展中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新技術培育新產業,打造新產品,樹立新品牌,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空間。四要在發展中協調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加大資源的保護力度,合理控制煤炭等資源的開采規模,保護資源不被破壞,使經濟在自然和生態系統可支持的范圍內平穩健康發展。為推動華亭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結合調研結果,談以下幾點建議:
1.加快產業轉型,培育發展新產業
加快推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大力發展我市“五大三特”富民增收產業,推動核桃、藥材、肉牛、蔬菜、勞務產業擴量提質增效;推動鹿、麝、盤羊、中蜂、生態雞、金銀花、秋葵、構樹等產業形成特色。推動三產服務業縱深發展,以關山大景區開發建設為核心,強力推進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品牌效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華亭市旅游開發影響力。打造傳承和發展我市歷史文化、美食文化、時尚文化、休閑文化的特色商業街、商業圈和商業區,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2.推進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新動能
改革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在華亭市的發展中,還要主動順應發展動力變革的新趨勢,以改革創新促進新動能成長、舊動能轉換。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鞏固擴大“三去一降一補”成果,精心謀劃實施一批促進產業鏈、價值鏈、供給鏈向中高端躍升的項目,優化供給體系、提高供給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特別是農村宅基地產權制度改革,真正讓農民從土地中享有權利,獲得財產性收入。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推動藥材、肉牛等農產品開拓市場。加大與周邊省、市、縣在交通、能源、產業、基礎設施、旅游、政策等方面的對接與合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互訪、交流和經貿洽談活動,促進產業互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加強政策引導,加大信貸支持,強化創業指導服務,提升協同創新力,加快就業創業培訓中心建設,著力培養一批優秀企業家,推動形成更多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3.堅持生態綠色,打造發展新環境
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華亭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抓好華亭市散煤、鍋爐整治和煤塵污染整治,抓好企業清潔化生產、水資源節約和保護、水源地保護等重點工作,加快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加快推進汭河流域生態修復保護、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等項目,積極實施塘壩湖泊、濕地公園、農田水利、小流域治理等工程,著力提高生態自我修復、自我調節能力,為華亭市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的生態環境。
4.推進共建共享,拓展發展新內涵
在華亭市的發展中,要持續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持續增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加快華亭市醫療衛生、公共衛生、基層衛生三大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提升鄉村兩級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公立醫院晉等升級、村級衛生室實現標準化建設;全面落實扶持政策措施,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多渠道幫助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實現穩定就業。加快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切實解決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續擴大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和失業保險覆蓋面,建立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推動城鎮職工、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穩步提升,調整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結構、適度擴大報銷范圍、突出大病保障功能,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5.政策落地落實,增強發展新保障
打破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式、固有模式,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循序漸進,使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更加釋放。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對接國家及省、市的產業布局、規劃、政策,著力解決華亭市在發展中面臨的用地、資金、技術及人才等難題,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注重人才引進機制,緊扣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信息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和薄弱領域,引進產業緊缺急需人才,營造重視人才、尊重人才、關愛人才、成就人才的濃厚氛圍,為促進華亭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甘肅省平涼市華亭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