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麗 穆洪海
農村是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主戰場,隨著農村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面貌有了很大改善,農業生產水平明顯提升。新時期,加強農業經濟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是促進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對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并且闡述了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農業經濟管理措施,以促進農村經濟實現更快速地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基礎性的民生產業,政府十分關注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在新形勢下,改善民生、努力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依舊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三農”工作任務之一。農業經濟管理對于農村經濟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農村經濟水平,為農村經濟轉型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但目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群眾的思想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這些都會阻礙農業發展以及農村經濟建設。要想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就必須要掌握農業經濟管理的要點,明確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村經濟建設之間的緊密關系。
農業經濟管理涉及的范圍較廣,包括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加工和銷售等,是一項系統性、有計劃、有組織的工作。在農業經濟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農業生產管理,其管理對象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不僅要激勵農民,讓農民的生產熱情不斷提高,還要加強各種農業生產技術的創新,助力農業生產創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已經不能滿足當前農業發展需求,必須對農業經濟管理進行改革,創新管理模式。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必要性十分顯著,一方面,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充分調動農民的熱情,農民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要想促進農村經濟實現快速、良好的發展,就必須要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即大力搞好農業生產,促進共同富裕,給農民帶來更多的財富,深層次地實現全體富裕。讓農民看到了經濟的發展趨勢,自然會激發起生產熱情,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農業經濟管理有助于明確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明確農村經濟發展方向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只有找準了方向,才能更好發力。現階段,全球的經濟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逐漸被淘汰,農業在我國的經濟體系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高,依靠壓榨勞動力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的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時代背景。農村有大量剩余勞動力,我國有自己獨特的國情,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國家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必須要結合我國國情,從工業重心向農業重心靠攏,突出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才能真正解決農村經濟過程中的瓶頸。
農業經濟管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制度保證
農業經濟管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保障,能讓農業經濟發展制度更完善,為農村經濟建設創造一個更加和諧良好的環境。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相關的制度建設,在制定制度的時候,必須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深入農村,了解農村發展情況,確保農業經濟發展的科學性。任何行業的制度建設都需要長期摸索,需要不斷實踐,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從最實際的角度出發,促使農村經濟制度更完善更合理。
有助于約束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相關行為
由于農村經濟管理中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導致農村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尤其是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必須要遵循時代發展的大方向。以本地為例,本地的一些農村地區,以前道路兩側的耕地較多,一些小商販以販賣日常用品衛生,但是商販的衛生意識較差,亂扔垃圾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道路環境衛生非常差。與此同時,一些小商販在擺攤的時候占用公路,影響了來往車輛和行人,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安全事故。對于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會對本地的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影響。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即要對道路兩邊的農田充分利用起來,明確主干道兩側種植農作物的種類,并且統一安排農作物的銷售,這樣可以讓農田被利用,產生農業生產效益的同時,還能約束一些人員的行為,改善當地的社會面貌環境。
農業經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能夠對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解決,打破長期以來制約農業發展的各種條條框框。比如以前的農業生產效率較低,人工生產不僅耗費勞動力,而且農業生產總值不高,通過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創新農業生產技術,對農業機械化進行推廣,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綜合素質較低
農業經濟是一項技術要求很高的工作,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農業發展,但是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水平還有待提高,當前的管理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管理經驗、管理能力不足等現象時有發生。在農業經濟管理中,首先必須要掌握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知識,并且要具備責任感。
缺乏專業的農業經濟管理機構
隨著農業不斷創新發展,現代農業的組成越來越復雜,農業經濟管理內容也越來越多,一個專業的農業經濟管理機構可以更好地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對各項工作進行細分。現階段,農村地區還缺乏一個專業的農業經濟管理機構,一些偏遠地區更是不注重農業經濟管理的專業化建設,影響市場信息的傳遞以及農業經濟管理實效性。
農民整體文化程度較低
農民是農業經濟中的主要參與者,他們的綜合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程度。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大量年輕勞動力開始涌入城市,到城市務工,城市化進程加快,留在農村的大多數都是老齡化人員,文化水平較低,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也不高,不能很好地接受各種新思想,對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建設產生了很大的阻礙。
完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
農業經濟管理是農村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健全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無論是對農村經濟社會面貌的改善,還是農業經濟發展,都有促進作用。新時期,必須要完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改善農從經濟管理方式。例如,在農村經濟管理中,可以推行責任管理制度,將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分片區,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由管理人員深入基層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落實責任,制定農業經濟發展目標,以此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再比如,要不斷完善培訓管理制度,定期、持續對農民開展培訓工作,因為農民是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想要保證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要提高農民的綜合能力水平,讓每個農民都參與到農業生產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定期開展培訓課程,完善培訓反饋制度,農民可以隨時反饋自己的意見,以學習新技術、新理念為目標,并且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促進當地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加強農業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推廣與使用
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基礎,傳統的人工種植生產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農業發展趨勢,近年來,各種農業生產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推廣,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高效,而且逐漸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未來還可以加強對各種農業生產新技術的研究,并且要不斷推廣農業機械設備、運輸設備等,對互聯網技術進行推廣普及,讓更多農民了解互聯網技術,豐富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的信息量,拉近農民和市場環境之間的距離,及時掌握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有利于更好地開展農村經濟建設。比如通過互聯網的特征,農民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和相關福利政策,擴大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在網絡上進行農產品銷售,提高產品銷量,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改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惡化,不僅不利于農業生產,還不利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優化生態環境,讓人們在良好的環境中工作、生產、生活,是未來農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內容。農村生態環境惡化所帶來的問題已經十分顯著,對此,要加強生態環境優化建設工作,對于已經出現污染的地區,及時加強生態治理,比如改善土壤環境,優化土壤墑情,為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對于隨意占用耕地的現象,要進行嚴懲,確保耕地能夠發揮其用途,為農業創收助力。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新農村建設逐漸步入正軌,農業經濟迅速發展,農業經濟管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十分顯著,在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山東省五蓮縣中至鎮財政經管服務中心)(山東省五蓮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高守葆.試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7(05):201.
[2]李軍花.淺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財經界,2017(15):18.
[3]陳利霞.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業與技術,2015(08):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