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秀艷
作為重點的防護林建設區域,四平市全市林業擁有35個國有場圃,98個林業工作站,職工大約7000人,林地占用面積可達28.31萬hm2,森林覆蓋率可達16.9%。森林東部半山區域為水土保持林,主要種植落葉松、天然林、樟子松等;中部平原主要種植楊樹,屬于農山防護林;西部地區也主要種植楊樹,屬于防風固沙林。四平市在重視生態建設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措施改善林業經濟管理。但實際運行期間,當地林業經濟依然存在較多困難,經濟比重較低,部分企業規模較小,無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且林業經濟鏈較短,初級產品較多,無法根據市場配置合理分配林業資源。
林業建設工程中,林業資源占據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此相關林業部門應重點做好林業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工作,并保證林業經濟管理深入至森林栽培、保護、利用等各個環節,促進林業工作的順利開展。由此看出,林業經濟管理主要指的是有目標、有計劃的強化保護林業資源,做好培育、保護、綜合開發等工作,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促進森林資源的長遠發展,提高經濟與社會效益。林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適度管理林業生產周期,結合實際經營問題,分析生產要求,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保證林業長遠自然發展,為全面建設林業工作提供更多動力。
首先可以實現林業資源的多功能化,當前我國林業資源的利用方向單一,渠道狹窄,沒有進行多元化創新。通過引入林業經濟管理措施,可以改革林產品資源,保證加工優勢,實現林業資源的多功能化,贏得更大的行業總產值與產品附加值。其次可以促進林產業工業的發展,新型林產業以林業經濟為主,可以促進區域內農業、林業、工業的協調運行,但當前林業產業的配套農業與工業設施較為落后,整體林業經濟管理處于弱勢。而實行林業經濟管理措施,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并合理分配各地區的人力資源,保障林業經濟正向增長,為林產業工業的發展提供動力。最后可以促進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林業經濟管理措施可以為當地提供豐富的林業資源與野生森林動物,更好的發展旅游業,反向促進林業經濟提升,形成良性循環。
林業發展理念落后
由于發展理念落后,更多人們只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沒有關注更重要的林業經濟管理環節,且部分林業企業沒有形成持續發展理念,林業資源獲取方式并不科學,存在濫砍濫伐行為,嚴重阻礙了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林業資源開采不合理
相較國外發達國家的林業管理模式,我國林業資源開采并不合理,林木開采過度,不利于林業經濟的順利發展。尤其當前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加快,人們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遠遠大于供給量,過度開采縮小了我國的綠色面積,影響了整體的經濟走勢。
林業產業化水平不高
一方面,林業屬于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但當前我國農業管理方式較為松散,缺乏系統的管理體系,直接影響著林業市場化進程,減弱了林業經濟管理效果,林業產業化水平較低。另一方面,林業出現兩極分化的發展趨勢,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態勢良好,但林業資源豐富、經濟水平較低,沒有融合市場需求的區域,林業產業化發展程度較低,阻礙了林業經濟的持續發展。
林業管理機制不完善
首先是缺乏完善可行的管理機制,無法激發林業人員的工作熱情,降低了林業經濟管理效率。其次是林業經濟分類不明確,沒有結合市場實際需求制定林業經濟管理方案,無法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最后是林業職能部門沒有實行有效的監督管理措施,經濟體系不完善,阻礙了林業經濟的和諧發展。
林業執法力度不強
雖然我國在大多區域設立了林業檢查站,但依然存在管理問題,執法力度較差。比如部分區域沒有結合林業經濟需求制定監管方案,且部分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沒有完全掌握系統的林業法律知識,減慢了林業執法進程,降低了林業經濟發展水平。
林業科技含量較低
首先是育林造林方面沒有引進先進科技,林木成活率較低,成本增加,無法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其次是林業管理方式落后,植被分布不科學,外界環境很容易影響造林成活率,增加了育林成本。最后是林業經濟產業科技含量較低,無法深度開發林產品,產業鏈補償力度較差,產品附加值不高,嚴重影響了整個林業經濟的良性發展。
管理隊伍綜合素質較低
首先是林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科技應用水平較低,無法在林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靈活引入科學設備。其次是管理人員的生態環保意識較差,林業經濟管理期間更多關注經濟效益,忽視了林業生態保護工作。最后是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較低,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影響了林業造林效果,降低了經濟利潤。
提升林業環保意識
首先應借助海報、宣傳欄等方式強化宣傳林業保護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在公交站的廣告牌、公園公示板、小區公示板張貼保護宣傳資料等,實現全民保護林業。其次應在公益廣告中植入林業保護信息,吸引大眾注意,通過明星效應提高人們的林業環保意識。最后是采用網絡宣傳方法,引入信息技術,在微信公眾號、微博、qq、抖音等平臺宣傳林業保護的意義,提升人們的保護意識,倡導全民保護林業環境。
合理開采林業資源
為了促進林業和諧發展,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相關部門應結合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開采方案,實現可持續發展。林木雖然屬于可再生資源,但若開墾速度超出正常生長速度,將會導致濫砍濫伐現象,降低林業經濟與社會效益,甚至造成更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對此,林業經濟管理過程中應倡導綠色持續發展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倡導持續發展,合理開采林業資源。
優化林業產業結構
當前我國林業產業鏈結構并不合理,相關部門應結合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及時改變林業經濟管理模式,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實現林業產業化發展。實際運行期間,林業應采用循環型、節約型的生產模式,合理開采林業資源,高效利用林業生產土地。且還應根據市場情況,適當調整林業產業發展方向,轉型升級林業產業結構,提升生態效益。
完善林業管理機制
為了實現林業的和諧持續發展,相關部門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可行完善的林業發展規劃,構建與林業經濟相關的管理機制,提高林業產業效益。首先,應完善林業相關的管理規章,設定科學的運營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工作時間,使更多林業工作人員以飽滿熱情投入工作。其次,應科學劃分林業經濟工作,實際調查林業市場需求情況,落實不產制度,制定經濟管理方案,科學銜接林業經濟與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最后,林業相關部門應完善自身職能,構建科學的經濟管理體系,加大監管力度,為林業經濟和諧發展提供助力。
強化林業執法力度
首先應強化管理林木砍伐工作,制定嚴肅的懲罰行為,嚴格管制濫砍濫伐、違法加工以及過度開采等行為,修訂完善現有的法律機制,強化約束人們行為,通過嚴厲的執法工作,降低違法行為的發生幾率,達到合理保護林業資源的目的。其次應強化宣傳力度,通過網絡媒體、知識講座等形式為人們講解林業執法流程,播放案例,加強人們對林業保護工作的認識,做到自覺遵守規章。最后應嚴格監管木材流通市場,明確木材流通量,保證有證運輸,嚴格懲罰無證運輸、超運等行為。
合理引入科學技術
林業經濟管理過程中,相關部門應遵循基本規律,引入科技手段,強化林業養護效果。一方面,相關部門應以科技為核心,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引入科學技術防治林木病蟲害問題,實現林業的現代化、和諧化發展。另一方面,應遵循自然發展規律,根據實際情況,借助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培養樹種,提高樹木的成活率與生長質量。同時,還應研究適應林區的物種,積極發展林下經濟與林產經濟。除此之外,還應借助科學技術深加工林木資源,獲得更大的林業生產效益。
強化林業人才培訓
首先,林業部門應針對林業經濟管理人員建立科學的教育培訓機制,使其了解最新的林業發展政策,并嚴格落實至具體工作中。必要時還應創新人才引入機制,吸引更多專業人員加入。最后應引入社會監督,嚴格約束林業工作人員行為。相關部門應樹立先進典型,形成示范效應,整體提高林業隊伍的綜合素質。比如可以要求林業管理人員學習塞罕壩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洗滌思想,提高個人素質。相關新聞媒體也應加大對林業管理人員的監督力度,及時追蹤報道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形成社會輿論壓力。
綜上所述,隨著生態理念的推行,林業經濟管理得到更多人們重視,相關部門應強化保護林業資源,并結合市場經濟形勢及時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完善管理機制,加大執法力度,構建切實高效的林業資源管理體系,促進林業的持續和諧發展。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森林病蟲防治中心)
參考文獻:
[1]張衛平.林業育苗技術管理及其促進林業經濟[J].農村實用技術,2021(09):83-84.
[2]張鎖平.生態環境保護背景下林業經濟發展對策探討[J].山西農經,2021(08):115-116.
[3]許玉霞.淺析當前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20(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