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傳妹
價格認定工作與司法、行政執法關系密切,是司法、行政執法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它們的一個組成部分,為司法、行政執法活動提供重要依據。隨著價格認定工作的深入進行,其逐漸凸顯出風險問題。為了進一步提升價格認定質量,應有效分析各種風險,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價格認定發展要求。
價格認定工作在社會經濟建設和社會法制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實際認定過程中,各個環節均會存在風險因素,包括資料不完善、實物勘察不仔細、認定依據不明確等,無法保證價格認定的準確性。為了消除風險因素,相關機構應客觀合理的對待價格認定工作,并增強規范意識,嚴格遵循操作規程,最大程度的消除潛在的工作風險,保證認定質量。由此看出,價格認定風險主要指的是價格認定機構和認定人員,在日常履行價格認定職責中,遭受損失或者危險的一種可能性,具有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當前本區域價格認定風險主要包括固有風險、操作風險和干預風險。
固有風險
因價格認定條件不確定性導致的風險為固有風險,具備多種引發因素,包括不完善的價格認定行業理論基礎、單一的認定技術方法、不健全的價格管理體系等,價格認定部門無法反映客觀情況,不能順利出具價格認定結論書。
操作風險
受理過程中的風險與認定過程中的風險均屬于操作風險。其中受理風險包括協助手續中的認定標的不符合實際標的描述、協助手續不全、未辦理協助書等。認定過程中的風險包括價格認定前未進行技術認定、未調查市場情況、未勘驗實物、價格認定結論未說明風險規避等。
干預風險
包括內部干預和外部干預。認定機構內部領導發出不正確的指示和意見造成的風險;外部社會要求認定機構和認定人員按自已利益進行影響、干擾造成風險。
價格認定內部環境的影響
1.對固有風險認識不足
受自身性質影響,價格認定工作本身具備一定的固有風險,環境的變化會影響涉案物的價格,導致結果誤判。這主要與市場發展規律相關,很難完全避免。目前價格認定工作所處發展階段,并未制定系統的監管機制,無法科學識別固有風險,影響了價格認定的公正性。同時,價格認定機構也并未科學了解地方經濟環境,容易弱化風險存在,無法有效識別。
2.思想道德素質不高
價格認定工作的專業性較強,認定人員的專業能力與業務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但當前部分工作人員無法敏感識別市場變化規律,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認定工作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很容易導致價格認定廉政風險。同時,部分工作人員沒有扎實掌握價格認定的專業知識,也影響了認定結果的客觀性與公正性。
3.認定操作規范性有待提升
價格認定工作涉及較多環節,任何環節的操作失誤均會影響判斷的準確性。受理環節若沒有明確價格認定對象便處理,會直接導致不當受理;審查環節不當干預會直接導致審查失效,沒有嚴格保密重要數據與核心資料,也會對導致信息泄露,直接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決定環節若沒有嚴格落實復核審議、內部審核等制度,也會導致價格認定失誤問題。
價格認定外部環境的影響
1.法律依據不足
當前我省價格認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并不健全,認定工作僅依據國家發改委出臺的規范政策性文性,為認定工作埋下了風險隱患。由于缺乏專門的法律依據,以致價格認定并不符合實際工作,認定標準并不統一,缺乏法律效力,甚至有悖于其他部門的認定依據,增加風險機會。
2.宣傳溝通不夠
為了使社會各界更好的了解價格認定政策法規、職能地位、業務流程,相關價格認定部門應重視宣傳溝通工作。但實際工作中,并未充分重視宣傳價格認定,認定機關與認定機構在處理業務期間存在矛盾與摩擦。且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案件當事人并未全面認知價格認定的機構職能、工作原則、業務流程以及認定方法,甚至存在曲解,導致投訴、復核等問題,損害了價格認定人員與價格認定機構的社會形象。
3.外部社會干預
外部環境風險的主要原因便是外部干預,比如為了達到利于自身的目的,外部服務對象可能會賄賂價格認定機構或價格認定人員,或者利用社會關系,對價格認定人員施加壓力,影響了認定結果的客觀性與規范性,直接增加了價格認定風險的發生幾率。
從內部因素著手
1.提升認定風險意識
價格認定工作涉及范圍較廣,技術復雜。在辦理搶奪、詐騙、盜竊、故意損壞公私財物等涉嫌事案件價格認定工作中,其認定結果直接影響著當事人罪責判定,一旦認定失誤,將會導致司法部門的誤判,增加了認定人員被追責的風險。對此,價格認定工作人員應全面增強價格認定風險意識,嚴格根據法定程度合理確定涉案財物價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確保司法工作的公平性與科學性。
2.提升認定人員工作能力
價格認定機構應充分重視認定人員的培訓工作,通過舉辦培訓班、座談會、業務交流會等活動組織不同水平的從業人員交流分享經驗,并專門講解分析典型案例,引導認定人員將專業理論知識合理應用至實踐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全面提升市場認知與判斷水平。同時,還應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價格認定人員謹記職業道德規范,做到廉潔從業。除此之外,還應制定嚴格的工作制度,明確崗位責任,針對性培訓各種價格認定風險,使工作人員了解成因與解決方案,促進認定工作的健康穩定進行。
3.嚴格遵守技術規范
第一,應嚴格遵循現場實物勘驗制度,對于滅失物品,應嚴格遵循物品規范與基準期信息,詳細記錄,并做好相關說明。第二,應強化價格認定結論書的風險管理力度,科學選擇參照標準認定價格,合理測算。出具認定價格書之前,應認真審核認定過程,判斷采集數據的真實性,確保符合邏輯。認定期間若發生紕漏,應及時補充認定材料,優化認定方案,保證工作底稿的完整性。第三,應嚴格審查價格認定協助書,包括基準日、價格認定事項、認定范圍等。第四,應詳細調查市場情況。調查采集價格時可以采用現場詢價、委托詢價、電子郵件詢價、異地詢價以及網絡詢價等方法,在明確價格的基礎上,保證認定資料的真實性與客觀性。
從外部因素著手
1.完善相關法律章程
一方面應建立完善可行的技術規章,相關部門應以《價格認定規定》為基礎,制定適用性更強的地方性法規,為價格認定工作提供科學的法律保障。同時,相關部門還應以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制定的價格認定書規范為基準,細化認定流程,自上而下建立完善、方法有效的價格認定體系。另一方面,應設定可行的價格認定工作制度,結合實際認定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總結探索,為價格認定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在制定系統制度與規章政策前,相關立法部門應充分聽取價格認定機構的意見,共同研究重要問題,開發信息化平臺,確保規章制度的實用性。
2.強化認定政策法規宣傳
認定主管部門和認證機構應充分重視認定政策法規、認定職能、程序流程等宣傳工作,采用多種舉措,擴大影響范圍。首先,應強化領導重視程度,制定詳細的宣傳計劃。每月及時總結任務完成報告,并通報優秀成績,年終將宣傳工作完成情況作為評優的重要依據。其次,應創新宣傳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全方位、多層次的報道價格認定工作,加深群眾了解相關法規和業務特點,減少和提高價格認定工作外部風險。最后應集中培訓宣傳人員,把握周邊信息,深入挖掘主題,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價格認定的宣傳工作。
3.加強認定監督力度
首先應完善內部監督機制,明確業務流程,實時檢查認定權力的運行情況。引入權力與責任清單制度,通過政府門戶網站,依法向社會公開職權目錄與工作流程圖,確定崗位職責范圍,接受社會監督。其次,應嚴格考核認定績效,綜合引入投訴舉報、年度考核、案卷評審等方式,及時干預監督考核期間的不良傾向。再次應強化責任追究制度,明確認定工作的責任與權限范圍,將價格認定的每件事項落實至人。對于重大事項,應成立專門的審核小組,避免受領導意志影響,杜絕發生貪污腐敗行為。最后應引入外部監督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監督,并加強與公安、法院、檢察院、等部門的合作力度,減少業務銜接矛盾。必要時還應引入專業的社會技術機構,引導社會力量正確認識價格認定工作。
價格認定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與社會進程,發展期間存在較多風險。對此,應針對價格認定的實際情況制定可行的風險防范措施,在全面調查市場情況的前提下,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嚴格規范,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價格認定工作風險。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價格認證中心)
參考文獻:
[1]劉月萍.淺析價格認定結論的限定條件和效力[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0(12):134-135.
[2]張文明,姬鵬程.價格認定困境及其破解路徑——基于廈門市的調研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0(0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