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琳 劉冬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陣地,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職業院校正處在關鍵的發展轉型時期,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勞動人員以及專業性過硬技術人員的重要使命。由此可見,在新時代的社會發展背景與需求之下,怎樣才能夠培養出一批滿足社會需求、滿足時代潮流、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綜合型人才,是職業院校必須要探討的問題。對此,職業院校必須要以立德樹人為切入點,致力于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理想信念、文明素養、道德品質、工匠精神等多個方面的能力。
教育目的
以往我們更加注重對具體知識的講授,而在“互聯網+”時代下,則更加注重對知識進行尋找。“互聯網+”時代下社會有著更加細致化的分工,而各種知識正在不斷暴漲,對立德樹人方面的教育工作也有著全新的要求。因此在職業院校的立德樹人教育過程中,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相較于對學生們進行直接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更好的思想道德修養來說,要更加注重對教育方法研究,教育目的由直接教育轉變為間接教育,要求教師掌握更多的方式方法。
教育思維
以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知識體系都是依靠于教師的幫助來構建,德育教育也不例外。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習便成為學生們自身知識網絡構建的一個過程,在自主知識體系構建過程中,可表現出碎片化學習的特點,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的網絡資源,對學生們進行碎片化的德育教育滲透,而伴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各教育主體也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教育手段,所以不論是對于教育主體還是教育對象來說,在“互聯網+”時代下,教育思維都會有所轉變,也必將有所轉變。
教育內容
教育內容的轉變也就是知識形態的轉變。以往的知識形態大多以紙質圖書與少量電子圖書為主,而在“互聯網+”時代下,知識形態已經能夠通過搜索引擎、數據庫、云端共享以及超鏈接等方式表現出來。同時這種知識形態的轉變也需要教育人員與學生們對各種新教育技術手段進行不斷適應,因此便可能出現教育人員自身專業素養較高,但是卻由于無法掌握先進教學技術而不被重視情況的發生。另外,德育教育內容在轉變過程中還能夠體現在“互聯網+”時代下的網絡資源上,目前在抖音等app當中也出現了種類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
強化社會教育,爭當有文明素養新學生
對于我國公民來說,社會公德應當是基本的行為準則,更是社會生活當中基本的道德標準。對社會公德的遵守,每一個人都負有責任。伴隨著物質文明快速的前行,精神文明也必須要與之同行。但是就我國社會當前的發展現狀而言,部分不文明的社會現象依舊存在,比如公共場所吸煙、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不遵守公共秩序等。同時伴隨著網絡上所充斥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一些不良社會風氣主義的興起,嚴重腐蝕了當代青年學生的內心防線。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務必要強化社會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良好品質,培養他們愛護公共環境、遵守社會秩序的基本素質、培養他們遵紀守法、遵循社會基本規范的公民意識。
強化職業教育,爭當德才兼備新學生
職業道德,是每一個人在本專業范疇內都必須要具備的一種素養,是對一個人職業品德、紀律以及專業能力與職責的總體概括。在職業道德當中,具有愛崗敬業、服務群眾以及誠實守信等多種基本的規范。現如今在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背景之下,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已經成為職業院校教育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此我認為,職業院校可以積極與社會企業合作,加強校企融合,將不同行業內的道德準則、管理標準、企業文化以及行業規范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著重對學生們正當的職業行為進行培養。也可以將企業中的領軍人物或者專業技能較硬的老師傅邀請到課堂教學當中,以高技能、高素質、高專業性的理論實踐融合式教學,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素養,使他們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新時代青年。
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爭當有工匠精神新學生
在新時代的社會背景之下,分析如何將立德樹人基本理念與工匠精神之間進行完美的融合與協同發展,將工匠精神要求人們能夠在工作的過程中,勇攀質量高峰、追求質量、追求卓越,這與“立德樹人”教育過程中的社會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相融合開展研究可以發現對職業院校學生進行“立德樹人”視域的工匠精神教學有助于學生實現素質與能力的全面提升。職業院校可以強化對學生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播放與本專業相關的《大國工匠》內容,讓學生們從視頻當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聰明與偉大,感受到怎樣才是一個真正的“大國工匠”,怎樣才能夠成為一個“大國工匠”,從而培養他們的工匠精神。
高職院校在育人過程中要堅持德技并修、育訓結合,把德育融入課堂教學、技能培養、實習實訓等環節,將立德樹人培育融入思政課程中。高職院校還需要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統籌設計立德樹人育人機制,深化教學體系設計,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貫穿于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過程、實踐教育等教學全過程。
提高認識,把握新時代立德樹人重要內涵
所謂立德樹人,從廣義上來看,德育教育涵蓋著對學生們道德認知的提升、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情操的陶冶以及道德行為的規范。在新時代社會背景之下,對于職業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來說,除了必須完成上述廣義內容之外,還需要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們培育和弘揚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因此職業院校立德樹人教育必須要明確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僅僅是進行簡單的專業技能傳授,而是要本著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的態度,把握好新時代背景下立德樹人的重要內涵。
合理設置課程內容
想要更好的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還要求職業院校在課程設置過程中要確保統籌兼顧、均衡發展,將德育教育內容與專業教育內容進行平等看待,從而更好的完成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對此,首先需要強化師資隊伍的構建,建立一支高素質、高道德的專業教師隊伍,以便于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們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其次,需要進行課程改革。教師需要針對現有教材與教學內容當中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道德修養的內容整合出來,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所體現,從而更好的將專業技能培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最后,就是要適當加大德育教育課程比例。職業院校需要在課程設置過程中,結合學生們的實際興趣與學習狀態,可以適當增加德育教育課程比例,并加強相關考核內容,從而提高德育教育在學生們內心的認同感與重要性。
運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學方法
現如今,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在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當中已經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因此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在立德樹人工作開展過程中也可以大膽嘗試對互聯網技術的合理運用,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能夠真正受益其中。對此,職業院校首先需要建立一個校園網站,并在網站上進行不斷的德育教育宣傳,同時也可以開展網絡德育調查問卷、利用微課視頻進行德育教學、開發德育教育游戲軟件。總的來說,要借助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提升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立德樹人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綜上所述,在立德樹人理念的新時代社會發展趨勢之下,對于職業院校的發展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職業院校與時俱進,緊緊抓住社會發展潮流,致力于對職業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與立德樹人兩個方向的培養,促進新時期一批又一批新人才的茁壯成長。
[本文系基金項目:本文為2021年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一般項目“技工院校立德樹人機制和路徑研究”(項目編號:JRS-2021-708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陸俊杰.新時代職業教育"立德樹人"應體現三個層次[J].江蘇教育, 2019, 000(001):56-57.
[2]周建松.精心構建新時代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新機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9, 689(01):25-29.
[3]周建松.精心構建新時代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新機制[J]. 2021(2019-1):25-29.
[4]祝紅梅.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中立德樹人的作用研究[J]. 東西南北:教育, 2020(4):0206-0206.
[5]祁鳳華,申凱.新時代高職高專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選擇[J]. 西部素質教育,2019,005(0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