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興桂

當下,大部分家長已經(jīng)意識到應(yīng)該盡早地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孩子充沛的勞動情感、良好的勞動習慣,教給孩子基本的勞動技能。但在家庭教育實踐中,有時候卻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做,時而擔心把孩子累著,時而焦慮孩子做事不完美,時而對孩子干的活兒過分挑剔……其實,想要孩子愛勞動,家長不妨偷點懶。
經(jīng)歷了多年的獨生子女時代,不少中國家庭的父母還有老人對孩子都特別寵愛。現(xiàn)在雖然是多孩時代,但是物質(zhì)水平提升了,經(jīng)濟條件好多了,許多家長自己很勤勞,就是舍不得讓孩子干家務(wù),怕孩子累著。其實,孩子是應(yīng)該“用”的,舍得“用”孩子才有責任感。
一些家長經(jīng)常和我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太沒有責任感了,我就問家長:你給過責任讓孩子去學會擔當嗎?家長搖搖頭說,孩子連學習都沒時間,作業(yè)都做不完,如何擔當大任?其實不然,“用”孩子并不是一定要交給孩子什么重大任務(wù),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可以交給孩子去做,不需要太多時間,卻很能鍛煉孩子的責任感,能夠讓孩子有主人翁意識,覺得自己是家庭的重要一員。我經(jīng)常交辦事情讓孩子做,孩子不僅不反感,還很樂意,做完了特別有成就感,覺得自己能為家人做事,覺得自己“很有用”。
孩子長大后總要自己獨立生活,總要自己面對各種問題,這就必須具備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會做基本的體力活兒,才不至于餓死。有人說可以叫外賣啊,現(xiàn)在電商這么發(fā)達。可是天天吃外賣行嗎?長期如此腸胃受得了嗎?這兩年疫情之下,來向我咨詢家教問題的家長問出了新問題:“學校還沒開學,家長已復(fù)工,孩子在家上網(wǎng)課,可是連自己的一日三餐都搞不定,一點生活能力都沒有,甚至連燒開水都不會,只能喝礦泉水。家長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家里讓孩子搞得一片狼藉。”咨詢這類問題的家長,其孩子大都已經(jīng)是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或初中生了,甚至還有高中生。
只要家長不過分勤勞,愿意偷點懶,孩子就有機會干活兒。作為家長也不應(yīng)該過于強勢,請給孩子多一點空間、多一點信任、多一點自由度。家長要善于向孩子“示弱”。你多一分放手,孩子就多一分擔當;你多交辦任務(wù)給孩子,他就多一點責任感。
要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施展才華和力量。比如我家有什么體力活兒,我一定主動說我拿不動啊,誰幫我啊。這時候哥哥跑來了,男子漢一下子扛起一袋米;這時候弟弟也跟來了,小小男子漢也拎起了一桶油。我在旁邊一個勁兒夸他們:“男人就是力氣大!”他們累得小臉通紅但是非常有成就感,可高興了。男孩子非常喜歡有一個善于示弱且真誠示弱的媽媽,非常愿意以男子漢身份來幫助女士。長此以往,男孩就長成了真正的男子漢,有擔當,有男子氣。因為他從小就知道幫助女生,從小就被家里“重用”,長大后就知道男人應(yīng)該有擔當、應(yīng)該做事靠譜,這樣才能被人信任、值得托付。
家里有女孩的家長也不要太嬌慣女兒。孩子以后總要進入社會,總要自己獨立面對人生。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要適時適度地讓她干一些體力活兒,既磨煉意志也鍛煉身體,還能減少女孩子的依賴性。一個自立自強的女孩子,以后無論到哪里、做什么工作都會更受歡迎,也會有更強大的內(nèi)心和更過硬的生存能力。
父母應(yīng)該經(jīng)常“用”孩子,從孩子兩三歲開始就鍛煉其自理能力,從自己吃飯穿衣、收拾玩具做起;孩子再大一點就要讓其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wù)勞動;更大一點還要主動幫助家里的其他成員做事,比如幫媽媽拿重物、照管幼小的弟弟妹妹等。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會學習,更重要的是會生活。將來無論走到哪里,從事什么職業(yè),遇到什么境況,都會比其他人更能夠適應(yīng)環(huán)境、更能夠獨立自主地生活。
家長朋友們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就是孩子干家務(wù),千萬不要橫挑鼻子豎挑眼,老指責孩子干得不好。如果家長太挑剔,孩子干家務(wù)的信心就會受挫,積極性也會下降,最后干脆不干了:“你老說我干不好,就你干得好,那你自己干吧!”一般來說,勤快的父母往往自己比較追求完美,比如要求房間一塵不染、要求書本擺放整齊等。如果總拿這個標準去要求孩子,那就是一種苛求了,孩子會覺得無論我怎么做都不能讓你滿意,都達不到你的要求,都不可能像你那么勤快,那我就干脆放棄了。
家長不妨回想一下,你自己的勤快習慣、高效的收納技術(shù)、良好的秩序感,也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啊,也是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完善起來的啊。所以請你不必追求完美,不要苛求孩子,給孩子一點耐心和時間。小一點的孩子,會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服就很不錯了,再幫助收拾家里的物品,家長就要大大地贊美;孩子上小學了,先從整理自己的書包做起,保證每天上學時文具、書本井井有條就行;孩子長大一些了,請你帶著他一起整理家里的公共書柜、書房,慢慢地把勤快的好方法、好習慣教給他,讓他知道勤快是可以習得的,目標是可以達到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就會越來越喜歡勤快、享受勤快,漸漸地就會長成你希望的、他自己也能達到的勤快的樣子。
如果孩子喜歡烹飪,他做出來的飯菜盡管味道一般,可能你覺得不好吃,但一定要忍住批評和挑剔,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勞動成果;如果孩子學習洗衣服,他洗過的衣服可能還是不干凈,你千萬不能簡單粗暴地當著孩子的面把衣服拿去重新洗一遍——那樣做太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了。衣服一兩次沒洗干凈沒關(guān)系的,你給孩子一點時間,他慢慢就會有進步;如果孩子勤快地拖地、收拾屋子,你千萬別嫌他做得不夠整潔、干凈,請多鼓勵他,他一定會越做越好。
在咨詢中我發(fā)現(xiàn),由于各種原因?qū)е掠械募彝コ霈F(xiàn)智障、殘障兒童,有些家長因不愿讓已受傷的孩子在生理、心理上再受苦,因此對孩子更是百般呵護甚至溺愛,結(jié)果好心辦了壞事,使孩子形成了一種錯誤認知: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會幫著干,要喝水了,家人會端水來;要吃飯了,家人會一口一口地喂;要起床了,家人會給穿衣服;要上廁所,家人甚至幫著脫褲子。
“溺愛是害不是愛。”作為特殊孩子的家長,更要改變教養(yǎng)觀念,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在社會立足。另外,在家庭或生活實踐中,家長要更多更嚴格地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掌握更多勞動能力和生存技能,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早日自食其力,適應(yīng)社會。
總之,一個愛勞動的孩子,有生存技能、有自理能力、有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有不怕吃苦的精神。這樣的孩子,會把勞動中的各種好習慣遷移到學習中。他的學習也一定差不了!一個孩子愛勞動愛學習,陽光向上,朝氣蓬勃,身心健康,這不正是家長想要的好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