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慧瑕

小時家境拮據,但是父母采取順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充分信任我和哥哥,由此讓我們學會自我負責、個性獨立,養成守規矩、重榮譽的品德,父母常夸我是不用操心又顧家的孩子。同學下課放學后,也都喜歡往我家跑。我發覺,我家是溫暖的、幸福的避風港,每當我在交友、學習等方面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第一時間就是想跑回家療傷。
我的父母不將錢花在自己的服裝上,而是放在一日三餐的伙食上,因此我們每天都能享受到媽媽用愛心烹飪的佳肴,飯后各自做自己的事,媽媽一定坐在一旁靜靜地織毛衣,我總是趕快把功課做好,幫媽媽卷毛線,然后早早地洗澡睡覺。媽媽會在我們的臉頰上重重地親一下,道聲“晚安”。那種滿滿幸福的愛總在腦海中縈繞,一幕幕美好又溫馨的畫面,至今不忘。
我成家后,決定將這樣的幸福沿襲到我的家庭中。“媽媽晚安”這句話在我們家成了口頭禪,女兒和兒子小的時候,睡覺時間一到,就各自去書柜選一本書,然后我摟著他們講故事,睡前的短短三十分鐘是孩子和我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刻。女兒和兒子小時候在晚上睡覺前,一定要和我們說聲“晚安”。
有一次睡午覺時間到了,兒子跑來和我說了一聲:“媽媽晚安。”我本能地回答:“晚安。”等他去睡時,我才突然想到這不是下午嗎?我這才想到,要開始教他早安、午安和晚安的區別了。
孩子小時,我和丈夫盡量以鼓勵代替責罵,尤其在他們學業或交友遇到困難時,一定要求兒女和大人溝通,千萬不要說謊,以避免有行為或思想上的偏差,因此兩個孩子從不說謊,在青少年時期也都沒有明顯的叛逆行為。我認為,孩子能和我們說心里話,也愿意接受我們提供的意見,是我和丈夫最感欣慰的事。
在兒女讀高中時,也和我們鬧過脾氣。女兒穿著那時流行的低腰牛仔褲,我擔心冬天露肚臍容易受涼生病,但孩子不明白做父母的心情。有一天在學校,看到有一對母女走在我前面,那女孩和女兒年齡相仿,穿的牛仔褲露得更多,可是母女倆摟在一起有說有笑,非常親近,令人羨慕,也讓我有些感慨。我知道不能否決孩子的服裝喜好,決定好好與女兒談談。我想起在我年輕時流行的迷你裙、熱褲,我也愛穿,還常穿給母親看,希望贏得贊美,母親總是不吝夸獎地點頭夸贊:“嗯,好看。”想到這些我感到自慚形穢,沒能站在女兒的立場考慮并給予包容,于是告訴她我的顧慮。后來有一天天氣很冷,女兒穿了一條同樣的牛仔褲,跳到我面前,還沒等我著急,就把一件很長的運動衣往下拉蓋著肚子,說:“媽媽看,肚子遮住了,不會受涼了。”我倆有默契地笑了起來,我為女兒能感受到我對她的關愛而欣慰不已。
女兒和兒子相差七歲,兒子上大學后,寒暑假回家有時在家睡個午覺,還會故意說:“媽媽晚安。”雖然知道他是在逗我,我仍感到暖心。兒女結婚后,節假日期間,女兒、女婿、外孫女和兒子都會回來相聚,到了就寢時,我們會很自然地互道晚安,感覺挺溫馨,因為大家都能擁著滿滿的愛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