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晶 煙臺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
引言:2015年,煙臺市政府制定了《煙臺市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6-2025年)》,將物流業作為煙臺市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對物流基層管理人才的需求規模擴大,對物流基層管理人才的質量要求提高。煙臺職業學院作為煙臺地區重要的高職院校,承擔了煙臺乃至半島地區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典型模式,現代學徒制是近年來對現行校企合作模式的進一步深化。針對過去學院單一培養人才模式的弊端,煙臺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與百世物流開展深度合作,全面開展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探索全新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校企合作沒有深入開展,企業積極性不足。目前,國內大多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已經形成較為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廣泛開展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在這種模式下,高職院校能夠較好的把握企業對崗位能力的需求,進而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框架,人才培養目標更為清晰,定位更為準確,這對于校企合作雙方,都是合作雙贏的模式。但是在合作共育的開展過程中,存在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企業由于很難取得即期收益,短視現象頻現,出現積極性不高,合作不穩定等現象。
(二)高職院校資源不足,現行教育模式無法滿足企業用工需求。物流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高素質基層管理人才。而基層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在企業一線實踐中歷練,往往依靠以師帶徒的形式獲得管理和工作經驗[1]。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已經開始了創新性的教學改革,廣泛采用“項目化教學”、“情景化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等教學模式,已經能夠較好的實現物流專業學生實踐和操作能力的提高[1]。然而,隨著智慧物流的高速發展,智能化物流設備和信息技術的更新淘汰速度加快,高職院校由于資金、師資和實驗場地限制等諸多原因,實驗、實訓設備難以及時跟進行業的技術進步,造成學校實訓教學與企業最新作業脫節。最終造成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無法完全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一)對接企業崗位要求,校企共定人才培養目標。為了提升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煙臺職業學院與百世物流企業專家對物流基層管理人才需求共同分析。結合企業的主要工作內容及往屆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情況調查,確定了儲備組長/主管、運營專員/組長/主管、質控專員/組長/主管、倉儲專員/組長/主管、網運專員/組長/主管、點部專員/組長/主管等十余個崗位。
(二)創建全新課程體系,校企共訂教學實施方案。緊密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校企雙方共建現代學徒制工作小組。通過對專業崗位進行調研分析,明確崗位任務和崗位職業能力要求,明確每個崗位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籍此構建物流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案。授課方式主要分為校內集中授課、企業實踐培訓、跟崗實習三種。校內集中授課主要以班級為授課單位進行系統理論知識教學;企業實踐培訓主要是以企業專家專題講座、企業車間觀摩或開展實訓課程等方式進行實踐性培訓;跟崗實習主要在企業實際工作崗位進行的以師帶徒傳授模式,學生入駐企業進行一段時期的持續現場實踐學習。
(三)校企共建標準與制度,保障學徒制質量。成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工作領導小組”,煙臺職業學院與合作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和基層專業骨干擔任小組成員。同時,系里和企業分別組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工作組”,執行領導小組的決定,組織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解決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具體問題,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1.學生(學徒)標準及考核評價制度。現代學徒班的學生配備三位老師,一是由簽約企業根據師傅標準選派的師傅,一般按照師生比1:8進行配備,二是學校配備的專業教師,三是學校配備的輔導員老師。分別從人文素質、專業知識、企業崗位技能三個方面培養和考核學生的成長質量。建立現代學徒制課程標準、實訓實習工作標準、學生晉級培訓課程標準、企業師傅教學標準、學生企業晉級考核標準。
2.教師和師傅管理制度。制定試點班師傅選拔制度、教師企業跟崗制度、企業師傅定期授課制度、專職教師和企業師傅定期互訓制度,切實提高教師和師傅的業務管理水平。制定師傅、教師的教學標準和考核辦法,實現對師傅和教師現代學徒制教學過程的有效考核。考核包括企業方考核、學院方考核及第三方平臺考核,給教師和師傅客觀評價,以促進工作開展。建立企業師傅資源庫,為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合適的師傅。
結語:現代學徒制是對現代高職教育和傳統師徒傳授模式的一次創新性融合。高職院校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主體,理應承擔改革、創新的重任。物流專業實踐性強,率先開展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是響應時代號召的重要舉措。煙臺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依托現代學徒制平臺,以百世物流合作為契機,探索了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互利共贏的全新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