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素英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獸醫局
最近幾年,內蒙古察右后旗的農村經濟水平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得到提高,但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偏遠,信息比較落后,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不少問題,普遍表現為人才缺乏,意識淡薄,發展后勁不足,針對這些問題就需要我們從綜合角度入手,加強工作隊伍培育轉變傳統工作理念,探索全新的工作途徑,以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察右后旗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農村牧區基層黨建的“一號工程”,創新思路,多措并舉,走出了一條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之路,為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凝聚起了強大的正能量。目前,全旗87個嘎查村全部實現5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收入,其中10萬元以上的70個,30萬元以上的10個。研究整合涉農涉牧資金12524萬元,其中用于發展嘎查村集體經濟11675.5萬元,扶持集體經濟項目43個共投入4232.6萬元,實施資產收益模式共投入2300萬元,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59個共投入5142.9萬元,通過資金的大力投入,為集體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現階段城鄉地區的發展差距較大,造成農村地區的大量人才外流。農村地區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和青壯年勞動力大多會選擇外出務工,留在農村地區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婦女,這部分勞動群體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專業素質低下。另外農村地區的村干部在任用選拔和培養過程中,各項基礎建設不夠完善。很多農村地區的家族勢力、幫派勢力選舉村干部的現象屢禁不止,一些懂經營有頭腦的優秀人才隊伍難以發揮職能作用,造成整個村干部老齡化現象十分嚴重,文化素質較低,思想比較保守,缺乏創新創業思路。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實施過程中,主要以農戶為單位開展生產經營,農戶分散經營規模相對較小,難以實現家庭經營與集體統一的有機發展。當前在廣大農村地區既有機體增收的要求同時也有農民群眾個人發家致富的強烈愿望,農村經濟的迅猛發展過程中,過多地注重個體發展,不少農民群眾對集體主義觀念相對比較淡薄,無法更好的參與到農村集體經濟活動當中。這就造成了農村地區的組織化程度相對較低,土地無法實現連片集約化經營,不利于農業規模化發展。
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個項目的建設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各個項目在建設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輸血式、短期化、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情況,整個產業的層次相對較低,產業鏈條相對較短,市場競爭能力普遍較差,無法更好的帶動農民群眾發家致富,項目后續發展存在乏力情況。
一方面,應該嚴格落實村集體的選拔任用制度,要引導農民群眾推選出有責任群眾,信任懂經營會管理,有創新意識的人員擔任村干部。另外在村干部聘用過程中,應該放寬村干部的身份限制,要允許一些有能力零頭腦靈活有責任的農民群眾參選村干部。此外針對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發展后勁不足,素質較差的問題,應該積極引進一批高學歷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以新的經營管理理念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最為重要的是應該有計劃,有目的的選擇本地區的高中畢業生到相關院校進行進修,接受正規教育,并簽訂畢業合同之后回村工作建立完善的村集體后備人才庫。
一方面應該依托地方黨校高校,定期對村干部進行輪訓培訓,函授脫產等多種形式的培訓,進一步解放村干部的傳統思想認知,打破傳統思想束縛,提高村干部的創新意識和工作積極性另外還可以采取相互觀摩外出考察,由上級黨委牽頭到企業掛名等多種形式學習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轉變村干部的等靠要思想,提高整個干部工作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最為重要的是應該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通過有效的激勵,能夠進一步激發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只要解決村干部的后顧之憂,才能夠更好的投身到農村集體經濟建設過程當中。此外,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列入村黨建工作目標考核中,與年度考核相掛鉤,不斷完善考核措施,切實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充分調動蘇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首先,詳細規劃集體經濟。確定了“長期脫貧抓林草業、中期脫貧抓養殖業、短期脫貧抓種植業”的發展規劃。具體抓好“125”工程建設。即:全力打造一個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園),培育壯大兩大主導產業(有機種植業、特色養殖業),建設五個基地(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現代農業觀光、休閑、娛樂基地;中草藥種植基地;特色養殖基地);其次,聯動推進集體經濟。依托地區交通區域優勢,以大型龍頭企業、科技示范園等為依托,各村發展優勢產業,因地制宜壯大集體經濟;最后,統籌推進集體經濟。堅持把產業發展放在首位,以強帶弱、加大扶持力度的方式培育壯大各村集體經濟,實現穩定增收脫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