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曉 東營市東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引言: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們國家農村的經濟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并且在全面小康的政策保證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也從無到有的發展起來了??v觀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從2015年的85833萬人到2019年的96754萬人。短短的四年之間,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就多了10921萬人。這是我國振興農村政策實行成功的直觀結果。雖然在我國農村,部分村民已經表示愿意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但由于我國存在著十分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較大,仍然有一本部分村民表示并不愿意參保。對此,政府應該更多的關注養老保險如何在全國范圍內更好的實行,促使我國大部分農村居民參保,使我們社會能過更好的安定、安穩、幸福的發展下去。
目前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由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兩者合并而成的,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由三個部分組成: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集體補貼養老保險費以及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國家會為每個繳納養老保險費的人提供一個養老保險賬戶,在這個賬戶中存放著居民個人的養老保險費。隨著年齡的增長,當繳費人達到六十周歲且累計繳費達到十五年時,便可每月從個人的養老保險賬戶中提取自己的養老保險金。這一舉措可以保障我國公民平等的享有基本養老的權利。
自從頒布了國家政策,建議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我國生活在農村的居民的養老有了保障。養老保險對于農村居民來講還是很重要的,它可以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改善了城鄉居民的收入情況,同時也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從性別分布來看,由于我國的農村文化存在差異,有些地區的封建思想十分嚴重,出現了重男輕女的現象,男性老人的參保率要遠遠高于女性老人。因為知識文化水平較低,導致許多女性居民并不懂得保障自己的權益,使得男女參保比例嚴重失調。從年齡分布上來看,在農村中,加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都是接近領取養老金額年齡的居民,也就是說,城鄉居民并不想長時間地繳納養老保險,都是以短時間投資以獲取回報為目的,青年提交養老保險的更是少之又少。這是在阻礙國家推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從地區分布來看,在經濟發達東南部地區,存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賬戶的基金隨著時間的增加有明顯的增長,這就說明該地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正在有序開展,并能保持下去。但在我國經濟不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居民存入養老保險基金中的資金呈負增長趨勢,這種現象就表明該地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沒有得到良好的推行。隨著我們國家社會主義經濟的高速、健康發展,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經濟水平差距越來越大,導致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也出現了變化,并且這種差距正在逐年加大。
從統籌規劃來看,國內許多省和自治區都建立了養老金的調劑機制,但缺點是,這些調劑機制和統籌并沒有完全覆蓋到農村,這就造成農村的養老保險基金仍然存在問題,基金也無法實現相互救濟,最終可能出現負增長的趨勢。而由于養老金的特殊性使得它容易受到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而貶值。
由于農村管理機制不嚴格,公安系統獲取居民真實信息難度大,這就導致安排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金的工作人能難掌握領取人員的真實資料,從而導致冒領、替領、多領的情況出現。比如在居民去世之后,家人會利用其名額多年冒領養老資金。
目前已經有很多關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意愿的影響因素的調查結果,比如村民的年齡、性別、民族、受教育程度,是否為黨員、經濟水平、子女個數和對相關的養老保險制度的滿意程度等都會影響到農村居民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接下來將對影響力顯著的因素進行詳細分析。
農村居民對參保的欲望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加,主要是因為老人已經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勞動能力在逐年下降,漸漸意識到養老的重要性,需要盡快找到保障自己養老的方法,所以在參保方面,老人的參保意愿更為強烈。對于正處于事業上升期的青年們,他們并沒有養老的意識,因為他們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強,可以自力更生,并不需要養老保險來保障他們的生活,與此同時,青年的經濟壓力更大,面臨車貸、房貸,負擔孩子上學,贍養家中老人的壓力使得青年們并不想將每個月的收入分一部分繳納養老保險,所以年輕人對于參保并沒有體現出強烈的愿望。
農村居民的經濟水平因素也對農村居民參保情況有著顯著影響。因為養老保險和經濟水平關系密切,所以當一個家庭的收入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家中老人便不會為自己的養老而發愁,那么參保意愿最強的主體人數就會降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率就會下降。顯然當年輕人的經濟水平達到一定高度之后,自身的養老問題就不會成為一項困擾,那么顯然年輕人就不會考慮參保。如果一個家庭的經濟收入水平較低,老人就會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壓力,因自己的養老生活沒有保障而焦慮,那么老人就會選擇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來緩解自己養老生活的經濟壓力,所以經濟水平較差的老人會更有參保的意愿。
農村居民的戶口類型分為兩類,一類是農業戶口,另一類是非農業戶口。對于擁有農業戶口的居民來講,特殊的戶口類型,使得他們的生活缺乏物質保障,這就導致這類居民在經濟蕭條的時候會對往后的生活充滿壓力,因為無法保障他們的養老生活,所以針對這類擁有農業戶口的居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可以在經濟發展狀況不好的階段幫助他們擁有良好的生活狀態,所以這類居民對于參保有這十分強烈的愿望,希望可以通過養老保險改善生活狀態。而對于農業戶口的農村居民來講,他們大部分在企事業單位就職并擁有職業養老保險作為保障,那么這類人群不可以參加兩個保險,所以他們沒有參保想法。
由于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有限,能否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政策全面深刻的了解將直接影響參保率。在農村,如果沒有專業的宣講人員進行人工宣講,單純依靠政府文件以及新聞的播報很難做到政策的普及。如果農村居民對國家政策不理解,沒有從中理解到政策的優勢和對自身的好處,那么使得農村居民參保是個很難的事情。當農村居民理解了政策的精髓,明白了其中的奧義,居民之間口口相傳,以通俗的方式使得更多的人明白這項政策的偉大,那么就會有更多居民參加保險。
首先為了激勵農村居民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當中,可以提出一種激勵機制的養老金發放形式。為了鼓勵居民參加,政府人員可以根據居民參保的年限和參保的金額設施不同水平的養老金發放等級,也就是說,參保年限越長,參保金額越多的居民得到的養老金也就越多。隨著時間的增加,也隨著年齡的增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參保金額較大的等級進行投保。其次為了使得更多的居民了解國家政策,政府部門應該組織宣講活動,在各個村之間進行宣講,普及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讓農民可以了解到政策的精髓,并設置解答環節,幫助農民解決關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相關問題,使得農村居民可以及時了解國家政策并積極響應政策。
結束語:通過本文對農村居民參保意愿影響因素的分析,得出了年齡因素、經濟水平因素、戶籍類型因素和對政策了解程度因素這四個方面的結論。為了提高參加居民參加保險的人數,本文也給出了兩個參考意見。通過研究可以看出,為了提高參保率,不能僅僅從政策層面入手,更重要的是政策的服務對象,從廣大群眾入手,積極解決人民群眾的顧慮,才能更好的發揮政策的優勢,為社會的養老保險事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