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之 鞍鋼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供應鏈金融是加入到國際貿易體系下以后,金融機構以及企業的創新形成的,是指與商業銀行和核心企業合作,目的在于為供應鏈資金的運營提供有效的協調辦法,從而提供一系列系統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對于供應鏈金融的風險識別和控制上的創新能夠幫助各個企業健康合理地穩定運行,為企業的發展和經濟合理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我國在1987年成立了第一家財務公司,自此之后財務公司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其資產規模亦相應的擴大。財務公司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石油化工、電力能源、鋼鐵冶煉以及各種民生消費均屬于該領域。雖然財務公司在我國的發展十分迅速,但因其服務對象有限只對集團內部員工提供相應的服務并未直接與金融市場相接軌[1]。從而導致其業務場景相對較少和風險控制能力較弱,使財務公司在經濟領域遇到了其發展的瓶頸。從外部的大環境來說,利率市場化與互聯網金融行業不斷發展行業環境日益變化,在這種不斷變化的發展環境中銀行為了發展在相繼改變不斷地迎合市場的變化,故獲得了新的生機與活力[2]。而財務公司因為受到其服務對象和產品的限制,在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其生存空間不斷壓縮活力不斷削弱。另外從內部來說,財務公司的主要職能是集中資金,給成員企業提供周轉的資金使集團所擁有的資金不斷增加。這種增加集團資金的途徑主要來源于紅利制度和公司的行政指令,以上兩種途徑均與市場無直接的接軌比較易產生惰性過于依賴集團。長此以往會造成公司創新動力不足,有害于公司的長遠發展。現今我國財務公司思考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當下的經濟發展趨勢探索出一條重新激發財務公司活力的道路。
風險是每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是一種預期發生會對企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給企業帶來不同的未來[3]。供應鏈金融企業是多個企業組成的相關共同體,各企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依賴性及企業之間的風險也會因這種依賴性而相互傳遞和擴展。各企業之間供應鏈的某一環節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對整條供應鏈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風險主要是因為其不確定性而產生,對于整條供應鏈的公司來說其不確定性主要源于兩個方面,可大致將其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從內部因素來講主要是由其信用所存在的風險和流程風險以及供應鏈的結構風險組成。外部因素則主要涉及宏觀的經濟政策、經濟運行周期以及相關的產業政策等。供應鏈金融風險主要包括交易信息的不匹配、交易過程的不確定和企業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風險。針對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管理而言,可以依據具體的運營主體進行劃分主要分為財務公司存在的模型風險、商業銀行具有的模式風險以及資金市場模式險等。其中財務公司的風險模式又可以進行細分,財務公司一般是作為集團的組成部分為集團提供相應的服務,不僅承擔著其本身存在的風險又因其本身具有連帶性是一個利益和風險的共同體。
(一)穩定社會大環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要更加完善,這就要求國家和社會層面必須打造一個相對公平和公正的金融競爭環境,必須在供應鏈金融的立法和監督機制上下功夫,建立一系列防壟斷措施。金融監督、建設信息平臺、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必須要求各個部門發揮合力,共同創造一個公平良善的社會競爭環境,從而使商業銀行能夠在法律和社會責任方面強化相關意識,在降低銀行經營風險的同時保障金融安全[4]。
(二)完善相關人才培養戰略以補足后備力量。供應鏈金融需要強化并完善相關專業性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策略,豐富自身人才儲備方面的建設。供應鏈金融的整個環節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各級企業、物流、銀行業都要無比重視服務的團隊建設,沒有專業人才和專業團隊就沒有未來。通過對專業人才和隊伍的建設來逐步探索出適合自身的營銷管理模式,把控金融風險,改善業務能力和水平,提升對風險的防范、識別和控制能力,建設團隊文化氛圍,提升整個圈子的凝聚力,實現各級企業的協作,形成統一標準,達到業務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保障供應鏈金融業務健康發展。
(三)發掘創新能力。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需要發掘其創新能力和業務潛力,不同業務和企業發展模式之間的互補也是供應鏈進一步發展的特色所在,因此這就要求無論是從業者還是從業團隊都能夠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培養過硬的創新能力[5]。在此基礎上,也能夠使得個人和團隊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提升其自身的專業能力,無論是全新的企業還是全新的業務模式,都必然要求其在相互融合的過程中覓得經濟效益和機遇,從而使得供應鏈金融業務綿延不絕地持續發展。
結語:本文在簡要介紹金融供應鏈業務的風險識別和管理的基礎上,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的意義做了進一步探討,從而提出一些必要的建議。在目前的金融市場中,供應鏈金融是銀行以及企業之間調整資金運營、提高金融系統性的有效解決方案,我們應當以正確的態度和創新的觀念看待其未來的發展,從而更好地保障市場的合理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