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王豐杰
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公允價值計量是指資產和負債按照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計量。公允價值計量能客觀體現會計信息質量,是會計計量體系的總體發展趨勢。權益法計量的核心是將長期股權投資理解為投資方在被投資單位所擁有的凈資產量。會計準則規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可采用權益法計量。根據上述定義通俗地來講,公允價值計量下的資產價值是市場當前所接受和認可的價值相對真實客觀。而權益法計量下的資產價值是賬面價值,出售該資產時可能出現較大的價格波動。
簡單舉例來說,假設某公司購買工商銀行股票1000股,當前股票價格為5.05元/股,那么該公司所擁有的股票價值按公允價值計量應為5050元,并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中。但是如果公司對上述股票采用權益法計量時,我們會發現工商銀行每股凈資產為7.18元,所以以權益法計量下股票入賬價值就變為了7180元,并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中。購買股票所支付的5050元與權益法計量下的入賬價值7180元之間的差額2130元通過營業外收入入賬,之后公司還可通過核算對工商銀行的權益占比,確認權益法計量下的投資收益。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改用權益法計量后的資產,可以同時影響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不但可以降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而且還可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當然采用權益法計量的前提條件是要求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由于該前提條件的描述較為寬泛,這就為通過權益法計量來粉飾財務報表提供了操作空間。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個真實案例,2015年某A股上市公司的總資產為890億元,2016年該公司的總資產突然增加至1115億元,短短一年間資產增加了225億元。而對應增加的資產主要是長期股權投資,由2015年的73億元突然增加至242億元。那么長期股權投資的大幅增長究竟存在怎樣的玄機呢?我們再來看看該公司當年4月份的公告:公告稱公司以8.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4.6億元成立資管計劃并配合相關貸款認購XX銀行H股22.9億股,每股認購價格折合人民幣為4.77元,認購的資產總價值為109億元,并以公允價值計量計入當期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同年11月該公司再次對外公告:因公司已成為該銀行第三大股東,已并獲得了董事席位,因此對該銀行的投資由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為長期股權投資,該資產的計量方式也相應由公允價值計量轉為權益法計量。為此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計算:股票的公允價值等于當前價格4.77元×22.9億股=109億元;轉換為權益法計量后,該股票的權益價值等于每股凈資產7.86元×22.9億股=180億元。通過權益法計量方式的轉換使該公司的資產“虛增了”71億元之巨,資產增值達65%。71億元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利潤表現。通過權益法計量的轉換不但達到了大幅降低資產負債率的目的,而且還提高了當期營業外收入以及未來該塊資產的賬面投資收益,嚴重干擾了報表使用者的對該公司的財務判斷。
1.需要關注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中是否存在權益法計量資產,同時資產的入賬價值是否和當前市場的公允價值有所背離;我們特別應關注企業所擁有的金融類、電信類、地產類等上市公司股權,因為此類上市公司經營穩定,盈利能力較強,而股票的市場價格往往又低于每股凈資產,為通過權益法計量來粉飾財務報表提供了完美的標的。
2.重點關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與長期股權投資之間是否存在轉換,而且轉換后的長期股權投資是否相較于轉換前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大幅增值。
3.進一步關注企業利潤表中是否出現過大幅增加的以權益法計量的營業外收入,同時是否長期存在以權益法計量的投資收益。
通過上述識別方法,我們就可以發現通過權益法計量的財務報表粉飾方式,厘清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
作為一名授信評審人員,不僅要具備傳統的財務審查能力,而且要保持高度的職業敏感性。對審查企業大幅變動的數據、比率、科目除了要分析變動的合理性,還要著重分析變動的動機以及由此所產生的財務風險,為決策層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