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 琴 ,包欣欣 ,吳七柱 ,白 龍 ,陳英松
(1.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 通遼 028000)
我國從80年代開始招收民族醫學(蒙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歷經多年發展,在培養高層次蒙醫學專業人才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蒙醫學碩士研究生的數量不斷增加,對蒙醫藥事業的繼承、發展和創新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為廣大人民的健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民族醫學的發展,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和《關于加強新時代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若干意見》,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也非常支持蒙醫學發展,加大了對蒙醫學發展的投資力度,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中醫藥條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振興蒙醫藥行動計劃(2017—2025年)的通知》《推進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高等教育科學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蒙醫學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對培養高層次、高水平的碩士研究生提出了更多要求。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關系到行業發展、教學科研層次和醫療服務水平。學位論文對于碩士研究生而言是最重要的學習和研究成果,其質量的高低是檢驗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一個基本判斷依據[1]。學位論文不僅在內容上要有創新性,在表達方式上也應具有一定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如何提高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是研究生培養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本文將對內蒙古醫科大學民族醫學(蒙醫學)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策略。
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由于知識儲備、理論基礎、外語水平和生源基本相同,學位論文水平相差無幾。通過查閱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和文獻回顧,并與碩士研究生和導師座談調研后發現普遍存在以下3方面的問題。
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已認識到科研的重要性,但從事科研活動的主動性較差,尤其缺乏傳統與現代技術結合的科學創新意識。課題研究普遍存在缺乏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的問題。
撰寫一篇高質量論文最基礎的能力是寫作。目前,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的共性問題是缺乏文科基礎,文字基本功較差,寫作能力亟待提高。此外,由于漢譯蒙、英譯蒙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在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專業術語或專業名詞用法混亂的現象較為常見。
蒙醫學作為蒙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自身獨特的發展空間。就目前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課題研究的內容來看,蒙醫學民族特色的研究道路未能越走越寬,研究方向未能突出自身特色和優勢,與現代科學技術的交叉融合不夠和諧,反而存在西醫理論蒙醫化的情況。
首先,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的生源構成以蒙古族學生為主,日常授課用語主要為蒙古語,也基本用蒙古語進行寫作。而目前供學生參考的蒙古語的文獻較少,難以滿足學生參考、借鑒課題相關資料的需求。同時,大部分高水平、影響力大的期刊基本都是漢語或英語版,而對于把漢語、英語作為第二、第三語言的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來說,使用其閱讀寫作時存在一定困難。其次,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除理論課程之外,有時會跟隨導師出診,進行課題研究工作的時間往往不足一年半。也就是說,學生只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基礎研究或重復了一些前人的工作,僅對某一個簡單技術問題或常規性結論進行了初步驗證,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沒能深入研讀同領域的高質量文獻,沒能拓寬思路和提高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但對于醫學碩士研究生而言,臨床工作經驗非常寶貴,有經驗的學生對將來的工作也比較容易上手。所以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基礎實驗研究,而在沒有深入研究時就提筆寫作,寫出的論文必定無深度且質量一般。最后,從現狀來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來互相滲透并促進彼此共同進步。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保持民族醫學理論思想并結合新技術進行拓展探究,對師生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并且很難有所突破。以上這些都制約了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提升,因此很少有能令答辯專家耳目一新、眾口稱道的優秀學位論文出現。
醫學研究生擔負著維護患者生命與健康的重任,必須要有嚴肅、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學位論文的設計及寫作過程有助于培養醫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而科研思維能力對做好臨床工作也大有裨益。
3.1.1 廣泛閱讀文獻,提高綜合素質 民族醫學(蒙醫學)論文是結合多學科內容的綜合性論文,不僅有傳統蒙醫學理論,更需結合現代醫學、藥理學、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探索研究。因此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在撰寫論文前應廣泛閱讀各學科文獻,學習并掌握相關輔助學科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從而提高自身醫學綜合素質。
3.1.2 樹立良好學風,加強寫作練習 端正學習態度,把學習作為一種覺悟、一種責任、一種境界和一種能力,研究生的學習風貌,是研究生學習態度和精神狀態的集中體現。作為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應努力學習每個知識點、研究每個疑難點,注重日常寫作練習,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腳踏實地做好科研,潛心鍛煉寫作能力。
3.1.3 堅定理想信念,發揚民族醫學 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要加強對蒙醫學古籍精華的搜集和整理,挖掘和弘揚蒙醫學學科內涵,進一步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和探索,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崇尚蒙醫學,鉆研蒙醫學,要堅定發揚蒙醫學的理想信念,造就勤奮、刻苦的學風,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做出貢獻。
3.2.1 端正學術態度,爭做學生典范 高水平的導師隊伍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研究生的學風和科研態度,甚至為人處世的方式往往會受導師很大影響。因此導師要有踏實做學術研究的態度,拋開浮躁之心,秉持最樸素的心態,不斷提高自身師德修養和學術水平,正確引導碩士研究生全面健康發展。
3.2.2 全程關注學生,爭取動態培養 導師作為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者,全程關注其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是實現研究生高效培養的重要基礎,導師應注重培養方式,不能重實踐、輕理論,要引導學生將實踐成果轉化為理論成果,在研究生開展課題研究時要跟蹤其學習動態,做到動態管理、動態培養、動態指導。
3.2.3 傳承民族醫學,爭求文化認同 國家非常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支持和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守正創新。導師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肩負著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責任,要培養好蒙醫學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導師要明確蒙醫學醫學科學的屬性,重視課題研究的重要地位,引導學生與時俱進,挖掘潛在的民族特色和優勢,使蒙醫學得到社會各方認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3.3.1 建立科學標準,提高質量要求 民族醫學(蒙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競爭激烈,經過層層選拔確保了生源的質量,為保證相應的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過程的標準和要求應盡可能科學合理。重視開題、中期檢查、送審、答辯等環節,同時明確規定學生畢業時發表文章的期刊層次,引導學生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從而全面提高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
3.3.2 建設查重體系,做好研究創新 目前國內的權威論文檢測系統無法準確識別蒙古語,因此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查重工作僅采用人工方式與前幾屆畢業生論文進行審核查重。為保證民族醫學(蒙醫學)專業的健康發展,提升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思考能力,應盡快建立蒙古語查重系統。
3.3.3 搭建交流平臺,提高學術水平 蒙醫藥既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實現蒙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要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和文明成果。碩士研究生培養作為特色人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提供如研究生論壇等專業平臺以方便學生交流學習,認識到自身短板和弱項,從而內外兼修,最終提高學術水平。
習近平在內蒙古考察時指出,少年強則中國強。同樣只有蒙醫學教育水平提高了,蒙醫學事業才能取得顯著成效。而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基本前提。民族醫學(蒙醫學)兼具科學和人文的雙重屬性,因此做好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指導工作,重視學生科研能力與素質培養,強化導師隊伍建設,搭建科研支撐平臺,有助于提升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中醫學(蒙醫)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已成為博士學位授權點,我們也要加快推進蒙醫學碩士研究生教育改革,通過更豐富的教學方式,推進學研一體化,使民族醫學(蒙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科研能力強的蒙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