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希
(山東省臨沂衛生學校,山東 臨沂 276000)
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適應新形勢,醫療衛生機構需要更多的具有核心能力的護理人才。護理專業是我校的重點專業,為了滿足醫療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我校以培養護理核心能力為導向,積極探索構建新的產教融合模式,推進學校和醫院有機融合。
核心能力指專業能力和專業能力以外的能力,是逐漸積累起來的態度、知識、技能、責任感及人際交往能力等的綜合體[1]。護理核心能力代表了能夠勝任護士角色和功能的一系列個性特征[2-3]。不同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對核心能力的要求不同。培養滿足醫療衛生機構核心能力要求的應用型人才,是衛生職業學校深化產教融合的最終目的。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基層醫院、社區醫院就業,需要具備以下核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合作意識、護理操作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與評判性思維、觀察及解決問題、護理實踐及整體護理能力[4]。
衛生職業教育強調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學生既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要有嫻熟的專業操作技能,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為了縮小實踐技能與臨床工作之間的差距,需要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有效利用產教融合優勢。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與產業的深度合作,是職業院校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與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5]。護理專業產教融合由學校和醫院兩個主體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培養對象兼具學生和護士兩種身份。在學校和醫院兩種教學環境下,學生接受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也不同。這就需要我們從護理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出發,調整核心能力培養目標。由學校專業課教師和醫院護理專家共同進行專業建設規劃,結合護理專業教學大綱和產教融合要求,制訂以核心能力培養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
護理專業的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包括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課程,與護理崗位工作密切相關。對于初次接觸護理工作的學生來說,專業技能課程內容繁雜抽象,難以理解和記憶。我校利用產教融合優勢對現有專業技能課程模塊進行重組,分別構建專業技能理論教學體系和專業技能實踐教學體系。
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是培養專業核心能力的基礎。我校以核心能力培養為導向,依托產教融合,在教學中引入醫院先進技術,重新整合專業技能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優化專業技能理論教學體系。護理學基礎、藥物應用護理、健康評估、臨床各科(內、外、婦、兒科)護理等是護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課程,我們根據課程內容特點和與臨床工作的相關程度,對課程結構、內容、授課模式進行重構。
2.1.1 優選教學方法,體現課程實踐性 護理學基礎、藥物應用護理、健康評估等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時,講授從事護理工作必需的各種專業知識,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導向教學法,劃分為不同項目模塊進行授課,“教學做”一體,并以項目任務為導向,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索的基礎上掌握技能原理,夯實理論基礎。臨床各科(內、外、婦、兒科)護理等專業課程教學時,講授護士在工作中如何運用專業技能發現和解決問題,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問題導向教學法(PBL),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利用理論知識發現護理問題,并通過小組討論、模擬互動等方式解決護理問題。
2.1.2 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入護理工作實景 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把護理工作的真實情景與授課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學校的信息化教學平臺,引入微課、微視頻等學習資源,把臨床情景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并及時反饋結果,打造智慧課堂。課前準備階段,利用教學平臺發布預習任務和預習資料,包括背景知識微視頻、拓展知識網絡鏈接等。課堂教學中,利用知識點微課、典型臨床案例微視頻等,把護理工作中的真實場景與課本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難點。同時,學生可以利用線上學習資源,針對自己的薄弱點自主復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通過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把專業新發展、新知識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同時,了解行業新進展,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做準備。
2.1.3 校院合作,開發產教融合特色校本教材 為了滿足護理工作崗位需要,邀請醫院護理專家合作開發具有產教融合特色的校本教材,用于專業課程教學。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等專業核心課程采用“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專業技能。專業課教師和護理專家針對課程特點,選用項目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結合核心能力培養要求設置教學目標,根據臨床工作實際合理規劃教學項目、創設臨床情景,編寫更適合學校和醫院需要的校本教材。臨床各科(內、外、婦、兒科)護理等專業課程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BL)、案例教學,將課本上的內容融入案例情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護理案例、發現護理問題,并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護理問題,進而提升護理核心能力。
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最終要走向真實的工作崗位。如何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專業技能,是職業學校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我校利用校院合作的優勢,基于產教融合開展專業技能實踐教學,一方面在校內打造醫院實景實訓平臺,另一方面對接醫院工作實際開展實習教學,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醫院工作。
2.2.1 基于產教融合,打造醫院實景實訓平臺 嫻熟的專業實踐技能需要通過反復的練習獲得,并在實踐中不斷強化。我校充分利用產教融合優勢,建立模擬醫院實際工作環境的實訓教室,如模擬病房、模擬護士站、模擬手術室等。根據實訓目的和核心能力要求,配備計算機仿真模擬病人、護理操作練習模擬人等實訓裝備,為學生提供和醫院護理工作類似的實景實訓平臺。基于醫院實景實訓平臺創設情景,開展實訓教學,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學校與醫院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核心能力。
2.2.2 發揮產教融合優勢,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 通過校院合作、產教融合搭建交流平臺,學校和醫院合作共建雙師型師資培養基地,加強教師培訓。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到醫院實踐,既提高了專業能力,又可以結合臨床實踐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專業課教師在醫院實踐期間,一方面參加醫院組織的各種專業培訓,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學術活動,參與科研工作,及時掌握相關專業新技術、新知識和新進展,并根據護理工作崗位人才需求變化,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還可協助教學醫院做好學生實習期間的教學和管理工作。
2.2.3 對接核心能力要求,規范產教融合實習教學 臨床實習是護理專業技能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接觸崗位工作的第一步。為了保證實習教學質量,我校發揮產教融合優勢,與醫院共同成立教研室,對接護理專業核心能力要求,結合醫院工作實際制定實習大綱。發揮專業優勢,協助醫院遴選業務骨干將其納入帶教教師隊伍,進行崗前培訓,統一教學目標、教學模式,規范教學方法和帶教行為。通過培訓,使帶教教師明確實習大綱要求,按照崗位能力要求對學生進行帶教指導。通過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帶給醫院帶教教師,豐富教學手段,規范入科宣教、操作示教、教學查房、業務講座等教學活動。通過規范的實習教學,不斷提高學生核心能力。
對學生進行全過程評價,在校內理論學習、校內實訓、臨床實習階段,基于核心能力要求進行評價。評價過程中,注意產教融合,將醫院和學校的評價標準加以融合,完善評價體系。
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的考核功能,對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表現進行記錄,實現校內、校外(醫院)全過程評價。校內學習階段,教師通過教學平臺發布教學任務,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上和課下時間完成教學任務,并及時反饋至教學平臺。學校專業課教師通過教學平臺評價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并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記錄。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使醫院護理專家以靈活的方式參與到教學中來,更好地實現產教融合。
要想形成較強的護理核心能力,首先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產教融合模式下,學校專業課教師和醫院護理專家共同制定護理核心能力考核標準和考核方案。理論知識考核時,建立護理核心能力考核標準題庫,根據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和醫院崗位工作要求出題,通過單元測驗、期末測試進行線下筆試或教學平臺考試,重點考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與評判性思維能力等。學生到醫院實習期間的理論考核同樣以標準題庫為基礎,通過統一考核標準和形式,規范評價學生專業理論水平。
充分利用產教融合優勢,對接崗位能力標準,動態評價學生實踐能力。校內實訓階段,重點考核學生對護理技術操作等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定期邀請醫院護理專家參與考核,使考核標準對接醫院工作實際。通過模擬病例討論、情景模擬視頻等方式,考核學生合作、溝通與表達能力,發現及解決問題能力等。臨床實習階段,重點考核學生靈活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學生在醫院不同科室輪轉期間,根據職業崗位要求,由帶教教師定期進行護理技術操作考核,重點考核學生當前科室的技能操作和典型病例分析能力。學生校內實訓、醫院實習的各項考核成績同樣上傳教學平臺,實現專業實踐能力動態評價、全程考核。
2017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6]。產教融合的原則是“服務需求,優化結構,校企協同,合作育人”。醫藥衛生行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衛生職業教育更需要進行產教融合。一方面,衛生職業學校要引導醫院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參與專業規劃、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等方式實現深度產教融合;另一方面,學校教育教學模式要主動向醫院真實工作情景靠攏,根據醫院工作需要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模式。
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實踐性要求職業教育必須走產教融合的道路,使培養的人才更符合生產需要和崗位標準[7]。衛生職業教育領域的產教融合需要學校和醫院深入對方的教育和工作過程,利用各自資源優勢互補,共同提高。核心能力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學生的核心能力需要通過具體情景、任務訓練才能獲得[8]。醫院需要學校培養具備較強核心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學校同樣需要醫院為專業教學改革提供新的動力和目標。
職業教育的特色是產教融合,產業和職業教育的融合可以通過各自優勢資源融合的方式來實現[9]。通過產教融合,依托校院合作實訓和醫院實訓,學生有機會了解醫院工作,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同時,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核心能力也得到培養和提高。以核心能力為導向進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醫院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有良好的探索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