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銳,劉思琪,禹亞杰,張姍姍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輪椅運用技術是康復醫學的重要技能之一。隨著康復醫學的不斷進步,輪椅種類的不斷豐富[1]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輪椅技能訓練在教學、臨床及科研中具有重要意義,而技能訓練場地、設備、方案等又是其先決條件。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普遍缺少專業的輪椅實驗室以及系統的訓練體系[2]。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康復實訓中心是四川省康復生產性實訓基地,承擔著課堂教學、對外培訓、臨床康復、科學研究的重要責任,因此建設輪椅實驗室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制造業的不斷發展,輪椅的材質由最初的鐵到輕便的鋁合金,再發展到新型合金如鎂鋁合金、鈦合金,輪椅材質的更新換代極大地豐富了輪椅的種類。如按照驅動方式可分為手動輪椅與電動輪椅,按照用途可分為普通輪椅、截癱用輪椅、下肢截癱用輪椅、籃球輪椅、賽車輪椅等[3]。此外,隨著人工智能的突飛猛進,智能輪椅及控制系統的研發也進入新的高峰,如對爬樓梯輪椅的原理、結構、動力來源、功能、控制系統、信息采集系統等的研究[4-11],對多傳感器、手勢傳感器、人機交互、語音控制等信息化控制系統及智能輪椅的設計[12-15]。雖然此類輪椅多處于研發階段,但其設計理念、相關技術等代表了未來輪椅的智能化發展方向。
新型材質輪椅的不斷涌現、輪椅種類的不斷豐富、智能輪椅的不斷研發,都要求在校學生了解康復前沿知識。但目前我院實驗室設備以普通手動輪椅為主,種類少,功能單一,新型輪椅(如爬樓梯輪椅和智能輪椅等)既缺少實物又缺少相關圖文信息,不利于學生學習康復前沿知識。
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以及輪椅種類的豐富,輪椅臨床運用領域不斷擴大,訓練方式多樣化,由最初的助行發展到體位轉移、功能訓練、體育訓練等。早在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有學者就曾研究輪椅籃球訓練、輪椅越障礙訓練及短距離輪椅競速在脊髓損傷患者康復治療中的積極效應[16-18],并提出包括繞障礙物行走、競速、折返跑、上下臺、上下坡道等多項內容在內的實用性和規范化訓練體系[19],指出規范化輪椅技能訓練可明顯提高截癱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保證康復治療效果[20]。其后逐漸開展輪椅籃球[21]、輪椅太極拳[22-23]等體育活動和輪椅競速[24]等競技項目。這既能促進患者功能水平的恢復,提高社會活動參與度,也能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快速回歸社會。
規范化、系統化的輪椅技能訓練在臨床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近年來有學者陸續研究輪椅技能訓練在康復治療專業的應用。如張雪等提出,在康復實訓課程體系中設置規范化輪椅技能訓練模塊,有助于加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教育組織的靈活性,并可以最低的教學成本在較短時間內培養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崗位工作技能,將規范的輪椅技能引入臨床,促使國內輪椅服務流程規范化[25]。并且通過隨機對照試驗得出結論:模塊化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輪椅初級技能訓練效果,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并能增強學生使用輪椅的自信心[26]。王楊等也指出,規范化輪椅技能訓練能提高康復治療專業學生輪椅使用熟練程度和對輪椅使用者需求的理解能力,可以適當補充進臨床教學計劃[27]。
由于實驗室設備不足和訓練場地缺乏,我院開展的輪椅實訓內容為上下輪椅、體位轉移訓練或教學視頻觀看,共4學時。目前,我院輪椅實驗室共有10輛普通輪椅,2輛電動輪椅,1輛運動輪椅,占地50 m2,難以滿足各項實訓需求。放眼國內,大多數院校沒有專門的輪椅訓練場地[28],硬件不足成為制約規范化訓練以及與臨床接軌的主要因素。
由于輪椅種類不斷豐富,臨床運用領域逐漸擴大,相關實訓項目也隨之增多。輪椅實驗室作為高校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需承擔傳遞知識、開展實訓項目、服務臨床的職責。因此,立足于康復實訓中心整體規劃,擬建立包含2間實驗室、1個開放性平臺占地300余平方米的實驗室。根據實驗室的職責進行科學設計,將整間實驗室分為虛擬展示、實物陳列、技能訓練三大功能區,各功能區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影響。
輪椅實訓項目設計是實驗室建設的重要內容。依據人才培養標準中的能力需求及運動治療技術、作業治療技術等課程實訓內容,設計訓練場地,開發實訓項目。以運動治療技術[28]中脊髓損傷患者輪椅訓練的27項內容為例,針對輪椅的徒手驅動、行走、剎車等常規訓練,設計足夠大的空間進行練習;對需要相關輔助設備的訓練,如上下臺階、樓梯、坡道等,設置相應的設施以滿足訓練需求;對技能要求較高且有潛在危險的項目做好安全防護,如抬前輪用后輪保持平衡訓練中利用滑輪做好安全保護,輪椅翻倒時的自我保護及輪椅向后翻倒時回到正常位訓練中,地面應鋪體操墊預防跌傷。此外,還可以根據輪椅體育訓練方式放置相應的設施,如競速訓練起止點、繞障礙物行進的障礙物。
輪椅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輪椅的種類也不斷豐富,功能不斷完善,并且向智能化方向發展。輪椅訓練日益系統化、規范化。因此,實驗室建設中,需將輪椅的起源、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情況和具體訓練方法展示出來。受限于場地、資金以及臨床運用頻率,實驗室不可能采購所有輪椅,因此,實驗室可采用虛實結合形式進行輪椅展示。對臨床中最常用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輪椅進行實物陳列展示,同時利用圖片或多媒體資料等對無實物的輪椅、智能輪椅、輪椅的訓練方法等進行全面介紹。
為強化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康復實訓中心設為開放性實驗室,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在課余時間進行練習。按照教學計劃輪椅課堂實訓一般為2~4學時,難以滿足學生的訓練需求。因此,輪椅實驗室也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開放,供學生強化訓練。此外,教師也可根據具體教學情況,設計模塊化、系統化技能訓練內容,用于指導學生練習。學生通過長期技能訓練熟練掌握輪椅的使用技巧,除在臨床指導患者使用輪椅外,也可以組建專業的輪椅技能表演隊,作為康復技術專業特色技能在各種場合進行展示。
依據實驗室建設思路,將輪椅實驗室分為3個功能區,分為虛擬展示區、實物陳列區、技能訓練區,分別對3個區域進行建設。
借助實驗室墻面及立柱,通過圖片對國內外第一部輪椅、輪椅的演變歷程、康復治療中常用但不便采購的輪椅進行展示。同時,在實驗室前方放置電腦觸控一體機與投影儀,將輪椅相關資料收錄其中,如爬樓梯輪椅的3D圖、未來智能輪椅的概念圖等。此外,多媒體教學設備中也儲存相關輪椅訓練教學視頻,便于隨時播放。
在實驗室后方設置一長方形區域,用以展示采購的各種輪椅。2間實驗室擬展示的輪椅包括手動輪椅46輛(其中普通折疊輪椅40輛、高靠背輪椅4輛、運動輪椅2輛),電動輪椅4輛,并且配置訓練相關輔助器具及保護設備。后期根據實驗室發展情況再予以擴充。
此區域最為重要,根據具體訓練情況予以考慮與設計。
(1)普通訓練區位于實驗室或開放性平臺中央,為一開闊無遮擋的區域,用于訓練剎車、向前驅動輪椅、向后驅動輪椅、轉彎時身體重心的移動、靜止時原地轉圈等操作。
(2)安全裝置在訓練區域上方的墻頂,安裝固定滑輪,將繩索穿過滑輪,使用時將繩索兩端拴在輪椅扶手上,并調整繩索的長度使輪椅不能倒在地上[28],用以訓練抬前輪用后輪保持平衡及抬前輪行走。此外,可在地上放置體操墊,以防學生在輪椅側翻的自我保護訓練中摔傷。
(3)器械練習區位于實驗室左右兩側,呈帶狀區域,左右側分別固定放置康復訓練用階梯、斜坡,可用于訓練上下臺階、樓梯、坡道。此外,可準備起點與終點標志(木柱或障礙桶),用以訓練室外輪椅競速或繞障礙物行走[19]。
(4)整合訓練區可利用實驗室現有硬件設備及其他資源進行訓練。如坐輪椅開關門、通過狹窄門廊,利用PT訓練床進行輪椅和床之間的轉移訓練等。
實驗室建設是開展實驗實訓的先決條件,是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輪椅實驗室建設,將有助于學生深入學習輪椅相關知識,鍛煉輪椅使用技能,提升專業水平。